溶液依組成成份分為

作者:吳家銘

溶液依組成成份分為


(1) 飽和溶液:

溶劑對溶質恰無溶解能力,已達溶劑所能溶解溶質的最大量。濃度固定;飽和溶液濃度的大小可代表溶劑對溶質溶解度的大小。
在一定溫度時,溶液中溶劑所能溶解的溶質已達到最大量。
此時溶質的溶解速率等於結晶速率,而固體溶質的量不改變,為一種動態平衡。
飽和溶液濃度可代表溶劑對溶質的溶解度。

(2) 未飽和溶液:

溶劑對溶質尚有溶解能力,濃度不固定,隨著被溶解溶質的量增加而溶液濃度變大。

(3) 過飽和溶液:

已超過溶劑所能溶解溶質的最大量;過飽和溶液包含了飽和溶液和沈澱。若再加入溶質,僅是沈澱量增加,但溶液濃度不變,為飽和溶液濃度,過飽和溶液為一不穩定狀態,若在其溶液中加入一些微小晶體當作「晶種」或搖晃振動,則過飽和溶液將有結晶析出而變成飽和溶液。

影響溶解度的因素:

(1) 溶質和溶劑的本性:同類互溶,溶解度大。

極性溶質易溶於極性溶劑,非極性溶質易溶於非極性溶劑,此謂〝相似〞溶於〝相似〞之法則。例如:酒精(極性)易溶於水(極性),四氯化碳(非極性)難溶於水(極性)。
有機溶質易溶於有機溶劑,無機溶質易溶於無機溶劑。例如石油可溶於丁醇,但與水不互溶,無機鹽類則可溶於水。

(2) 溫度:

大部分固體溶於水時會吸熱,故其溶解度隨溫度之升高而增加,氣體之溶解度則隨溫度之升高而減少。
吸熱反應:溫度越高,溶解度越大。例:固體溶質溶於液體溶劑。
放熱反應:溫度越高,溶解度越小。例:氣體溶質溶於液體溶劑。

(3) 壓力:

壓力對固體之溶解度影響甚小,但對氣體溶解度影響很大。對於難溶性與微溶性的氣體,壓力愈大,液體溶劑對氣體溶質的溶解度就愈大。氣體之溶解度隨液面的氣體壓力之增加而增加,此即:亨利定律 (僅適用於難溶性、微溶性氣體)。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