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意識型態(四)

作者:林瑋

政治意識型態(四)

主要的意識型態

(二)左派主要的意識型態
1.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要素:
(1)社群
社會主義相信,人類是社會的創造物,個人認同的程度乃是透過社會互動、社會團體和集團成員的身分來決定。因此,個人的行為應當由社會因素而非天生特質來解釋。
(2)博愛
社會主義相信,合作促使人們運用集體的動力,增強社群的凝聚力;競爭則使人對立,容易引發怨恨與衝突。因此,社會主義支持集體主義,偏重人們合作的力量。
(3)社會平等
平等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社會主義相信,一套社會平等的措施是穩定與團結社會的保證,並且是法律和政治權力實現的基礎。
(4)需求
社會主義相信,物質的分配應依照需求而非能力或工作。這個原則是社會平等的延伸。根據這個原則,社會主義認為,基本需求的滿足,如食物、飲水、住屋、醫療和個人安全,是社會生活中值得人類生存和參與的前提。
(5)社會階級
社會主義根據所得和財富的分配來分析社會,因此,社會階級是最重要的社會歧異。社會主義最主要的目的是在消除經濟和社會上的不平等,縮小各階級之間的差距。
(6)共同所有權
社會主義藉由共同所有權來創造共善,因為私有財產制被認定會助長人類私心與貪婪,唯有管理物質資源才能消除這些問題。
2.馬克思主義
(1)歷史唯物論
A.強調經濟生活的重要性以及人們生產和再生產期生存工具的條件。
B.經濟是底層建築,主要包含生產方式或經濟制度,限定或決定了意識型態和政治的上層建築。
C.社會和歷史發展可以根據經濟和階級因素來解釋。
(2)辯證法的歷程
歷史的變遷動力是辯證的,是一種由對立力量之間的互動,導致較高階段的發展。在唯物論的觀點中,此模式意味歷史的變遷是由於生產方式的內部矛盾所引起,反映在階級對立之中。
(3)異化
在資本主義下,勞動淪為純粹商品以及工作變成非人性活動的歷程。勞工逐漸對其勞動產物、勞動過程、勞工夥伴中感到疏離,最後使自己淪為不再具有創造力且非社會的生物。
(4)階級鬥爭
A.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來自於私有財產的存在。這造成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差異。
B.資產階級不僅透過財產所有權而享有經濟權力,並可藉國家機器來運用政治權力,且握有意識型態的力量。
(5)剩餘價值
A.無產階級必然在資本主義下遭受系統性剝削。
B.利潤取向的資本主義企業,將支付工人低於其勞動價值的薪資,而從工人身上搾取剩餘價值。
(6)無產階級革命
資本主義將面臨日益嚴重的生產過剩危機,而逐漸瓦解,使得無產階級具備革命的階級意識。無產階級革命是無可避免的,將透過自發性的武裝叛亂以奪得生產工具的控制權。
(7)共產主義
A.無產階級革命將會降臨,為了剷除反革命的頑固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專政有其必要。
B.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無階級的社會:財富為所有人共同享有,而能滿足人類真正需求的「為使用而生產」將取代「產品生產」的制度。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