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
作者:洪健凱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負債
所謂負債,是指由於之前的交易或事項所產生的現有債務,需要企業在將來以轉移資產或提供勞務進行清
償,從而引起將來經濟利益的流出。公司營運所需資金,除投資者投入以外,向銀行或透過金融市場借入
資金亦為重要來源。此外,公司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因購買材料、商品,或接受其他單位勞務供應,而積欠
其他單位的款項。其中,公司因接受投資者投入資金而應給付投資者的利潤,以及應繳納的稅金、應給付
職工的薪資、福利費用等,均屬公司負債。
流動負債
定義條件
一、廣義定義
預期在一年,或一營業週期內以現金支付之負債,稱之為流動負債。
二、狹義定義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列為流動負債:
(一) 企業營運所發生之債務,預計將於企業之正常營業週期中清償者。
(二) 因交易目的而發生者。
(三) 於資產負債表日後十二個月內清償者。
(四) 企業無法繼續延期至資產負債表日後逾十二個月清償之負債。
三、特殊條件
(一) 資產負債表日後之再融資
對於資產負債表日後十二個月內到期之金融負債,企業若於資產負債表日後,始完成長期性再融資
或展期者,應列為長期負債。
(二) 資產負債表日前之再融資
對於資產負債表日後十二個月內到期之金融負債,企業若於資產負債表日前,完成長期性再融資或
展期者(展期超過一年),應列為長期負債。
主要項目
一、流動負債項目
項目 | 條件 |
應付帳款 | 認列時點根據下列條件決定: 起運點交貨(FOB shipping point)。 目的地交貨(FOB destination)。 |
應付票據、長期負債 一年內到期之部分 |
列為流動負債。 |
若符合下列條件,則應繼續列為長期負債: 1.超過原訂期限 12 個月。 2.企業有能力且有意圖進行長期融資者。 3.對於資產負債表日後十二個月內到期之金融負債,企業若於資產負債表日前,完成長期 性再融資或展期者(展期超過一年),應列為長期負債。 |
|
存入保證金 | 根據預期退還之期限,認列為流動負債或長期負債。 |
應計負債 | 應付租金、應付薪資、應付利息。 |
預收收益 | 企業尚未交付勞務或貨物前,已先預收之貨款。 |
員工休假及請假給付 | 企業員工若當年假期未使用完,可累積至隔年使用,應列為公司負債(不可累積之休假,不 認列)。 |
或有負債 | 若或有損失經評估後,係未來很有可能發生者,則應調整入帳(見下段詳述)。 |
虧損性合約 | 無法取消之合約,若履行該合約所發生之不可避免成本超出預期收益者,則應直接認列損 失。 |
應付現金股利 | 列為流動負債。 |
二、特殊項目
(一) 或有負債
1.定義:
資產負債表日以前既存的事實或狀況,恐已對企業產生利得或損失,惟其結果如何,取決於未來
不確定事項之發生或不發生者,稱之為或有事項。若該事項可能對企業產生支付義務者,則為或
有負債。
2.常見之或有事項:
(1) 應收款項恐無法全數收回。
(2) 產品或勞務出售另附售後服務保證者,或因產品瑕疵可能承擔損害賠償。
(3) 意外事故造成之損失超過投保金額,對企業資產可能造成損失者。
(4) 資產恐被政府徵收或沒收。
(5) 因侵權行為(如侵害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租稅訴訟等可能造成損失者。
(6) 對他人債務擔保可能造成損失或賠償者。
3.會計處理:
或有利得 | 或有損失 | |
極有可能 | 應揭露 | 調整入帳 1.「極有可能」+「金額可合理估計」。 2.估計損失具有上下限。 (1) 選取最允當之金額。 (2) 若無最允當金額可供選定,則選取下限金額進行認列,同時揭露尚有額外損失發生 之可能性。 |
有可能 | 得揭露 | 應揭露 |
極少可能 | 不必揭露 | 得揭露 |
(二) 應付現金股利
因本質為現金,故應付而未付之現金股利,歸類為流動負債。若股利性質為股票股利者,因未涉及
現金,與股本有直接關係,故應付股票股利(IFRS:待分配股票股利)列為權益下。
應付現金股利 | 應付股票股利 (IFRS:待分配股票股利) |
|
性質 | 流動負債 | 權益 |
分錄 (股利宣告日) |
保留盈餘 XXX 應付現金股利 XXX |
保留盈餘 XXX 待分配股票股利 XXX 待分配股票股利 XXX 股本 XXX |
對財報影響 | 流動負債↑ 保留盈餘↓ 權益↓ |
|
就投資人而論 | 認列收入 | 在會計處理上,股票股利非所得,而是每單位投資成本之降 低(股本退回)。 |
(三) 非流動負債(常被誤認為流動負債的項目)
1.定義:
一年內到期且將透過償債基金清償之負債➜應列為長期負債。
2.案例說明:
企業憂心意外風險太高,故每年提列一筆費用(自保費用)為自保準備,以因應意外發生時造成的
損失。
不符合會計原則,理由如下:
(1) 風險尚未發生,故無「現時義務」,即無現階段必須承擔之支付義務,不符合會計入帳標
準。
(2) 自保費用並無分散風險給他人分擔,故提列自保準備並無實質意義。
(3) 提列自保準備,意謂事先預告公司接下來會面對的風險損失,即以此掩蓋企業日後確實發生
的營業風險損失,等同於替未來疏於風險管理的責任,先預留下台階。
(四) 產品售後服務保證
1.配合原則:
銷貨當年度,即須依未來可能發生之「跨年度產品保證費用」入帳,而當中預計一年內發生之保
證費用為短期負債。超過一年或一個營業週期以上之保證費用,則為長期負債。
2.會計處理:
銷售年度期末 估計保固期間內所有產品保證費用 |
產品保證費用 應計產品保證負債 |
XXX XXX |
真正發生保證費用 沖銷保證負債 |
應計產品保證負債 現金 |
XXX XXX |
若保證期已過 | 沖銷應計保證負債餘額 |
長期負債
一般公司債
一、發行價格
債券價格與殖利率呈現反向關係,故殖利率越高,債券市價越低;反之,殖利率越低,債券市價越
高。
殖利率>票面利率 | 債券市值低於面額➜「折價債券」-Discount Bond。 |
殖利率=票面利率 | 債券市值等於面額➜「平價債券」-Par Bond。 |
殖利率<票面利率 | 債券市值高於面額➜「溢價債券」-Premium Bond。 |
二、發行日會計處理
折價債券 | 平價債券 | 溢價債券 | |
發行日 |
現金 XXX 公司債折價 XXX 應付公司債 XXX |
現金 XXX 應付公司債 XXX |
現金 XXX 應付公司債 XXX 公司債溢價 XXX |
三、介於二付息日間發行者
(一) 發行公司應將發行時所獲得之金額,區分為應付公司債發行價格(含公司溢價或折價)及應付利息。
(二) 利息的部分,除貸計應付利息外,亦可貸計利息費用,與下次付息時借計之利息費用金額部分抵
銷,獲得實際借款期間真正應負擔之利息。
四、公司債於發行後買進
購買價=發行價+應計利息(面額×利率×天數)。
五、公司債發行成本
應做為公司債發行金額之減少➜發行金額於扣除發行成本後入帳。
六、債券流通在外之會計處理
(一) 利息
1.於付息日認列利息費用。
2.結帳日若非付息日,應將前次付息日至結帳日之應計利息。
(二) 折溢價攤銷
1.對財報之影響:
資產負債表 | 損益表 | 現金流量表 | |
折價 | 公司債- 公司債折價 |
利息費用=支付利息+折價攤銷 折價發行=市場利息>票面利息 利息費用>票面利息支出 |
.發行時,溢價 CFF+ .每期支付,利息 CFO- .清償:面額 CFF- .CFF 低估 .CFO 高估 |
平價 | 公司債 | 利息費用=支付利息 | .發行時,溢價 CFF+ .每期支付,利息 CFO- .清償:面額 CFF- .CFF- .CFO |
溢價 | 公司債+ 公司債溢價 |
利息費用=支付利息-溢價攤銷 溢價發行=市場利息<票面利息 利息費用<票面利息支出 |
.發行時,溢價 CFF+ .每期支付,利息 CFO- .清償:面額 CFF- .CFF 高估 .CFO 低估 |
2.說明:
(1) 利息費用:來自市場利率➜影響損益表。
(2) 支付利息:來自票面利率➜影響現金流量表。
(3) 公司債利息折溢價:屬負債評價科目。
(4) 折價攤銷金額與溢價攤銷金額,均為「逐年遞增」。
七、折溢價攤銷方法與後續影響
(一) 折溢價攤銷的方法
1.利息法:
(1) 帳面價值
┌ 折價債券:應付公司債帳面價值=應付公司債面額-折價
│ 利息費用=應付公司債帳面價值×市場利率(殖利率)
└ =支付利息+折價攤銷
┌ 溢價債券:應付公司債帳面價值=應付公司債面額+溢價
│ 利息費用=應付公司債帳面價值×市場利率(殖利率)
└ =支付利息-溢價攤銷
(2) 應付利息=應付公司債帳面價值×票面利率。
➜真正支付給債權人的利息金額!
(3) 折(溢)價攤銷額
┌ 折價攤銷額=應付利息-利息費用
└ 溢價攤銷額=利息費用-應付利息
(4) 對帳面價值之影響
┌ 折價攤銷使應付公司債之帳面價值增加,而隨到期日之接
│ 近逐漸趨近面額。
│ 溢價攤銷使應付公司債之帳面價值減少,而隨到期日之接
└ 近逐漸趨近面額。
2.直線法:
將公司債之折溢價金額,於債券發行期間內,平均攤銷。
(二) 折溢價攤銷對現金流量之影響
溢價攤銷➜使負債減少➜現金流量減少。
折價攤銷➜使負債增加➜現金流量增加。
(三) 折溢價攤銷對損益之影響
1.折價:
(1) 債券發行初期:
攤銷利息費用(利息法)<攤銷利息費用(直線法)。
➜淨利(利息法)>淨利(直線法)。
(2) 債券發行後期:
攤銷利息費用(利息法)>攤銷利息費用(直線法)。
➜淨利(利息法)<淨利(直線法)。
2.溢價:
(1) 債券發行初期:
攤銷利息費用(利息法)>攤銷利息費用(直線法)。
➜淨利(利息法)<淨利(直線法)。
(2) 債券發行後期:
攤銷利息費用(利息法)<攤銷利息費用(直線法)。
➜淨利(利息法)>淨利(直線法)。
八、債券贖回損益
(一) 贖回市價>當時帳面價值➜贖回損失。
(二) 贖回市價<當時帳面價值➜贖回利得。
● 補充說明
折溢價攤銷之判斷概念
1.溢價:
票面利率>市場利率(實際利率)➜應付利息>利息費用,故溢價攤銷=應付利息-利息費用。
2.折價:
票面利率<市場利率(實際利率)➜利息費用>應付利息,故折價攤銷=利息費用-應付利息。
九、資產負債表
利息法 | 直線法 |
流動負債 應付利息 12,000 一年內到期負債 0 長期負債 公司債 200,000 +公司債溢價 13,060 213,060 |
流動負債 應付利息 12,000 一年內到期負債 0 長期負債 公司債 200,000 +公司債溢價 12,848 212,848 |
可轉換公司債
一、定義
由發行公司給予持有人在持有一段時間後,得依約定之轉換比率轉換成普通股,而可轉換權利往往伴
隨於公司債,故此種債券稱之為可轉換公司債。
二、會計處理
區分金融負債與權益,於會計實質上,等同於可分離認股權公司債,於資產負債表上須認列權益與負
債。
金融銀行考試資訊》
優惠資訊》
加入FB粉絲團》金融銀行專業教室
暫無討論 |
百科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