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程序法 (110.01.20) (六)

作者:三民補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行政程序法 (110.01.20) (六)

行政程序法 (110.01.20) (六)

 

第二章 行政處分

第一節 行政處分之成立

第 92 條 (行政處分與一般處分之定義)

 I 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單方行政行為。

 II 前項決定或措施之相對人雖非特定,而依一般性特徵可得確定其範圍者,為一般處分,適用本法有關行政處分之規定。有關公物之設定、變更、廢止或其一般使用者,亦同。

第 93 條 (行政處分附款之容許性及種類)

 I 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有裁量權時,得為附款。無裁量 權者,以法律有明文規定或為確保行政處分法定要件之履行而以該要件為附款內容者為限,始得為之。

 II 前項所稱之附款如下:

    一、期限

    二、條件

    三、負擔

    四、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

    五、保留負擔事後附加變更

第 94 條 (行政處分附款之限制)

    前條之附款不得違背行政處分之目的,並應與該處分之目的具有正當合理關聯

第 95 條 (行政處分之方式)

 I 行政處分除法規另有要式之規定者外,得以書面、言詞或其他方式為之。

 II 以書面以外方式所為之行政處分,其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有正當理由要求作成書面時,處分機關不得拒絕

第 96 條 (書面行政處分之應記載事項)

 I 行政處分以書面為之者,應記載下列事項:

    一、處分相對人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別、身分證統一號碼、住居所或其他足資辨別之特徵;如係法人或其他設有管理人或代表人之團體,其名稱、事務所或營業所,及管理人或代表人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別、身分證統一號碼、住居所。

    二、主旨、事實、理由及其法令依據。

    三、有附款者,附款之內容。

    四、處分機關及其首長署名、蓋章,該機關有代理人或受任人者,須同時於其下簽名。但以自動機器作成之大量行政處分,得不經署名,以蓋章為之。

    五、發文字號及年、月、日。

    六、表明其為行政處分之意旨及不服行政處分之救濟方法、期間及其受理機關。

 II 前項規定於依前條第二項作成之書面,準用之。

第 97 條 (書面行政處分得不記明理由之情形)

    書面之行政處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不記明理由:

    一、未限制人民之權益者。

    二、處分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無待處分機關之說明已知悉或可知悉作成處分之理由者。

    三、大量作成之同種類行政處分或以自動機器作成之行政處分依其狀況無須說明理由者。

    四、一般處分經公告或刊登政府公報或新聞紙者。

    五、有關專門知識、技能或資格所為之考試、檢定或鑑定等程序。

    六、依法律規定無須記明理由者。

第 98 條 (告知救濟期間錯誤之處理及未告知救濟期間或告知錯誤未為更正之效果)

 I 處分機關告知之救濟期間有錯誤時,應由該機關以通知更正之,並自通知送達之翌日起算法定期間。

 II 處分機關告知之救濟期間較法定期間為長者,處分機關雖以通知更正,如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信賴原告知之救濟期間,致無法於法定期間內提起救濟,而於原告知之期間內為之者,視為法定期間內所為。

 III 處分機關未告知救濟期間或告知錯誤未為更正,致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遲誤者,如自處分書送達後一年內聲明不服時,視為於法定期間內所為。

第 99 條 (未告知受理聲明不服之管轄機關或告知錯誤)

 I 對於行政處分聲明不服,因處分機關未為告知或告知錯誤致向無管轄權之機關為之者,該機關應於十日內移送有管轄權之機關,並通知當事人。

 II 前項情形,視為自始向有管轄權之機關聲明不服。

第 100 條 (行政處分之通知)

 I 書面之行政處分,應送達相對人及已知之利害關係人;書面以外之行政處分,應以其他適當方法通知或使其知 悉。

 II 一般處分之送達,得以公告或刊登政府公報或新聞紙代替之。

第 101 條 (行政處分之更正)

 I 行政處分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處分機關得隨時或依申請更正之。

 II 前項更正,附記於原處分書及其正本,如不能附記者,應製作更正書,以書面通知相對人及已知之利害關係人。

第二節 陳述意見及聽證

第 102 條 (作成限制或剝奪人民自由或權利之行政處分前給予相對人陳述意見之機會)

    行政機關作成限制或剝奪人民自由或權利之行政處分前,除已依第三十九條規定,通知處分相對人陳述意見,或決定舉行聽證者外,應給予該處分相對人陳述意見之機會。但法規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第 103 條 (無須給予相對人陳述意見之情形)

    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不給予陳述意見之機會:

    一、大量作成同種類之處分。

    二、情況急迫,如予陳述意見之機會,顯然違背公益者。

    三、受法定期間之限制,如予陳述意見之機會,顯然不能遵行者。

    四、行政強制執行時所採取之各種處置。

    五、行政處分所根據之事實,客觀上明白足以確認者。

    六、限制自由或權利之內容及程度,顯屬輕微,而無事先聽取相對人意見之必要者。

    七、相對人於提起訴願前依法律應向行政機關聲請再 審查、異議、復查、重審或其他先行程序者。

    八、為避免處分相對人隱匿、移轉財產或潛逃出境,依法律所為保全或限制出境之處分。

第 104 條 (通知相對人陳述意見之方式)

 I 行政機關依第一百零二條給予相對人陳述意見之機會時,應以書面記載下列事項通知相對人,必要時並公告之:

    一、相對人及其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

    二、將為限制或剝奪自由或權利行政處分之原因事實及法規依據。

    三、得依第一百零五條提出陳述書之意旨。

    四、提出陳述書之期限及不提出之效果。

    五、其他必要事項。

 II 前項情形,行政機關得以言詞通知相對人,並作成紀錄,向相對人朗讀或使閱覽後簽名或蓋章;其拒絕簽名或蓋章者,應記明其事由。

第 105 條 (陳述書之內容及不提出陳述書之效果)

 I 行政處分之相對人依前條規定提出之陳述書,應為事實上及法律上陳述。

 II 利害關係人亦得提出陳述書,為事實上及法律上陳述,但應釋明其利害關係之所在。

 III 不於期間內提出陳述書者,視為放棄陳述之機會。

第 106 條 (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得以言詞代替陳述書)

 I 行政處分之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得於第一百零四條第一項第四款所定期限內,以言詞向行政機關陳述意見代替陳述書之提出。

 II 以言詞陳述意見者,行政機關應作成紀錄,經向陳述人朗讀或使閱覽確認其內容無誤後,由陳述人簽名或蓋章;其拒絕簽名或蓋章者,應記明其事由。陳述人對紀錄有異議者,應更正之。

第 107 條 (聽證之範圍)

    行政機關遇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舉行聽證:

    一、法規明文規定應舉行聽證者。

    二、行政機關認為有舉行聽證之必要者。

第 108 條 (經聽證作成處分應斟酌之事項)

 I 行政機關作成經聽證之行政處分時,除依第四十三條之規定外,並應斟酌全部聽證之結果。但法規明定應依聽證紀錄作成處分者,從其規定。

 II 前項行政處分應以書面為之,並通知當事人。

第 109 條 (不服經聽證作成處分之救濟)

    不服依前條作成之行政處分者,其行政救濟程序,免除訴願及其先行程序。

 

試題練習

1.行政處分要件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行政機關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權力措施

  (B)公法上具體事件

  (C)對外間接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

  (D)單方行政行為  【110 年警察四等】

                                   Ans:C

2.下列何種警察行政行為屬一般處分之性質?

  (A)查訪治安顧慮人口

  (B)公告特定路段禁止設攤

  (C)管束酗酒泥醉者

  (D)撤銷集會、遊行之許可  【104 年警察三等】

                                               Ans:B

 

 

公職考試資料下載》

考試門檻低,非警校生、年滿18歲就能考 一般警察特考資料索取

與行政警察考科相近,還能報考監所管理員 司法特考資料索取

國安情報工作重要,月領上看6萬元 國安局特考資料索取

缺額最多公職考試,錄取率逐年提升 高普考資料索取

更多考試資訊》

一般警察特考 司法特考 國安局特考 高普考

優惠資訊》

國考團報月 購課最高折1萬

立即線上諮詢/來班來電洽詢

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訊息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