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的基本概念

作者:邵康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激勵的基本概念

激勵的基本概念

 

(一) 激勵 (motivation) 的意義

     激勵是指透過誘因刺激人們採取行動。激勵為一複雜的心理過程,成功與否,都取決於人的「內心」。基本上,只要找出他們需要什麼,再提供可能的報酬與鼓勵,就能達到激勵的效用。這樣的過程及知識,廣泛地被應用在領導、薪資及行銷活動上。將激勵理論運用到管理學上,就是管理者在領導及管理員工時,能夠針對員工個人的需求及目標,設置一個適當的工作環境、條件及待遇,來誘發員工強烈的工作意願,激發個人潛力,以達成組織目標。

     凡是能趨使個人行為的事或物,都可以稱為激勵因素 (Motivations),包含了獎勵與懲罰,這就是激勵理論中所謂的 「紅蘿蔔與棍子 (Carrot and Stick)」。有效而良好的激勵因素應包括三要素,並藉由三者交互作用及應用方式來達到激勵員工的效果:

     1. 個體需求:

         每個員工在工作能力、工作態度、需求及價值觀等都有其個別的差異,因此,組織應該針對不同人而提供不同的激勵因素。

     2. 工作本身:

         在工作設計上應注意工作的條件及如何配合個人的需要。

     3. 工作環境:

         個人與團體或組織成員的關係及其他工作的環境都會影響個人在工作上的表現。

(二) 激勵理論的基本分類

     1. 內容理論 (Content Theory)

         內容理論是比較早期開始研究的學派,其理論是由人的內在需求項目來激勵一個人。這個學派認為人的行為主要是受內在動機或需求之影響,因此激勵作用之產生必須由人的需求項目分析著手。只要能夠滿足一個人的某種需求,自然可以趨使其向某個方向前進。常見的內容理論主要包括馬斯洛需求層次論、赫茲柏格兩因素理論、阿德福 ERG 理論、麥克里蘭三需求理論、阿吉里斯成熟理論等。這些理論都不強調過程及方法,認為只要滿 足了需求就可以了。

     2. 過程理論 (Process Theory)

         隨著內容理論的發展遇上了瓶頸,人們開始試圖瞭解,是否有其他的因素影響個人的行為,此時開始發展出過程理論。過程 理論的精神在於激勵要有效,不在於給了什麼,而是怎麼給。過程理論主要是討論人的行為被激發、引導、維持及制止之過程。常見的過程理論包括:亞當斯 (Adams) 的公平理論、佛洛姆 (Vroom) 的期望理論。

     3. 強化理論 (Reinforcement Theory)

         強化理論相信個體的行為可藉由外在力量來改變,而不將人的內在動機與認知考慮在內。這個理論主要的基礎在心理學上的學習理論,把用激勵來改變人的行為變成以教育來改變人的行為。在管理上最常使用於強化行為的工具有:獎勵、懲罰、趨避與消滅

     4. 綜合理論

         綜合理論主要是權變理論,這一類的理論基本上認為人性並非本惡或本善,而是介於兩者之間,由這個基本觀點所發展出一些相關的理論。常見的有M理論、超Y理論及Z理論等。

(三) 激勵的方式

     激勵因素可由貨幣性與非貨幣性來區分。貨幣性激勵因素,例如:薪資、獎金、物質性獎品與各種額外補助或津貼款等;非貨幣性激勵因素,例如:工作之成長性、成就感與責任、組織環境、信譽、人群關係、上司的領導作風、職位的升遷、工作的穩定性與安全性、上司與同事的讚賞、支援等。

 

 

 

國營事業招考資訊免費下載》

年終最高4.4個月>>台電招考免費資料索取

單一國營事業開缺最多>>郵局招考免費資料索取

網友狂推!國營CP王>>中油招考免費資料索取

鐵飯碗最新資訊》台電招考 國營聯招 郵局招考 台酒招考 

三民輔考優惠資訊》立即線上諮詢/來班來電洽詢

加入三民輔考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資訊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