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託資金集合管理運用帳戶-
信託業業務人員|2022/12/16
-
信託資金集合管理運用帳戶-
信託業業務人員|2022/12/15
-
保管銀行業務-
信託業業務人員|2022/12/14
-
保管銀行業務-
信託業業務人員|2022/12/13
-
金融資產證券化-
信託業業務人員|2022/12/12
信託法 (三)
作者:齊名揚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信託法 (三)
1-3 委託人與受益人
一、委託人
(一) 意義
1. 指以設立信託為目的,將財產權移轉或為其他處分於所信賴之人(受託人),使其依一定目的為管理或處分之人。
2. 委託人得為自然人或法人。
(二) 人數
1. 單獨委託方式:委託人為一人之信託方式。
2. 共同委託方式:委託人為二人以上之信託方式,且須基於相同目的,以同一契約或者加入之方式。若多數委託人基於同一信託條款,分別與委託人簽訂信託契約並交付信託財產者,屬於共同運用信託。但對己設立之信託為捐助者,則為信託之捐助人,不為共同委託人。
(三) 特性
1. 信託財產的原所有權人。
2. 有權訂定信託契約之人。
3. 有權決定有關信託財產之運用管理方式、信託期限、或訂定信託契約內容等。
(四) 能力與資格
1. 契約信託之委託人
(1) 應有處分財產之能力:於契約信託時,委託人須將財產移轉或處分於受託人,故委託人應有處分財產之能力。
(2) 依民法規定,有行為能力之人即具備處分財產之能力,因此要成為契約信託之委託人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A. 滿二十歲之成年人及已結婚之未成年人。
B. 七歲以上之限制行為能力人,但經法定代理人同意者。
C. 未滿七歲之未成年人或受監護或輔助宣告之人或破產人(就應屬破產財產之財產),不能為信託行為;若有信託行為必要者,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之;但原則上不能以未成年人之財產設立他益信託。
2. 遺囑信託之委託人委託人應具備遺囑能力,始得為遺囑信託行為,依民法規定應滿十六歲以上,且不須法定代理人同意。
3. 法人法人原則得為信託行為,若其所設立者為他益信託,須不能逾越其章程或捐助行為所定之目的範圍。
4. 外國人或外國法人除法令對其移轉或處分財產有特別限制者外,外國人或外國法人得為委託人。
(五) 地位
1. 委託人原則上即與信託之運作脫離
(1) 信託關係不因委託人或受託人死亡、破產或喪失行為能力而消滅。但信託行為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委託人或受託人為法人時,因解散或撤銷設立登記而消滅者,適用前述之規定。信託法 第 8 條
(2) 委託人與受益人非同一人者,委託人除信託行為另有保留外,於信託成立後不得變更受益人或終止其信託,亦不得處分受益人之權利。但經受益人同意者,不在此限。信託法 第 3 條
2. 委託人於信託成立後保有之權限
(1) 違反強制執行規定者,委託人、受益人或受託人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法院對債權人提起異議之訴。信託法 第 12 條
(2) 信託財產之管理方法因情事變更致不符合受益人之利益時,委託人、受益人或受託人得聲請法院變更之。信託法 第 16 條
(3) 受託人因管理不當致信託財產發生損害或違反信託本旨處分信託財產時,委託人、受益人或其他受託人得請求以金錢賠償信託財產所受損害或回復原狀,並得請求減免報酬。信託法 第 23 條
(六) 委託人與受益人之權利比較
※ 一般而言,信託法中僅列「委託人」未將其繼承人列入,當委託人死亡時其繼承人不能繼承或代為行使該權利
不同權利 | |
委託人 | 受益人 |
1. 信託行為時得保留變更受益人或終止其 2. 指定、選任與解任信託監察人之權利 (1) 信託行為定有信託監察人或其選任 (2) 信託監察人有正當事由時,得經指 (3) 信託監察人怠於執行其職務或有其 (4) 信託監察人辭任或解任時,除信託 |
1. 享受信託利益之權利 (1) 受益人享受信託利益的權利,一般稱受益 (2) 受益權得為繼承之標的。但受益權依其性質 2. 聲請撤銷受託人所為處分之權利 (1) 受託人違反信託本旨處分信託財產時,受益 (2) 撤銷權行使範圍 信託法 第 18 條 A. 信託財產為已辦理信託登記之應登記或註 (3) 撤銷權,自受益人知有撤銷原因時起,一年 3. 結算書及報告書等文書之承認 (1) 受託人變更時結算書及報告書經受益人或信 (2) 信託關係消滅時結算書及報告書,並取得受 4. 請求移轉信託財產之權利信託關係消滅 |
相同權利 |
1. 違反強制執行規定者提起異議之訴的權利 2. 變更信託財產管理方法之權利 (1) 共同變更信託財產管理方法之權利 信託法 第 15 條 (2) 聲請法院變更信託財產管理方法之權利 信託法 第 16 條 信託財產之管理方法因情事變更致不符合受益人之利益時,委託人、受益人或受託人得聲請法 3. 請求以金錢賠償信託財產所受損害或回復原狀,並得請求減免報酬之權利 (1) 受託人因管理不當致信託財產發生損害或違反信託本旨處分信託財產時,委託人、受益人或其 (2) 違反將信託財產轉為自有財產,使用或處分信託財產者,委託人、受益人或其他受託人,除準 4. 違反信託財產與其自有財產及其他信託財產分別管理獲得利益者,得請求將其利益歸於信託財產 (1) 受託人應將信託財產與其自有財產及其他信託財產分別管理。信託財產為金錢者,得以分別記 (2) 第 (1) 點不同信託之信託財產間,信託行為訂定得不必分別管理者,從其所定。 (3) 受託人違反第 (1) 點規定獲得利益者,委託人或受益人得請求將其利益歸於信託財產。如因而 (4) 請求權,自委託人或受益人知悉之日起,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自事實發生時起,逾五年者, 5. 請求閱覽、抄錄影印文書或請求受託人說明信託事務之權利 信託法 第 32 條 委託人或受益人得請求閱覽、抄錄或影印前條之文書(信託財產目錄、收支計算表等),並得請求 6. 關於受託人辭任、解任或選任之等相關之權利 信託法 第 36 條 (1) 同意受託人辭任之權利受託人除信託行為另有訂定外,非經委託人及受益人之同意,不得辭 (2) 聲請法院解任受託人之權利受託人違背其職務或有其他重大事由時,法院得因委託人或受益人 (3) 聲請法院選任新受託人 第 (1)(2) 點情形,除信託行為另有訂定外,委託人得指定新受託人,如不能或不為指定者,法 7. 委託人與受益人共同終止信託之權利及應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之義務 (1) 共同終止信託(他益信託)信託法 第 64 條 A. 權利:信託利益非由委託人全部享有者,除信託行為另有訂定外,委託人及受益人得隨時共 B. 義務:委託人及受益人於不利受託人之時期終止信託者,應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但有不得 (2) 委託人終止信託(自益信託當受益人為委託人時)信託法 第 63 條 A. 權利:信託利益全部由委託人享有者,委託人或其繼承人得隨時終止信託。 B. 義務:委託人或其繼承人於不利於受託人之時期終止信託者,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但有不得 |
(七) 義務
給付信託報酬 之義務 |
受託人係信託業或信託行為訂有給付報酬者,得請求報酬。信託法 第 38 條 | |
終止信託之損 害賠償責任之 義務 |
共同終止信託─ 他益信託 信託法 第 64 條 |
1. 權利:信託利益非由委託人全部享有者,除信託行為另有訂定 2. 義務:委託人及受益人於不利受託人之時期終止信託者,應負 |
委託人終止信託 ─自益信託當受 益人為委託人時 信託法 第 63 條 |
1. 權利:信託利益全部由委託人享有者,委託人或其繼承人得隨 2. 義務:前項委託人或其繼承人於不利於受託人之時期終止信託 |
二、受益人
(一) 概念
意義 | 因信託之成立而享有信託利益稱為受益人。同一信託之受益人有數人時,分別依信託 行為所定比例或期間,享受其信託利益。若未定有比例或期間時,按人數平均分配享 受信託利益。 |
|
區分 | 1. 原本受益人:享有信託財產本體之受益人。 2. 孳息受益人:享有信託財產本體所衍生孳息之受益人。 |
|
資格 | 得成為受 益人者 |
1. 具有權利能力者。 2. 尚未出生之人或籌設中之法人。 3. 實務上,無權利能力之非法人團體亦可成為受益人。 |
不得成為 受益人者 |
依法不得受讓特定財產權之人,則不可為該財產權之受益人。 | |
地位 信託法 第 17 條 |
1. 享受信託利益之人:受益人因信託之成立而享有信託利益。但信託行為另有訂定者, 從其所定。 2. 信託利益之拋棄:受益人得拋棄其享有信託利益之權利。 |
(二) 義務
1. 給付報酬之義務
(1) 依法須由受益人支付者,受益人負有支付報酬之義務。
(2) 拒絕給付報酬之情形
A. 受益人拋棄其享受信託利益之權利時。信託法 第 40 條
B. 受託人非履行第 23 條(受託人因管理不當)或第 24 條第 3 項(違反分別管理)所定損害賠償、回復原狀或返還利益之義務時。信託法 第 44 條
2. 補償、賠償受託人所受損害或清償信託債務或提供相當擔保之義務:信託法 第 40 條
(1) 信託財產不足清償受託人就信託財產或處理信託事務所支出之稅捐、費用或負擔之債務時,或受託人以信託財產清償會不符信託目的時,受託人得向受益人請求補償或清償債務或提供相當之擔保。但信託行為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請求權,因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2) 信託行為訂有受託人得先對受益人請求補償或清償所負之債務或要求提供擔保者,從其所定。
(3) 於受益人拋棄其權利時,不適用之。
金融銀行考試資訊》
優惠資訊》
加入FB粉絲團》金融銀行專業教室
暫無討論 |
百科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