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行政救濟法 (九)

作者:CHENGXIANG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一般行政救濟法 (九)

一般行政救濟法 (九)

 

            (2) 行政法院之審判權:

                 A.原則:行政訴訟法 2

                    公法上之爭議,除法律別有規定外,得依本法提起行政訴訟。

                 B.例外:

                    行政法院不具審判權之公法事件

憲法法庭
憲法爭議事件 司法院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依本法之規定審理法規範憲法審查及裁判憲法審查、機關爭議、總統、副總統彈劾、政黨違憲解散、地方自治保障、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等案件。憲法訴訟法 1

 

憲法法庭

政黨違憲

解散事件

● 司法院大法官,除依憲法第七十八條之規定外,並組成憲法法庭審理政黨違憲之解散事項。憲法增修條文 5Ⅳ

● 司法院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依本法之規定審理政黨違憲解散案件。憲法訴訟法 1Ⅰ

 

憲法法庭
總統、副總統 之彈劾

● 司法院大法官,除依憲法第七十八條之規定外,並組成憲法法庭審理總統、副總統之彈劾。憲法增修條文 5Ⅳ

● 司法院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依本法之規定審理法總統、副總統彈劾案件。憲法訴訟法 1Ⅰ

 

普通法院
選舉罷免事件

1. 屬普通法院者:

(1) 選舉或罷免無效。

(2) 當選無效。

(3) 罷免案通過無效。

(4) 罷免案否決無效。

2. 屬行政法院者:

上述四項以外之選舉罷免事件。

 

地方法院簡易庭
社會秩序事件

1. 下列各款案件,警察機關於訊問後,除有繼續調查必要者外,應即作成處分書:社會秩序維護法 43Ⅰ

    (1) 違反本法行為專處罰鍰或申誡之案件。

    (2) 違反本法行為選擇處罰鍰或申誡之案件。

    (3) 依第一款、第二款之處分,併宣告沒入者。

    (4) 單獨宣告沒入者。

    (5) 認為對第一款、第二款之案件應免除處罰者。

2. 第四十三條第一項所列各款以外之案件,警察機關於訊問後,應即移送該管簡易庭裁定。前項警察機關移請裁定之案件,該管簡易庭認為不應處罰或以不處拘留、勒令歇業、停止營業為適當者,得逕為不罰或其他處罰之裁定。社會秩序維護法 45

3. 被處罰人不服警察機關之處分者,得於處分書送達之翌日起五日內聲明異議。聲明異議,應以書狀敘明理由,經原處分之警察機關向該管簡易庭為之。社會秩序維護法 55

4. 受裁定人或原移送之警察機關對於簡易庭就第四十五條移送之案件所為之裁定,有不服者,得向同法院普通庭提起抗告;對於普通庭之裁定,不得再行抗告。社會秩序維護法 58

 

普通法院、行政法院
國家賠償事件 我國關於國家賠償採「雙軌制」。有關國家賠償請求權,可透過民事訴訟實現;亦可於行政訴訟中合併請求。然合併於行政訴訟中請求時,行政法院因而取得審判權,嚴格來說,係屬行政訴訟法第 2 條所謂「除法律別有規定外」之事項。

 

刑事補償法庭、普通法院、軍事法院
刑事補償事件

1. 刑事補償,由原處分或撤回起訴機關,或為駁回起訴、無罪、免訴、不受理、不付審理、不付保護處分、撤銷保安處分或駁回保安處分之聲請、諭知第一條第五款、第六款裁判之機關管轄。但依第一條第七款規定請求補償者,由為羈押、鑑定留置、收容或執行之機關所在地或受害人之住所地、居所地或最後住所地之地方法院管轄;軍法案件,由地方軍事法院管轄。刑事補償法 9Ⅰ

2. 聲請覆審,應於決定書送達後二十日內,以書狀敘述理由,經原決定機關,向司法院刑事補償法庭為之。刑事補償法 20

 

懲戒法院

公務員

懲戒事件

監察院認為公務員有第二條所定情事,應付懲戒者,應將彈劾案連同證據,移送懲戒法院審理。公務員懲戒法 23

 

律師懲戒委員會
律師懲戒事件

1. 律師應付懲戒或有第七條所定情形者,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由下列機關、團體移付律師懲戒委員會處理:

    (1) 高等檢察署以下各級檢察署及其檢察分署對在其轄區執行職務之律師為之。

    (2) 地方律師公會就所屬會員依會員大會、會員代表大會或理事監事聯席會議決議為之。

    (3) 全國律師聯合會就所屬個人會員依律師倫理風紀委員會決議為之。

2. 律師因辦理第二十一條第二項事務應付懲戒者,中央主管機關就其主管業務範圍,於必要時,得逕行移付律師懲戒委員會處理。律師法 76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

智慧財產及

商業事件

依法掌理智慧財產之民事、刑事及行政訴訟與商業之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事務。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組織法 2

       2. 審判權恆定原則

            (1) 意義:

                 A.當案件經起訴而繫屬於某一法院時,即由該法院取得通盤之審判權,不因嗣後法律或事實變動而有所影響。簡言之,審判權恆定係在限制當事人只能循單一種類的訴訟途徑加以救濟

                 B.起訴時法院有受理訴訟權限者,不因訴訟繫屬後事實及法律狀態變更而受影響。行政訴訟法 12-1Ⅰ

            (2) 目的:

                 A.訴訟經濟性:避免因濫訴造成訟累及司法資源的浪費。

                 B.訴訟安定性:避免不同訴訟途徑發生裁判歧異。

            (3) 效果:一事不再理(重複起訴之禁止)

                 訴訟繫屬於行政法院後,當事人不得就同一事件向其他不同審判權之法院更行起訴。行政訴訟法 12-1Ⅱ

         3. 訴訟權限:

            (1) 爭議:

                 A.消極爭議:普通法院與行政法院皆認其對於訴訟案件無審判權

                 B.積極爭議:普通法院與行政法院皆認其對於訴訟案件有審判權

            (2) 處置:行政訴訟法 12-2 行政訴訟法 12-3

                 A.行政法院:

                   (A) 行政法院認受理訴訟權限而為裁判經確定者,其他法院受該裁判之羈束

                   (B) 行政法院認受理訴訟權限者,應依職權裁定將訴訟移送至有受理訴訟權限之管轄法院。數法院有管轄權而原告有指定者,移送至指定之法院。裁定前,應先徵詢當事人之意見。

                   (C) 當事人就行政法院有無受理訴訟權限有爭執者,行政法院應先為裁定。前項裁定得為抗告。裁定前,應先徵詢當事人之意見。

                   (D) 移送訴訟前如有急迫情形,行政法院應依當事人聲請或依職權為必要之處分。

                   (E) 移送訴訟之裁定確定時,視為該訴訟自始即繫屬於受移送之法院。

                 B.受移送法院:

                   (A) 認無受理權限:聲請釋憲

                        移送之裁定確定時,受移送之法院認其亦無受理訴訟權限者,應以裁定停止訴訟程序,並聲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

                   (B) 受移送之法院經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無受理訴訟權限者,應再行移送至有受理訴訟權限之法院。

 

 

 

公職考試資料下載》

考試門檻低,非警校生、年滿18歲就能考 一般警察特考資料索取

與行政警察考科相近,還能報考監所管理員 司法特考資料索取

國安情報工作重要,月領上看6萬元 國安局特考資料索取

缺額最多公職考試,錄取率逐年提升 高普考資料索取

更多考試資訊》

一般警察特考 司法特考 國安局特考 高普考

優惠資訊》

國考團報月 購課最高折1萬

立即線上諮詢/來班來電洽詢

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訊息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