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救濟 (二)

作者:陳雲飛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權利救濟 (二)

權利救濟 (二)

三、訴願與行政訴訟

         訴願及行政訴訟,是法律所規定關於行政法的爭議,所設的權利救濟方法。

   (一)訴願

         訴願是人民對自己權利或利益遭受行政處分損害而向原處分機關之上級機關原處分機關本身請求救濟之方法。因行政訴訟中,撤銷及課予義務訴訟採訴願前置原則(依法應先提起訴願,無訴願即無行政訴訟),故訴願為行政救濟制度的一環。合法的訴願,須自行政處分達到或公告期滿之第二天起三十日內提出。

※ 訴願與請願、陳情

請願:人民對國家政策、公共利害事項或為維護其權益,向民意機關或主管行政機關表達其內心願望的方法;但是人民對於依法應提起訴訟或訴願尋求救濟之事項,不可透過請願提起。

陳情:人民對於行政興革之建議、行政法令之查詢、行政違失之舉發或行政上權益之維護事項,向主管機關陳述以求得行政機關採取適當措施之方法。

   (二)行政訴訟(三級二審)

         1.行政訴訟之種類:

           (1)撤銷訴訟:

               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關之違法行政處分,認為損害其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經依訴願法提起訴願而不服其決定(或提起訴願逾三個月不為決定),得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例如:公務員受免職處分,經訴願後仍有不服,即可提起撤銷訴訟。

           (2)課予義務訴訟:

               包括怠為處分與拒絕申請兩種。如:申請主管機關發給建造房屋的建造執照,但主管機關卻怠於處理,經訴願後仍無改善,即可向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

           (3)確認行政處分無效及確認公法上法律關係成立或不成立之訴訟:

               此類訟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例如:休職人員因配住之職務宿舍遭原服務機關要求搬遷,即可提起確認公法上職務關係存否之訴,如獲勝訴,即可主張有權續住宿舍。

           (4)給付訴訟:

               人民與中央或地方機關間,因公法上原因發生財產上之給付或請求作成行政處分以外之其他非財產上之給付,得提起給付訴訟。例如:對於公保、勞保等給付,得提起給付訴訟。

         2.三級二審:

           行政訴訟原採二級二審制,新制於民國 101 年 9 月 6 日施行:

           (1)人民如果不服訴院的決定,可以向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簡易訴訟程序及交通裁決事件),或高等行政法院(通常訴訟程序)提起行政訴訟,對於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之裁判不服者,除法律別有規定外,得上訴或抗告於管轄之高等行政法院;對於高等行政法院之終局判決,除法律別有規定外,得上訴於最高行政法院。

           (2)三級:

               審判機關 - 獨任制: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

                              - 合議制:高等行政法院最高行政法院

           (3)二審:

               簡易訴訟程序事件 ●交通裁決事件

                 一審 (事實審):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

                 二審 (法律審):A.原則: 高等行政法院 (終審法院)

                                             B.例外: 最高行政法院 (有確保裁判見解統一之必要者)

               通常程序訴訟事件

                 一審 (事實審):高等行政法院

                 二審 (法律審):最高行政法院 (終審法院)

         3.強制執行:

           行政訴訟之裁判命債務人為一定之給付,經裁判確定後,債務人不為給付者,債權人得以之為執行名義,聲請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強制執行。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為辦理行政訴訟強制執行事務,得囑託民事執行處或行政機關代為執行。

四、訴訟法之一般法律原則

         國家司法、檢察機關在訴訟程序上有若干法律原理原則需遵守:

   (一)不告不理原則

         指告訴乃論之罪,被害人不提起告訴的話,司法機關不可主動追究;得提起訴訟之人若未提起訴訟,法院不得主動審判。

   (二)一事不再理原則

         為避免被告就同一犯罪遭受到兩次以上的審判,於是規定司法機關對同一曾經判決確定的事件,不得再予以受理。

   (三)一事不二罰原則

         又稱重複處罰禁止原則。指對於同一違法行為,不得處以二種以上性質或刑名相同的罰則。

   (四)公開審判原則

         我國法院審判以公開為原則,只有例外才不公開(例如有妨害國家安全、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之虞)。

   (五)偵查不公開原則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 245 條規定:偵查,不公開之。故若檢察官在案件偵查中,向媒體公開偵查內容,即屬違法。

   (六)以原就被原則

         又稱「以原告就被告」,即訴訟以被告住居所地法院為管轄法院。例如甲住台北,乙住台中;若甲控告乙,則以台中地方法院為管轄法院。

   (七)論理法則與經驗法則

         1.論理法則:

           指依邏輯分析法之推論。

         2.經驗法則:

           指依人類歷史傳承,本於經驗累積歸納所得之一切定則。法官對事實、證據認定的自由心證過程中,不得違反經驗法則與論理法則;也就是不能違反邏輯,或違背常人所知之普遍法則或各類專業領域之特殊法則。

五、調解、和解與仲裁

   (一)調解

         意義:

         調解為起訴前(或第一審訴訟辯論終結前移付調解),透過各地鄉、鎮、市公所設置的鄉鎮市調解委員會勸導當事人雙方互相讓步,以終止爭執之制度。

         範圍:

         1.得當事人同意之民事事件。

         2.得被害人同意之告訴乃論刑事事件。

         效力:

         1.調解經地方法院核定後,當事人就該事件不得再行起訴、告訴或自訴。

         2.經法院核定之民事調解,與民事確定判決有同一效力。

         3.經法院核定之刑事調解,以給付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之一定數量為標的者,其調解書得為執行名義。

   (二)和解

         所謂和解,是指雙方爭執不下時,以各自退讓一步的方法(和解全靠雙方合意,無中立人介入),在法庭外法庭上達成和解,解決彼此的衝突。和解分為以下兩種:

         1.訴訟外的和解:

           又稱庭外和解,即民法第 736 條規定的「當事人約定,互相讓步,以終止爭執或防止爭執發生之契約」。屬於當事人間的私法契約,沒有既判力執行力。若一方不履行,另一方須再經由民事訴訟程序,請求法官判決履行。

         2.訴訟上的和解:

           又稱庭內和解,須依民事訴訟法的程序,作成和解筆錄,此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故日後當事者不得對同一事件再行訴訟。若當事人不依和解書履行債務時,另一方應依強制執行法之規定,聲請強制執行

   (三)仲裁

         1.仲裁的意義:

           仲裁是一種依據仲裁法(基於私法自治、契約自由原則而設立的私法),由當事人選定中立仲裁人,交由仲裁人仲裁,以解決爭議的制度。通常適用於商業、工程、技術等專業度較高的事務範圍。通常,仲裁是爭議發生前即約定好程序(仲裁法第 1 條:有關現在或將來之爭議,當事人得訂立仲裁協議,約定由仲裁人一人或單數之數人成立仲裁庭仲裁之),爭議產生即行仲裁程序處理。

         2.仲裁之優點:

           (1)有效力:

               依仲裁法第 37 條規定,仲裁人之判斷,於當事人間,與法院之確定判決,有同一效力。

           (2)較訴訟快速:

               仲裁庭應於組成之日起六個月內作成判斷書;必要時,得延長三個月。可節省當事人許多時間。

           (3)專家判斷:

               調解程序的調解人僅是公正人士,未必具爭議事務的專業知識。仲裁人則具各行業專門知識或經驗,可正確合理仲裁。

           (4)保密:

               依仲裁法第 23 條規定,仲裁程序,不公開之。可確保工商業之營業秘密。

六、國家賠償

         當公務員行為或公有公共設施設置管理不當,使人民權益受到侵害、損失時,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原則上以填補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國家賠償屬司法性質,由法院管轄。

   (一)國家賠償成立要件

         1.公務員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因故意過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權利者,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致人民自由或權利遭受損害者亦同。

         2.公共設施設置管理有欠缺,致人民生命、身體、人身自由財產受損害者,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前述設施委託民間團體或個人管理時,因管理欠缺致人民生命、身體、人身自由或財產受損害者,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但於開放之山域、水域等自然公物,經管理機關、受委託管理之民間團體或個人已就使用該公物為適當之警告或標示,而人民仍從事冒險或具危險性活動,國家不負損害賠償責任。

   (二)救濟方式

         1.受害者依民事訴訟提起。

         2.國家賠償請求權,自知有損害時起,因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自損害發生時起,逾五年者亦同。

         3.受害者採行政訴訟,經訴願程序求償,可合併請求損害訴訟與一般給付訴訟。

   (三)損害賠償以「金錢賠償為原則,回復原狀為例外」

         國家負損害賠償責任者,應以金錢為之。但以回復原狀為適當者,得依請求,回復損害發生前原狀。

 

試題練習

1.阿威開車與小福發生擦撞,兩人自行談好賠償事宜後,雙方皆同意以書面方式簽妥 1 份契約為憑,此種糾紛處理的方式,我們稱為下列何者?

(A)訴訟上和解 (B)訴訟外和解 (C)仲裁 (D)調解

                                                                                                                                            Ans:B

 

公職考試資料下載》

缺額最多公職考試,錄取率逐年提升 高普考資料索取

非警校生也能考,薪水穩定破5萬 一般警察特考資料索取

考試門檻低,起薪上看4萬4 鐵路特考資料索取

更多考試資訊》

高普考 一般警察特考 鐵路特考

優惠資訊》

立即線上諮詢/來班來電洽詢

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訊息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