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企業專欄】合作金庫:連續4年獲幸福...
銀行招考|2024/07/03
-
【幸福企業專欄】台灣企銀:生育補助第一
銀行招考|2024/07/02
-
【幸福企業專欄】兆豐銀行:金融業年薪冠軍
銀行招考|2024/07/01
-
【幸福企業專欄】華南銀行:員工平均滿意度...
銀行招考|2024/06/26
-
【幸福企業專欄】彰化銀行:百年經營金飯碗
銀行招考|2024/06/25
效率市場假說
作者:林一元效率市場假說
效率市場
定義 1.所有與證券市場相關之資訊或情報,都會充分地反映在證券價格上。
2.證券價格即時反應所有市場上的新情報。
3.投資人無法透過任何的市場訊息來賺取超額報酬。
前提條件 1.市場資訊可免費獲得。
2.無任何稅負即交易成本。
3.每位投資人均為價格之接受者,誰都無法操控股價。
4.投資人均以追求利潤極大化為目的。
效率市場型態
弱式效率市場 證券之市場價格,充分反映過去的歷史資訊,故投資人無法再利用過去已發生的成交量價資情報,賺得超額報酬技術分析無效。
半強式效率市場 證券之市場價格,充分反映目前已公開資訊,如企業財報、股利發放,以及產業動態等,故投資人無法再利用已公開資訊(當然也包含歷史資訊),賺得超額報酬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皆無效。
強式效率市場 證券之市場價格,充分反映目前所有已公開與未公開資訊,所以,即使是內線消息,也無法藉此賺得超額報酬內部資訊、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均無效,
效率市場間之關連性
1.由以上同心圖可知,若證券市場為半強式效率市場時,則亦必為弱式效率市場;若證券市場為強式效率市場時,則亦必為半強式與弱式效率市場。
2.若市場不符合弱式效率市場之要件,則該市場更不是半強式或強式效率市場。若市場不符合半強式效率市場之要件,則該市場必定不是強式效率市場,但可能為弱式效率市場。
各種效率市場的檢定方式
一、弱式效率市場檢定工具
連檢定 若各期的股價波動,呈現「隨機漫步」,互無關連,表示「技術分析」無效,弱式效率市場成立。
序列相關檢定 檢定相差數期的兩個價格間,是否存在相關性
若無任何相關,則弱式效率市場成立。
濾嘴法則 1.若股價上漲之幅度,已超過一定之數值,則立刻買進。
2.若股價下跌之幅度,已超過一定之數值,則立刻賣出。
報酬趨勢 包括月效應、週效應,以及日效應等。
二、半強式效率市場檢定工具
常以「事件研究法」進行檢定。
三、強式效率市場檢定工具
常以「隨機優勢理論」進行檢定,以了解基金經理人或公司內部人員的投資績效,是否優於一般投資人。若答案為否定,則強式效率市場成立;反之,則不成立。
行為財務學
挑戰效率市場假說
在投資人對於自身投資決策過度自信與樂觀的背後,隱含著一個心理層面的盲點-----投資人要的,是一個可以接受,或是喜歡聽的答案,而不是一個理性的答案,如此推翻了效率市場假說的觀點。行為財務學(Behavioural Finance)與效率市場假說,最大的不同在於,此學派加入了心理學的元素,希望藉此更進一步了解市場投資人、法人,以及公司經理人的行為,以期能預測市場參與者的心理決策過程,對市場運作的影響。因此,考慮心理因素下,效率市場假說已無強而有力的立足點。
認知偏誤
傳統預期效用理論,係直接將人類行為認定成風險趨避與風險愛好者。然而,該理論卻無法進一步認定人類何時為風險趨避者,或風險愛好者。再者,人類在面臨資訊時,由於無法充分了解資訊內容,或即使資訊內容充分,亦無法據此做出正確判斷,導致出現認知性偏誤(Cognitive Bias),往往以自身經驗或直覺進行投資決策。且在進行決策時,更因問題敘述的方式不同,產生框架效果(Framing Effects) ,即面對同一個的問題,若使用不同的描述,但描述後的答案跟結果均相同,則大家會選擇相對有利或能夠接受的描述作為方案。如此存在偏誤的決策過程,延續到交易行為上,便使得"過份反應"或"反應不足"的情形,成為常態。
暫無討論 |
百科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