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國家公園

作者:陳亦凡自然與人文地理

玉山國家公園

中華郵政

 

(一)簡介

玉山國家公園區域範圍位居臺灣中央地帶,地跨花蓮、高雄、南投、嘉義4縣4鄉10村,地形可概分為東埔山塊、玉山山塊及中央山塊三大區位,成立於民國74年,為我國第二座國家公園。

1.地理 

(1)玉山山塊因歐亞、菲律賓海板塊相擠撞而隆起,主稜脈略呈十字形,南北長東西短,十字交點即為玉山主峰。
(2)區內崇山峻嶺,臺灣3,000公尺以上百岳名山即有30座於此公園內,為典型的山岳型國家公園。

2.氣候 

(1)全園區自海拔3,952公尺的玉山主峰,直落至300公尺的拉庫拉庫溪底,氣溫隨著高度上升而遞減,形成溫帶、寒帶兩種氣候型態。
(2)除蘊涵有豐富的植物相外,另有許多動物及景觀等自然資源孕育其中。

(二)重要管理分區

1.生態保護區:

玉山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楠梓仙溪生態保護區、玉山主群峰生態保護區、南橫三山生態保護區、八通關生態保護區,計有5個。

2.遊憩區:

(1)新中橫塔塔加遊憩區
新中橫塔塔加遊憩區:位於玉山國家公園西北園區,海拔2,610公尺,是新中橫公路最高點。行政區劃屬南投縣信義鄉與嘉義縣阿里山鄉,地貌複雜、林相豐富、物種多樣、氣候多變。
夫妻樹為白木林的代表,是旅遊重要景點。

(2)南橫梅山埡口遊憩區
位於南橫公路西段荖濃溪東岸的山腰,為南橫公路進入玉山國家公園之門戶。規劃以梅山口地區為中心,提供遊客餐飲、休憩與解說服務,原為一布農族的部落。南橫貫通以後,梅山山莊在此設立,當地遂逐漸發展成橫貫路上的補給驛站。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