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五) - 民法

作者:洪正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刑法 (五) - 民法

民法

 

   (三) 易刑處分:

         因某些法定原因,不執行其宣告刑之處分,我國刑法有數種易刑處分,分述如下:

         1.易科罰金:

           (1)犯最重本刑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告者,得以
               新臺幣一千元、二千元或三千元折算一日,易科罰金。但易科罰金,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
               法秩序者,不在此限。(刑法第 41 條)

           (2)行為人經易科罰金而完納罰金後,其所受宣告之徒刑或拘役,則以已執行論。(刑法第 44
               條)

         2.易服勞役:

           (1)罰金應於裁判確定後二個月內完納。期滿而不完納者,強制執行。其無力完納者,易服勞役。
               但依其經濟或信用狀況,不能於二個月內完納者,得許期滿後一年內分期繳納。遲延一期不繳
               或未繳足者,其餘未完納之罰金,強制執行或易服勞役。(刑法第 42 條第 1 項)

           (2)易服勞役期內納罰金者,以所納之數,依裁判所定之標準折算,扣除勞役之日期(刑法第 42
               條第 8 項)。易服勞役執行完畢者,其所受宣告之刑,以已執行論(刑法第 44 條)。

         3.易服社會勞動:

           (1)罰金易服勞役,除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外,得以提供社會勞動六小時折算一日,易服社會勞動:

               A.易服勞役期間逾一年。

               B.入監執行逾六月有期徒刑併科或併執行之罰金。

               C.因身心健康之關係,執行社會勞動顯有困難。(刑法第 42-1 條第 1 項)

           (2)得易科罰金而未聲請易科罰金者,得以提供社會勞動六小時折算一日,易服社會勞動。
               (刑法第 41 條)

           (3)社會勞動履行期間內繳納罰金者,以所納之數,依裁判所定罰金易服勞役之標準折算,扣除社
               會勞動之日數(刑法第 42-1 條第 5 項)。依規定執行勞役,於勞役期內納罰金者,以所納之
               數,依裁判所定罰金易服勞役之標準折算,扣除與勞役之日數。(刑法第 42 條第 8 項)

           (4)易服社會勞動執行完畢者,其所受宣告之刑,以已執行論。(刑法第 44 條)

         4.易以訓誡:

           受拘役或罰金之宣告,而犯罪動機在公益或道義上顯可宥恕者,得易以訓誡。易以訓誡執行完畢
           者,其所受宣告之刑,以已執行論。(刑法第 43 條、第 44 條)

三、刑之加重與減輕

   (一) 加重限制與標準:

         1.限制:(刑法第 33 條、第 64 條、第 65 條)

           (1)死刑不得加重。

           (2)無期徒刑不得加重。

           (3)有期徒刑最高得加至 20 年。

           (4)拘役最高得加至 120 日。

         2.標準:(刑法第 67 條~第 70 條、第 72 條)

           (1)有期徒刑加重時,其最高度及最低度同加之。

           (2)罰金加重時,其最高度及最低度同加之。

           (3)拘役加重時,僅加重其最高度。

           (4)有二種以上之主刑者,其加重併加之。

           (5)有二種以上刑之加重,遞加之。

           (6)因刑之加重而有不滿一日之時間或不滿一元之額數者,不算。

   (二) 減免標準:(刑法第 64 條~第 72 條)

         1.死刑減輕為無期徒刑。

         2.無期徒刑減輕者為二十年以下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3.有期徒刑、拘役、罰金減輕者,減輕其刑至二分之一。但同時有免除其刑之規定者,其減輕得減
            至三分之二。

         4.有期徒刑或罰金減輕者,其最高度及最低度同減輕之。

         5.拘役減輕者,僅減輕其最高度。

         6.有二種以上之主刑者,減輕時併減輕之。

         7.有二種以上刑之減輕者,遞減之。

         8.有二種以上刑之減輕者,先依較少之數減輕之。

         9.因刑之減輕,而有不滿一日之時間或不滿一元之額數者,不算。

   (三) 加重事由:累犯

         1.意義:

            累犯,謂曾受刑罰執行之行為人,於釋放後一定時間內,再犯特定之犯罪。此類犯罪人因對於刑
            罰反應力薄弱,須再延長其矯正期間,以助其重返社會,並兼顧社會防衛之效果。

         2.要件:

           (1)行為人必須曾受徒刑之執行

           (2)犯罪必須發生於徒刑執行完畢或一部執行而赦免後五年內

           (3)行為人須故意再犯有期徒刑以上之罪。(刑法第 47 條)

         3.處罰:

            得加重其本刑至二分之一。所謂「加重其本刑」,指本刑之最高刑度與最低刑度同時加重;所謂
            「至二分之一」,係指法院在最高限度至法定本刑二分之一之限度內,有自由裁量權,故若未加
            重至二分之一,亦非違法。惟法院假如未做任何加重之處斷,僅處以法定最低度之刑,則屬違
            法。此外,由於死刑與無期徒刑均不得加重,故若行為人再犯之罪之法定刑為死刑或無期徒刑
            者,則縱屬累犯,亦不得加重。

         4.累犯規定之合憲性:(釋字第 775 號)

           (1)加重本刑

               不違反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問題。

           (2)不分情節,一律加重最低本刑

               於不符合刑法第 59 條規定所定要件之情形下,致生行為人所受之刑罰超過其所應負擔的罪責
               之個案,
不符罪刑相當原則與比例原則

釋字第 775 號 一、刑法第 47 條第 1 項有關累犯加重本刑部分,是否違反憲法一行為不二罰原則?〔合憲〕又
       其一律加重本刑,是否違反憲法罪刑相當原則?〔違憲〕
解釋文 
(節錄)
刑法第 47 條第 1 項規定:「受徒刑之執行完畢,或一部之執行而赦免後,5 年以內故意再犯有
期徒刑以上之罪者,為累犯,加重本刑至二分之一。」有關累犯加重本刑部分,不生違反憲法一
行為不二罰原則之問題。惟其
不分情節,基於累犯者有其特別惡性及對刑罰反應力薄弱等立法
理由,
一律加重最低本刑,於不符合刑法第 59 條所定要件之情形下,致生行為人所受之刑罰超
過其所應負擔罪責之個案,其人身自由因此遭受過苛之侵害部分,對人民受憲法第 8 條保障之人
身自由所為限制,不符憲法罪刑相當原則,
牴觸憲法第 23 條比例原則。於此範圍內,有關機關
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 2 年內,依本解釋意旨修正之。於修正前,為避免發生上述罪刑不相當
之情形,法院就該個案應依本解釋意旨,裁量是否加重最低本刑。

 

 

 

 

考試資訊》  

一般警察特考 行政警察 消防警察

大學生畢業即就業專區》

夢想從校園起航–選對考試類科,一次成功達陣!

線上諮詢》各種考試疑問歡迎詢問

優惠資訊》

【年後轉職薪方向】三民挺你追夢,課程最高優惠8000元

【國考1+1 ‧ 挺你不孤單】函授、面授課程全面85折起

【公職國營一點通 全國行動講座】資深專員線上免費諮詢

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訊息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