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分析

作者:林一元

財務分析

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一、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

1.定義:
流動資產包含現金、存貨、應收帳款、應收票據、預付費用等一年或一個營業週期以內可變現的資產。流動負債則涵蓋短期應付票據、應付帳款、應付所得稅、應付費用等一年或一個營業週期以內到期,而必須償還的負債。
2.實質意義:
代表公司每一元的流動負債,有多少流動資產可供償還,係衡量短期償債能力的方法。比率越高,發生短期資金週轉不靈的風險越低,對短期債權人便越有保障。然而,流動比率過高,代表流動資產金額相對過多,可能是資產效率運用不佳之警訊。例如現金過多,恐排擠其他資產之購入或投資,或是存貨以及應帳款金額明顯增加時,代表銷售流程與收現模式恐須檢討。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二、速動比率(Quick Ratio)或酸性測試比率(Acid Test Ratio)

1.定義:
代表公司每一元的流動負債,有多少速動資產可供償還。在流動資產中,存貨與預付費用之變現能力較差,故將此二資產排除,方能有效衡量公司對立即性債務之清償能力。
2.實質意義:
比率越高,資金週轉不靈的風險越低,對短期債權人越有保障。然而當速動比率過高時,須留意速動資產之品質,是否具備立即之變現能力。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預付費用

三、現金流量比率(Cash Flow Ratio)

1.定義:
代表公司以營業活動現金流量來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比率越高,短期償債能力就越強。營業現金流量係整年度之動態金額,而非特定時點之靜態金額,此為不同於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之處。
2.實質意義:
營業活動之淨現金流量,完全來自於本業之收支金額,以此衡量短期償債能力,最能突顯公司目前營運狀況,是否足以因應短期之資金缺口。
現金流量比率=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流動負債


資產管理能力分析


資產管理比率(Asset Management Ratios)係衡量企業資產之使用效益,如現金週轉率、存貨週轉率、應收帳款週轉率、固定資產週轉率,以及總資產週轉率。

一、現金週轉率(Cash Turnover Ratio)

1.定義:
公司持有的每一塊錢,能夠創造多少銷貨收入現金週轉率越高,表示公司對於現金資產之運用越有效率。
2.實質意義:
目前之現金資產,能夠為公司創造多少營收。然而若週轉率過高,可能隱含現金不足之警訊,恐存在極高之流動性風險。相反地,若週轉率過低,可能隱含閒置資金過多之警訊,公司須積極規劃新的資金用途。
現金週轉率=銷貨收入/平均現金
其中
平均現金=(期初現金+期末現金)/"2" 

二、現金流量比率(Cash Flow Ratio)

1.定義:
代表公司以營業活動現金流量來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比率越高,短期償債能力就越強。營業現金流量係整年度之動態金額,而非特定時點之靜態金額,此為不同於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之處。
2.實質意義:
營業活動之淨現金流量,完全來自於本業之收支金額,以此衡量短期償債能力,最能突顯公司目前營運狀況,是否足以因應短期之資金缺口。
現金流量比率=營業活動現金流量/流動負債

三、現金流量允當比率

1.定義:
衡量公司由營業活動所產生之現金,是否足以應付公司的業務成長以及支付現金股利之所需。
2.實質意義:
現金流量允當比率若小於1,代表公司自營業活動所產生之現金較難以應付公司長期之業務成長及支付股利所需,不足部分將需仰賴對外募集資金。
現金流量允當比率=營業活動現金流量/(投資之資本支出+存貨投資增加額+現金股利)

四、現金再投資比率

1.定義:
公司扣除所需發放的現金股利後,尚可動用的資金。分母為固定資金毛額+長期投資+其它資產+營運資金,代表公司目前所持有的固定資產與長期資金總額。
2.實質意義:
現金再投資比率較高的公司,代表其具有較強的再投資能力,故相對市場競爭力較高,但亦不宜過高,否則會有資金閒置的問題。
現金再投資比率=(營業活動現金流量-現金股利)/(固定資產毛額+長期投資+其他資產+營運資金)

五、存貨週轉率(Inventory Turnover Ratio)

1.定義:
公司每一單位存貨,可創造多少銷售量,銷售量越大,銷貨成本越高,存貨週轉率亦越高。
2.實質意義:
銷貨成本越多,代表當期已售出商品越多,存貨量亦隨之減少,存貨週轉率就越高。代表企業在特定期間內,從「進貨」到「出貨」的次數,次數越多,越無存貨囤積的問題。
存貨週轉率=銷貨成本/平均存貨
其中
平均存貨=(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存貨轉換期間="365天(360天)" /存貨周轉率

六、應收帳款週轉率(Account Receivable Turnover Ratio)

1.定義:
公司對客戶每一元的賒銷,可為公司創造多少銷售額,即每讓客戶享有一元的延後付款,可產生多少銷貨收入。
2.實質意義:
應收帳款週轉率越高,代表公司以賒銷的方式所創造之銷貨收入就越多,即公司賒銷的越多,客戶的錢也付得越快。可用來衡量供於應收帳款品質與管理的優劣。若應收帳款週轉率偏低,則將使應收帳款收現期間越長,代表應收帳款回收的期間拉長。
應收帳款週轉率=(銷貨收入(賒銷金額))/平均應收帳款
其中
平均應收帳款=(期初應收帳款+期末應收帳款)/"2" 
應收帳款收現期間="365天(360天)" /應收帳款周轉率=平均應收帳款/每日銷貨收入

七、應付帳款週轉率(Account Payable Turnover Ratio):

1.定義:
公司在供應商提供之信用期間內,延遲支付之總額。應付帳款週轉率得評估應付帳款之償還速度為何,類似存貨週轉率之概念。由於應付帳款來自於進貨成本,即銷貨成本,因此以銷貨成本為分子,平均應付帳款為分母。
2.實質意義:
週轉率越高,償還應付帳款的速度越快。由於貨幣具有時間價值,因此欠款越晚支付,對公司越有利,假若能使償還應付帳款之速度減緩,則可降低公司資金調度之壓力。換應付帳款週轉率越低,公司資金運用將越有彈性。應付帳款支付期間,即公司在一年內還每一筆應付帳款平均所花費的時間。
應付帳款週轉率=銷貨成本/平均應付帳款
其中
平均應付帳款=(期初應付帳款+期末應付帳款)/"2" 
應付帳款支付(付現)期間="365天(360天)" /應付帳款周轉率=平

八、營業週期

營業週期=存貨轉換期間+應收帳款收現期間
=應付帳款付現期間+現金週期
現金週期(淨營業周期)=存貨轉換期間+應收帳款收現期間-應付帳款付現期間

九、固定資產週轉率(Fixed Asset Turnover Ratio)

1.定義:
公司對機器、廠房、土地等固定資產之使用效率,即每一元之固定資產,可創造多少銷貨金額。
2.實質意義:
週轉率越高,代表公司越能夠充分利用固定資產來創造利潤,固定資產之產能得以有效發揮。
固定資產週轉率=銷貨收入/平均固定資產淨額
其中
平均固定資產淨額=(期初固定資產+期末固定資產)/"2" 

十、總資產週轉率(Total Asset Turnover Ratio)

1.定義:
公司所有資產之使用效率,即每一元之資產,得創造多少銷貨金額。
2.實質意義:
週轉率越高,代表公司越能夠充分利用現有資產來創造利潤,總資產之產能得以有效發揮。然而,總資產週轉率過高,亦可能意味著公司資產不足。
總資產週轉率=銷貨收入/平均資產總額
其中
平均固定資產淨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負債管理能力分析


負債管理比率(Debt Management Ratios)主要衡量企業對於財務槓桿(Financial Leverage)使用程度,以衡量公司之舉債空間與未來償債能力,其中涵蓋負債比率、長期資本適足率、利息保障倍數,以及固定費用涵蓋比率:

一、負債比率(Debt Ratio)

1.定義:
公司由債權人所出資之資產,佔總資產之比率。
2.實質意義:
比率越高,表示公司透過舉債購買資產之比重越高,意味公司自有資金比重越低,對債權人而言,保障越小,且對股東而言,負債比率越高,代表股東承受之財務風險亦越高。相反地,負債比率越低,公司之財務風險越低,然而可能反映出公司未能充分善用財務槓桿,積極創造獲利機會。
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二、權益比率(Equity Ratio)

1.定義:
每一元的資產中,有多少比重來自於股東權益,又稱為股東權益對總資產比率(Equity to Total Assets Ratio)或自有資金比率與淨值比率(Net Worth Ratio)。
2.實質意義:
負債比率越高,權益比率便越低;若負債比率越低,則權益比率便越高,此時對債權人越有保障(因為公司有較多的自有資金可承擔負債成本),股東承擔的財務風險越小。
權益比率=股東權益總額/資產總額

三、負債權益比(Debt to Equity Ratio)

1.定義:衡量公司之負債金額與權益資金之相對比重。
2.實質意義:每使用一元的權益資金,可對外舉借多少負債,又稱之為槓桿比率(Leverage Ratio)。負債權益比越高,公司資金來源越依賴負債,自有資金就越少,對債權人而言,較無保障。
負債權益比=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總額=負債比率/權益比率

四、權益乘數(Equity Multiplier)

1.定義:
資產總額,為權益資金的多少倍。
2.實質意義:
又稱為財務槓桿比率(Financial Leverage Ratio)。公司每一元的權益資金,可透過財務槓桿購入幾倍的資產。乘數越大,公司舉債比重越高,槓桿程度越大。
權益乘數=資產總額/股東權益總額=(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總額)/股東權益總額=負債權益比+1

五、長期資本適足率(Long-term Capital Adequacy Ratio)

1.定義:
非流動資產,佔長期資本總額之比重。
2.實質意義:
衡量長期資金用途(分子)與長期資金來源(分母)的配合程度。小於1者,代表長期資金舉借過多,且未充分發揮其用途,此時須留意資金是否流向無效率或高風險的管道。大於1者,代表公司舉借了部分的短期資金來進行長期用途,此時須留意”以短支長”所存在的風險。
長期資本適足率=(固定資產+長期投資)/(股東權益+長期負債)

六、利息保障倍數(Times Interest Earned Ratio;TIE)

1.定義:
又叫涵蓋比率(Coverage Ratio),用以衡量公司營業活動所產生之盈餘,是否足以負擔融資利息費用。
2.實質意義:
融資活動產生之利息費用,須定期支付給債權人,因此公司之盈餘,須優先支付利息費用。倍數越高,表示公司支付利息之能力越強。
利息保障倍數=息前稅前盈餘EBIT/利息費用=(稅前淨利+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利息費用

七、固定費用涵蓋比率(Fixed Charge Coverage Ratio)

1.定義:
衡量公司營業活動之盈餘,是否足以負擔固定費用。諸如利息、租賃費用,以及即將到期的負債償債基金提撥。
2.實質意義:
涵蓋比率越高,公司支付固定費用的能力就越強;涵蓋比率越低,代表公司越有可能在盈餘減少時,無法負擔固定費用的支出。
固定費用涵蓋比率=(息前稅前盈餘+租賃費用)/固定費用
其中
固定費用=利息費用+租賃費用+償債基金支付/(1-稅率)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