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近代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

作者:陳亦凡自然與人文地理

臺灣近代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

中華郵政 
1.北部區域人口於清末快速增加,多新市鎮崛起如大稻埕、三峽、大溪、竹東等。
2.清光緒先後設臺北府府衙和臺灣省巡撫衙門於臺北。
3.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和主要政府機構均設於臺北。
4.國民政府遷臺,以臺北為臨時首都,政治中心地位確立。

大臺北都會區的形成

(一)大臺北都會區

與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密切結合,都會圈的概念已跨越行政區界。

(二)民國60年代後

中山高、北二高通車,新竹科學園區建立,使都會圈更形擴大。

(三)近年由於大眾捷運系統路網的發達

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與桃園市已形成一大型都會區,全國約30%的人口都聚集在此,為臺灣第一大都會區。

各縣市簡介

(一)基隆市

基隆位於臺灣北部,三面環山,集商港、軍港、漁港於一身,為進入北臺灣門戶。清光緒年間,為了加強鞏固海防,因而在基隆地區留下了白米甕砲台、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大武崙砲台等戰時古蹟。由於地形受東北季風的影響,基隆的冬天經常多雨,平均溫度僅在攝氏22度左右,素有「雨港之都」之稱。

(二)臺北市

1.臺北市是臺灣最大的都市。也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2.臺北盆地是臺灣第二大盆地,北以陽明山為界,西鄰林口台地,東南邊則是雪山山脈。
3.四獸山是環繞臺北市信義區的山脈,舊名錫口山,因山型酷似虎、豹、獅、象,故名四獸山。
4.清代臺北五個城門分別為:東門(景福門)、西門(寶成門)、南門(麗正門)、北門(承恩門)、小南門(重熙門)。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