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與永續發展

作者:洪正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環保與永續發展

環保與永續發展

 

一、資源之不可或缺及有限性

     環境是自然資源,是人類存活不可或缺的資源。對於資源之有限性,有以下兩種論點:

   (一)悲觀論

        持悲觀論者以馬爾薩斯的「人口以等比級數增加、糧食以等差級數成長」人口理論對世人提出警告,亦即糧食的增長趕不上人口增加,終使人類只能活在生存線上掙扎。馬爾薩斯擔心的問題在先進國家並未出現,但許多落後國家卻明顯地落在貧窮陷阱裡。

   (二)樂觀論

        樂觀論者所抱持的論點,他們認為經由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愈能有效利用自然資源,甚至於可以讓自然資源再生

二、國際環保公約

   (一)蒙特婁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1987)

        為 1987 年聯合國邀請所屬會員國,在加拿大蒙特婁所簽署的環境保護公約,又稱蒙特婁公約。該約為最早的國際環保議定書,主要內容在控管氟氯碳化物的產生,防止地球臭氧層破洞之惡化。

   (二)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1997)

        內容為協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管制),減緩全球溫室效應速度。其對於二氧化碳排放的管制,衝擊各國產業結構與能源比。同為地球村成員,我國亦需共同遵守國際規範,並制定新的產業開發與能源策略,調整國內產業結構,增加國際合作,共同開發新能源。 

三、永續發展

   (一)定義 

      「永續發展」一詞最早是由「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及「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三個國際保育組織,於 1980 年出版之「世界自然保育方案」報告中提出。1987 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將永續發展定義為:「人類的發展能夠滿足當代的需求,且不致危及到我們的子孫滿足其需要的能力」。

   (二)原則

      「永續發展」應包含公平性(Fairness)、永續性(Sustainability)、及共同性(Commonality)三個原則。

   (三)主要精神

        永續發展的重要精神在於追求社會、經濟與環境三面向的均衡發展,即:

        1.社會層面(Social):

           主張公平分配,以滿足當代及後代全體人民的基本需求。

        2.經濟層面(Economic):

           主張建立在保護地球自然環境基礎上的持續經濟成長。

        3.環境層面(Environmental):

           主張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

   (四)我國永續發展政策內涵

        綱領分為永續的環境、永續的社會、永續的經濟、執行的機制等 四項「政策層面」,每個政策層面包含五至六個面向,合計二十二面向。各政策層面下之面向分別為:

        1.「永續的環境」層面:

           包含大氣、水、土地、海洋、生物多樣性及環境管理六個面向。

        2.「永續的社會」層面:

           包含人口與健康、居住環境、社會福利、文化多樣性及災害防救等五個面向。

        3.「永續的經濟」層面:

           包含經濟發展、產業發展、交通發展、永續能源及資源再利用等五個面向。

        4.「執行的機制」層面:

           包含教育、科技發展、資訊化社會、公眾參與、政府再造及國際合作等六個面向。

 

 

國營事業招考資訊免費下載》

網友狂推!國營CP王>>中油招考免費資料索取

單一國營事業開缺最多>>郵局招考免費資料索取

年終最高4.4個月>>台電招考免費資料索取

鐵飯碗最新資訊》中油招考 郵局招考 台酒招考 台電招考

優惠資訊》立即線上諮詢/來班來電洽詢

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資訊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