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9280 筆查詢結果
總體經濟學派與貨幣理論-3
銀行招考|
8/31/2017
利率期限結構
一、YTM公債殖利率曲線
債券殖利率走勢,已被視為未來市場利率走向之主要指標。隨著期限之不同,殖利率走勢亦有所差異,透過以下4種殖利率曲線型態,說明隨到期期限的增加,殖利率之走勢為何:
(一)水平曲線:
各種期限不同之公債,無論期限長短,殖利率皆相同。
(二)上升曲線:
期限越長,殖利率越高長期公債殖利率>短期公債殖利率。
(三)下降曲線:
期限越長,殖利率越低短期公債殖利率>長期公債殖利率。
(四)起伏曲線:
隨著期限的增加,殖利率曲線先升後降短期與長期公債殖利率均屬低,中期公債之殖利率相對較高。
二、利率期限結構
構成各種不同形狀殖利率曲線的成因:
(一)預期理論
殖利率曲線之形狀,決定於投資人對未來存有通貨膨脹之預期,若投資人預期未來通貨膨脹率逐年遞減,則依據費雪方程式,未來短期利率將逐年下滑,長期利率又來自於投資人對未來短期利率的預期,即未來各期短期利率之幾何平均值,便是長期利率。在未來短期利率下滑之下,長期利率會隨著到期期間的增長而降低,導致殖利率曲線為負斜率之下降曲線;反之,當投資人預期通貨膨脹率將逐年...
知識
總體經濟學派與貨幣理論-2
銀行招考|
8/31/2017
貨幣理論
一、交易型貨幣數量學說
現金交易型貨幣數量學說,為最早的貨幣學說,經濟學者費雪為此派的代表人物。
(一)基本假設
依據古典貨幣數量學說,貨幣數量與物價水準成正比例之關係,係基於下列假設:
1.充分就業為常態:
此...
知識
總體經濟學派與貨幣理論-1
銀行招考|
8/31/2017
總體經濟主要學派
一、古典學派
(一)起源
1.1776年,Adam Smith出版《國富論Wealth of Nations》一書,強調在市場機制下,透過各國分工化,能夠使全球資源達到更有效的運用,將全球總產量放大,接著,各國便可...
知識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2
銀行招考|
8/31/2017
我國中央銀行
一、演進
民國38年,中央銀行隨政府播遷來台,隨後於民國50年7月1日根據「中央銀行復業方案」在台北復業。復業初期,為了配合國家整體發展需要,中央銀行也負起類似於開發銀行的角色,並以行政方式管理分配有限的金融資源...
知識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1
銀行招考|
8/31/2017
依據「中央銀行法」規定,中央銀行為國家銀行,隸屬行政院,為政府組織架構內的一員。中央銀行具有發行一國貨幣的職權,但非政府機構專屬的「金庫」或財政收入來源。換言之,中央銀行不得為提供政府融通所需而恣意增加新台幣發行。
中央銀行主要任務及特...
知識
金融體系-2
銀行招考|
8/31/2017
債券市場
一、特點
(一)發行與還本期間大於一年。
(二)表彰債權的借款憑證,發行期間內發行人必須依照發行條件記載定期支付利息於持有人,到期日則須償還本金。
(三)部分債券可於次級市場自由轉讓,亦可充作質押或交易之保證工具。
...
知識
金融體系-1
銀行招考|
8/31/2017
金融市場之區分
由於在金融市場中交易的商品,其特質各有不同,為了便於區分不同的金融商品交易環境,根據不同的條件,又可將金融市場予以分門別類:
一、以期限長短區分
(一)貨幣市場
金融商品在市場上流通的期限為「一年以下」者,...
知識
銀行業務與風險管理-3
銀行招考|
8/31/2017
銀行風險管理
銀行為兼顧銀行經營的「獲利性」以及「安全性」,必須在資產組合方面作適當的分配。
一、流動性風險管理
銀行必須確保足夠的流動性,以應付客戶的提款需求。流動性的來源主要為可變現的資產,同時透過舉債方式獲得資金,故無...
知識
銀行業務與風險管理-2
銀行招考|
8/31/2017
銀行放款
為商業銀行最重要、最基本的營業項目,而放款的利息收入亦是銀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然而,放款業務必須承受各種風險,尤其以違約風險為最典型之放款風險,故銀行須於事前詳細審查放款客戶的財務與信用狀況,即第三章所提及之5C與5P。
...
知識
銀行業務與風險管理-1
銀行招考|
8/31/2017
銀行定義
一、就法律規範言之
(一)我國銀行法第二條規定:「本法稱銀行,謂依本法組織登記,經營銀行業務之機構。」
(二)我國銀行法第二十條規定:
「銀行分為下列三種:
1.商業銀行
2.專業銀行
3.信託投資公司
...
知識
信用業務
銀行招考|
8/31/2017
信用
一、意義
可解釋成一種債權債務的約定,或是值得信任的程度。
二、特質
1.一種債權債務的約定:
信用為債權人先以一定數量的價值交付債務人,而約定於一定時日,債務人償還此項債務,故為一種債權債務的約定。
2.必...
知識
行政救濟法訴願(四)
一般行政(普考、四等)|
8/30/2017
訴願之提起
(三)共同訴願—訴願代表人
1.定義:行政處分有多數相對人時,由多數相對人選定代表人代為訴訟行為。
2.制度目的:共同訴願係模仿共同訴訟制度而來,其目的在於訴訟經濟的考量(紛爭一次解決)。
3.訴願法之規定...
知識
第 1921 至 1932 筆, 共 9280 筆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