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憲判字系列】113年憲判字第9號︱立法...
公職考試|2024/11/20
-
高普考科目刪減對照表(113新制)
高普初、地特|2024/08/09
-
公務員口試有哪些?
高普初、地特|2024/03/20
-
公務人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轉任篇
高普初、地特|2024/01/26
-
公務人員-─-辭職再任人員篇
高普初、地特|2024/01/25
行政激勵
作者:黃彥勳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行政激勵
貳、行政激勵
激勵是指透過誘因刺激人們採取行動;管理者在領導及管理員工時,能夠針對員工個人的需求及目標,設置一個適當的工作環境、條件及待遇,來誘發員工強烈的工作意願,激發個人潛力,以達成組織目標。激勵被廣泛地被應用在領導、薪資及行銷活動上。
一、激勵 ( 動機 ) 理論
激勵 ( 動機 ) 理論可歸納為三大類型:
(一) 內容理論 (Content Theory)
主張由人的內在需求項目來激勵一個人。認為人的行為主要是受內在動機或需求之影響,因此激勵作用之產生必須由人的需求項目分析著手。只要能夠滿足一個人的某種需求,自然可以趨使其向某個方向前進。內容理論不強調過程及方法,認為只要滿足了需求便可。
常見的內容理論主要包括:
1. 麥克葛瑞格 (McGregor) 的人性 X、Y 理論。
2. 馬斯洛 (A. H. Maslow) 的需求層次理論。
3. 阿德福 (Clayton Alderfer) 的 ERG 理論。
4. 麥克里蘭 (McClelland) 的三需求理論。
5. 何茲柏格 (Herzberg) 的激勵保健理論。
(二) 過程理論 (Process Theory)
隨著內容理論的發展遇上了瓶頸,人們開始試圖瞭解,是否有其他的因素影響個人的行為,於是發展出過程理論。過程理論的精神在於激勵要有效,不在於給了什麼,而是「怎麼給」。過程理論主要是討論人的行為被激發、引導、維持及制止之過程。
常見的過程理論包括:
1. 亞當斯 (Adams) 的公平理論。
2. 佛洛姆 (Vroom) 的期望理論。
3. 洛克 (Edwin Locke) 的目標設定理論。
(三) 增強理論 (Reinforcement Theory)
增強理論以史金納 (Skinner) 為代表。此理論相信個體的行為可藉由外在力量來改變,而不將人的內在動機與認知考慮在內。強化行為的手段有:
1. 正增強
對於員工產生預期的行為時,給予增強。
2. 負增強 ( 趨避 )
員工為避免發生不好的結果(如被責罵),而產生應有的行為。
3. 懲罰
對於員工產生非預期的行為時,給予處罰。
4. 消弱
對員工的某行為不予增強,使之慢慢消失。
(四) 下表為激勵理論中各學派之摘要說明
公平理論
學者:
亞當斯 J. S. Adam
說明:
員工覺得其待遇是公平時,才會受到激勵。( 又稱為交換理論、社會比較理論 )
期望理論
學者:
佛洛姆 Vroom
說明:
激勵強度 (Motivation) =價值(Valence)×期望(Expectancy) 激勵要有效,報償必具有價值,且行為之成功機率是可以被接受的。
強化理論
學者:
史金納 Skinner
說明:
理論基礎:(1) 古典制約。(2) 操作性制約。(3) 社會學習。
強化方式: (1) 正強化。(2) 趨避。(3) 懲罰。(4) 消弱。
M 理論
學者:
亞倫 L. Allen
說明:
領導者對下屬的關愛產生人倫力;讚揚和肯定產生交感力;具體權勢產生趨勢力;賞罰產生強制力。
超 Y 理論
學者:
摩斯 Morse
羅齊 Lorsch
說明:
權變學派,尋求人、工作和組織間的完美搭配。
Z 理論
學者:
西斯克 M. Sisk
麥格里 J. Megley
說明:
組織與成員間存在高度責任、忠誠及關切的信念,可導致高度的產出並改善組織的福祉。
需求層次理論
學者:
馬斯洛 A. H. Maslow
說明:
「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有五大需求,由低到高分別是:生理、安全、愛與歸屬、自尊、自我實現。( 馬斯洛後來又提出第六層需求,為審美需求或稱後設需求。)
X、Y 理論
學者:
麥克葛瑞格 D. McGregor
說明:
(1) X 理論:人性本惡之假定。
(2) Y 理論:人性本善之假定。麥克葛瑞格 (McGregor) 認為X型的管理者會造成 X 型的員工,故管理者應採 Y 型領導方式來激勵員工,以使組織與員工目標相結合。
二因子理論
學者:
何茲柏格 F. Herzberg
說明:
何茲柏格 (Herzberg) 將導致「工作滿足」和「工作不滿足」的因素分開,稱導致工作不滿足的因素為保健因素,而導致工作滿足的因素為激勵因素。
ERG 理論
學者:
阿德福 C. Alderfer
說明:
將人的需求由低至高分成三個核心層 次:生存、關係、成長。
二、工作設計上的激勵措施
(一) 目標管理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MBO)
又稱參與管理。1954 年,彼得.杜拉克 (Peter Drucker) 在《管理實務》一書中提出。主張機關目標由全體成員共同會商制定,設立出個人與團體結合的目標,而後依計畫執行,至終了加以考核。整個過程注重整體員工之參與,以激勵的方法、民主的領導為手段,發揮員工工作潛能。
(二) 無缺點計畫 (Zero Defect Program)
是一種強調員工責任心與榮譽感的管理方法,以此為出發點,要求員工能自我尋找工作之缺點、改進並管控工作之進度。1962 年為美國馬丁公司所採用。
(三) 工作擴大化 (Job Enlargement)
1. 定義
企業為提升員工全方位之工作能力,水平性的增加其工作種類或兼辦多種業務。即將某項工作的範圍加大,使所從事的工作任務變多,同時也產生了工作的多樣性。
2. 優點
減輕單調性工作所可能帶來的乏味與倦怠,使員工能從工作中感受到更大的心理激勵。
3. 缺點
可惜工作擴大化僅著重在量的方面增加工作,而忽視質的方面之改進,因此成效並不顯著。
(四) 工作豐富化 (Job Enrichment)
1. 定義
利用工作內容及範圍擴大或是內涵的改變,以提昇員工對工作的滿意程度。此方法不僅擴展工作的廣度 ( 增加工作項目 ),同時也加深了工作的深度,又稱為工作充實化。
2. 目的
讓員工對自己的工作有較大的控制權 ( 更多的自主性及責任 ),使員工以更高層次的知識和技術,激發個人的成長與 發展。
(五) 彈性工時 (Flexible Time)
1. 定義
除了核心工作時間 (core time) 所有員工必須出勤外,可以由員工自己選擇上、下班時間的一套制度。
2. 優點
可提高員工個人生活與工作的結合度,進而產生激勵的效果。
補充
工作輪調
每位成員擔任某項工作一定時間後,即予以調派擔任不同職務工作之制度,透過工作內容的多樣性,增進員工工作經驗及能力,減少工作上可能產生的單調與沉悶。並讓員工有機會體驗並熟悉組織內各部門的工作內容和運作實況,促進組織內各部門相互瞭解與協調合作。對於組織成員工作上的互動也很有幫助。
公職考試資料下載》
缺額最多公職考試,錄取率逐年提升 高普考資料索取
非警校生也能考,薪水穩定破5萬 一般警察特考資料索取
考試門檻低,起薪上看4萬4 鐵路特考資料索取
更多考試資訊》
優惠資訊》
暫無討論 |
百科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