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程序法(110.01.20)(五)

作者:CHENGXIANG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行政程序法(110.01.20)(五)

行政程序法(110.01.20)(五)

 

         5. 符合法定程序要求:

            (1) 合法送達及通知:

                 A.行政程序法第 100 條:

                    (A) 書面之行政處分,應送達相對人及已知之利害關係人;書面以外之行政處分,應以其他適當方法通知或使其知悉

                    (B) 一般處分之送達,得以公告刊登政府公報或新聞紙代替之。

                 B.行政程序法第 110 條:

                    (A) 書面之行政處分自送達相對人及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起;書面以外之行政處分自以其他適當方法通知或使其知悉時起,依送達、通知或使知悉之內容對其發生效力。

                    (B) 一般處分自公告日或刊登政府公報、新聞紙最後登載日起發生效力。但處分另訂不同日期者,從其規定。

                    (C) 行政處分未經撤銷、廢止,或未因其他事由而失效者,其效力繼續存在。

                    (D) 無效之行政處分自始不生效力。

            (2) 給予陳述意見機會:

                 A.行政程序法第 102 條:

                    行政機關作成限制或剝奪人民自由或權利之行政處分前,除已依第三十九條規定,通知處分相對人陳述意見,或決定舉行聽證者外,應給予該處分相對人陳述意見之機會。但法規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B.行政程序法第 104 條:

                    (A) 行政機關依第一百零二條給予相對人陳述意見之機會時,應以書面記載下列事項通知相對人,必要時並公告之︰

                         a.相對人及其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

                         b.將為限制或剝奪自由或權利行政處分之原因事實及法規依據。

                         c.得依第一百零五條提出陳述書之意旨。

                         d.提出陳述書之期限及不提出之效果。

                         e.其他必要事項。

                    (B) 前項情形,行政機關得以言詞通知相對人,並作成紀錄,向相對人朗讀或使閱覽後簽名或蓋章;其拒絕簽名或蓋章者,應記明其事由。

                 C.行政程序法第 105 條:

                    (A) 行政處分之相對人依前條規定提出之陳述書,應為事實上及法律上陳述。

                    (B) 利害關係人亦得提出陳述書,為事實上及法律上陳述,但應釋明其利害關係之所在。

                    (C) 不於期間內提出陳述書者,視為放棄陳述之機會

                 D.行政程序法第 106 條:

                    (A) 行政處分之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得於第一百零四條第一項第四款所定期限內,以言詞向行政機關陳述意見代替陳述 書之提出。

                    (B) 以言詞陳述意見者,行政機關應作成紀錄,經向陳述人朗讀或使閱覽確認其內容無誤後,由陳述人簽名或蓋章;其拒絕簽名或蓋章者,應記明其事由。陳述人對紀錄有異議者,應更正之。

            (3) 聽證:

                 A.行政程序法第 107 條:

                    行政機關遇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舉行聽證︰

                    (A) 法規明文規定應舉行聽證者。

                    (B) 行政機關認為有舉行聽證之必要者。

                 B.行政程序法第 108 條:

                    (A) 行政機關作成經聽證之行政處分時,除依第四十三條之規定外,並應斟酌全部聽證之結果。但法規明定應依聽證紀錄作成處分者,從其規定。

                    (B) 前項行政處分應以書面為之,並通知當事人。

            (4) 卷宗之閱覽:行政程序法 46

                 A.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得向行政機關申請閱覽、抄寫、複印或攝影有關資料或卷宗。但以主張或維護其法律上利益有必要者為限。

                 B.行政機關對前項之申請,除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外,不得拒絕︰

                    (A) 行政決定前之擬稿或其他準備作業文件。

                    (B) 涉及國防、軍事、外交及一般公務機密,依法規規定有保密之必要者。

                    (C) 涉及個人隱私、職業秘密、營業秘密,依法規規定有保密之必要者。

                    (D) 有侵害第三人權利之虞者。

                    (E) 有嚴重妨礙有關社會治安、公共安全或其他公共利益之職務正常進行之虞者。

                 C.前項第二款及第三款無保密必要之部分,仍應准許閱覽。

                 D.當事人就第一項資料或卷宗內容關於自身之記載有錯誤者,得檢具事實證明,請求相關機關更正。

            (5) 程序外接觸之禁止:行政程序法 47

                 A.公務員在行政程序中,除基於職務上之必要外,不得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行政程序外之接觸。

                 B.公務員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益之人為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時,應將所有往來之書面文件附卷,並對其他當事人公開。

                 C.前項接觸非以書面為之者,應作成書面紀錄,載明接觸對象、時間、地點及內容。

            (6) 須相對人之申請:行政處分須相對人事先申請。

            (7) 須其他機關之協力:例如:多階段行政處分。

   (二) 實質合法要件

         1. 符合現有一切法律規定:

            除了符合行政程序法等行政法規以外,其他法律亦應遵循不可違悖,舉凡其他民法、刑法或商事法之規定,尤其是憲法,行政處分必須合乎憲法之要求,甚至須符合憲法所要求的憲法原則。

         2. 符合一般原理原則:

            例如比例原則、不當聯結禁止原則、平等原則、行政自我拘束原則、誠實信用原則、信賴保護原則、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明確性原則、依法行政原則、法律優位原則、法律保留原則、正當程序原則。

         3. 裁量無瑕疵:

            行政處分內容是否適當,裁量是否有以下之情形:

            (1) 裁量逾越、裁量怠惰或裁量濫用。

            (2) 不應附附款卻附附款。

         4. 內容有實現之可能:

            行政處分之內容必須在法律上及事實上均有實現之可能,例如,拆除已不存在之違建處分,即是一事實上不可能實現之行政處分。

 

 

 

公職考試資料下載》

考試門檻低,非警校生、年滿18歲就能考 一般警察特考資料索取

與行政警察考科相近,還能報考監所管理員 司法特考資料索取

國安情報工作重要,月領上看6萬元 國安局特考資料索取

缺額最多公職考試,錄取率逐年提升 高普考資料索取

更多考試資訊》

一般警察特考 司法特考 國安局特考 高普考

優惠資訊》

國考團報月 購課最高折1萬

立即線上諮詢/來班來電洽詢

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訊息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