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概說 (一) - 法學緒論

作者:洪正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法律概說 (一) - 法學緒論

法學緒論

 

法律概說(一)

意義

一、概說

     法律是一種社會生活規範,以公平正義為基礎,以保障人民權益維持社會秩序為目的,並以國家的
     
強制力為施行方法。

二、我國現行法

     如採廣義定義,係包含憲法、法律及命令。

   (一) 憲法:

         憲法為國家的根本大法,主要乃規範國家基本組織人民權利義務以及基本國策等三大部分。

   (二) 法律:

         1.法律得定名為條例通則。(中央法規標準法第 2 條)

         2.下列事項應以法律定之:(中央法規標準法第 5 條)

           (1)憲法或法律有明文規定,應以法律定之者。

           (2)關於人民之權利義務者。

           (3)關於國家各機關組織者。

           (4)其他重要事項之應以法律定之者。

   (三) 命令:

         各機關發布之命令,得依其性質,稱規程規則細則辦法綱要標準準則
         (中央法規標準法第 3 條)

 

淵源(法源依據)

一、直接法源(成文法法源)

     憲法、法律、命令、自治法規、條約

二、間接法源(不成文法法源)

     習慣、法理、判例學說、解釋、外國法、國際法一般原則等,非經由國內一定制定程序,無法直接
     於國內發生效力,而須經國家承認始能發生法的拘束力。

三、系統

     法律之系統大致可分為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大陸法系著重於以成文法為法律依據,英美法系則著重
     於以歷年法官判例做為裁判依據。二者內涵有別,主要區別重點如下:

  大陸法系 英美法系
別名 成文法/歐陸法 不成文法/海洋法系/習慣法/判例法/普通法系
法典形式 成文法為法源,有完整法典。
(形諸於有形文字之法典)
以不成文法為法源,無完整法典。法律是法官之
訴訟程序 程序先行主義:先程序後實體,如須遵循起訴
書之格式。
重實體輕程序:對訴訟程序權之保障亦重,但對實
體權利更為重視。
法庭組織 除地方法院外,多採合議制 採獨任制。
裁判態樣

法官審判制度:

1.由職業法官認定事實適用法律。

2.審理過程採職權主義(由法官主
   導)。

陪審團制度及巡迴裁判制度:
1.陪審團認定事實,法官適用法律。

2.審理過程採當事人進行主義

代表國家 德國、日本、法國 英國、美國
我國

1.屬大陸法系

2.民、刑、行政法是承襲德國;商業法規是承襲美國。

3.採司法二元主義。(民刑事、行政訴訟屬不同法院管轄)

 

種類

一、成文法與不成文法

     以法規是否具有一定之制定程序及條文、法典形式等為區別標準。

二、原則法與例外法

   (一) 區別標準:

         1.以法律規定事項是否為一般原則性規定為區別標準。此種分類方式,嚴格說來並非法律之分類,
            而是對同一法規範中的條文進行分類。故分為:

           (1)原則法(或稱原則規定):

               指在一般情況下,個案應適用之法律。

           (2)例外法(或稱例外規定):

               指在特殊情形下,個案應適用之法律。

         2.例如:

            依民法第 6 條規定,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但民法第 7 條又規定,胎兒以將來
            非死產者為限,關於其個人利益之保護,視為既已出生。由此可知,在民法中原則上只有
            「人」才具權利能力,例外規定將胎兒視為「人」,並因而享有權利能力。

   (二) 區分實益:

         在條文的解釋上,原則法從寬,例外法從嚴。除有特殊情形,否則應優先適用原則法(原則規
         定);亦即,僅於特殊情形時,例外法(例外規定)才具有優先效力。於舉證責任上,例外規定之
         適用,由
被告負舉證責任;原則規定之適用,由原告負舉證責任。

三、普通法與特別法

   (一) 區別標準:

         法律效力所及之適用範圍。

         1.普通法為不區分對象,對於全體國民一體適用的法律。例如:民法、刑法、行政程序法等。

         2.特別法則依人、事、時、地區分適用對象,而非適用於全體。

           (1)以人區分:例如少年事件處理法、公務員法規等。

           (2)以事務區分:例如公司法、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等。

           (3)以時間區分:例如動員戡亂臨時條款(位階相當於憲法,已廢止)。

           (4)以地區分:例如蒙古盟部旗組織法(已廢止)、戒嚴法(僅適用於戰爭或叛亂地區)。

   (二) 區分實益:特別法優於普通法

         1.法規對其他法規所規定之同一事項而為特別之規定者,應優先適用之。其他法規修正後,仍應優
            先適用。法規對某一事項規定適用或準用其他法規之規定者,其他法規修正後,適用或準用修正
            後之法規(中央法規標準法第 16 條、第 17 條)。

         2.不同法規間,對同一事件各有規定時,特別法之適用應優先於普通法。惟在特別法未規定的部
            分,仍應回歸普通法加以適用。同一法規中,對同一事件同時適用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時,應透
            過法條競合解決條文適用的問題。例如刑法第 271 條規定之普通殺人罪和刑法第 273 條規定之
            義憤殺人罪之間,應透過法條競合的特別關係,優先適用刑法第 273 條規定

四、強行法與任意法

   (一) 區別標準:法律適用程度是否容許當事人自由決定

         1.強行法:

            指法律規定之內容,不容許依當事人之意思變更,亦即不得自由決定適用或排除適用。
            例如:民法第 71 條規定,法律行為,違反強制或禁止之規定者,無效。

           (1) 強制規定:

               指法律規定當事人須為某種行為,或須符合某種特定要件之規定,文字上常使用「」。
               例如:民法第 77 條規定,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及受意思表示,應得法定代理人之允
               許。

           (2)禁止規定:

               指法律明定禁止為特定行為,條文文字常透過「不得」來表達。例如:民法第 16 條規定,權
               利能力及行為能力,不得拋棄。

         2.任意法:

            法律規定之內容,容許當事人依其自由意志決定適用範圍及法律效果,亦得加以排除適用等。
            例如:民法第 1005 條規定,夫妻未以契約訂立夫妻財產制者,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以法定財產
            制,為其夫妻財產制。則當事人夫妻亦得選擇不採法定財產制,選擇自行訂立其夫妻財產制。

   (二) 區分實益:法律效果不同。

 

 

 

 

 

考試資訊》

一般警察特考 行政警察 消防警察

大學生畢業即就業專區》

夢想從校園起航–選對考試類科,一次成功達陣!

線上諮詢》各種考試疑問歡迎詢問

優惠資訊》

【年後轉職薪方向】三民挺你追夢,課程最高優惠8000元

【國考1+1 ‧ 挺你不孤單】函授、面授課程全面85折起

【公職國營一點通 全國行動講座】資深專員線上免費諮詢

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訊息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