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證照

新鮮人找工作:求職指南(上)

新鮮人找工作:求職指南(上)

新鮮人找工作:求職指南(上)

畢業季將至,不少大專院校學生開始決定未來志向,無論是繼續升學,提升就學經歷;或是直接踏入職場,尋找就業機會,對於畢業新鮮人而言,都是一項艱困的抉擇。然而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即便是曾經喊出「清零」的台灣也無可避免地受到疫情衝擊,近幾年的大專院校畢業生甚至被稱為「新冠世代」,畢業即失業的狀況更趨嚴重。但相較於前兩年的嚴峻事態,隨著疫情趨緩、政策解封,以及各式產業逐漸復甦的跡象,今年度的新鮮人在求職上,似乎比往年的畢業生有更多發展空間和選擇餘裕。

然而,乍看之下各行各業雖都向畢業新鮮人拋出橄欖枝:擴大招募、進入校園大行企業徵才活動,甚至不少行業針對應屆畢業的求職者,開出更為優渥的薪資福利,期待能為公司注入新血。再加上政府連年調漲基本工資,最低時薪已從民國105年的新台幣120元調整至176元,而最低月薪也從新台幣20,800元調漲至26,400元。上至政府規劃各種青年就業政策,下至各產業大動作的招才活動,以上種種,似乎都為應屆大學畢業生打造一個優良且適宜的就職環境,但實際的求職現狀確實有好轉的趨勢嗎?綜觀台灣每年七月便隨之上漲的失業率,直接造成的摩擦性失業,不難看出應屆畢業生對於求職有一定程度的期待。大專院校畢業生對於畢業起薪的期待,似乎也和各產業當前所開出的最低起薪有所落差。

畢業生第一份工作未果 工作方向將往父母期待走

不少大學畢業無法畢業即就業,甚至會在初次求職未果、或起薪不如意時,選擇暫時待業,但家人──尤其是父母──會將這些待業在家的畢業生推出家門,無論是強迫繼續求職,或是讓大學畢業生投入國家考試的準備。對於家長而言,長期待業在家,並等待可能的就業機會,是不切實際且有可能導致畢業生最終無法獨立自主,投入勞動市場。多數的家長會支持大學畢業生報考國家考試的原因有三:第一,只要認真念書備考便有工作可能,比起等待機會從天而降,不如自行努力爭取工作機會;第二,公務人員的薪資穩定,或許起薪並不符合大學畢業生的期待,但會依據在職年資穩定調漲,這是多數民間企業不一定能達到的薪資調整;第三,公務人員工作時間固定、生活穩定,即使加班也符合勞基法規定,對於剛畢業的大學新鮮人而言,是一個可以在工作之餘,找尋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因此,多數家長會期待大學畢業生朝公職考試發展。

「畢業即失業」的狀況並非在疫情爆發之後才出現,而是長期存在於台灣的現狀。自83年的「410教改」,全台開始落實小校小班、廣設高中及大學,尤其廣設大學更是直接造成大學畢業生面臨學歷貶值窘境。而廣設大學間接造成的另一個狀況,便是大學生在學所學,與實際職場所需的技能不同。大學分科分系,雖讓學生有多元的選擇,但同時也窄化學生所能學到的知識與技能。現今職場已不同於以往,網際網絡的普及、數位化工具的盛行,更甚至到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企業對於員工的要求不再是單一、平面的思考和工作模式,企業主的期待是能延攬到更多元、全面的人才加入。而現今大專院校的教育,卻是理論和邏輯的深入教學,明顯與企業需求不合,產學觀念的落差也是造成大學畢業新鮮人「畢業即失業」的原因之一。

青年失業率高居不下 勞動部歸結這2項原因

回看疫情爆發的前兩年,據勞動部統計,109年青年失業率為8.6%,其中又以大學畢業學歷及以上的失業率最高,佔青年失業率的10%;至於110年的青年失業率為8.8%,較前年度上升0.2%,大學畢業學歷及以上的失業率則上升至10.3%。勞動部根據數據給出解釋,認為大學畢業生失業率主因有二:剛畢業的學生職能尚有不足及工作期望與勞動市場存有差距。

若以「畢業即失業」的角度來看,大學畢業以上的學生在109年度的失業週數平均長達21.66週,110年度的平均失業週數也有20週。針對疫情造成新鮮人的求職困難,政府也啟動各種政策協助大學畢業生求職,其中就包含了青年就業補助計畫。以《111年青年就業獎勵》計畫為例,該屆畢業生可於畢業後申請該計畫,完成職業適性測驗,並參與就業輔導課程,期間還需不斷投職履歷,以證明確實有勞動意願。完成以上所有事項,且在90日內成功就職,最高可獲得3萬元獎勵金。雖勞動部尚未公告111年度的青年勞動統計資料,但若按照109及110年的平均失業週數來看,90日約等於13週,遠低於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失業週數,甚至可以說是過於理想化新鮮人的求職過程。

疫情趨緩,社會普遍對於勞動市場報以樂觀態度,認為就業市場回穩,各行業將會釋出職缺,為社會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但疫情解封的同時,也代表著前兩年因疫情而失去工作的勞動者將重回勞動市場,相比之下,剛從大學畢業的新鮮人可能如勞動部公告所解釋──剛踏入職場,職能相對不足──無法與已經有工作經驗的勞動者競爭,而這些就業機會所開出的條件,也不一定符合新鮮人的期待。根據統計,畢業生在面對初次求職未果,「薪資待遇不符合期望」的理由佔大多數。對於企業而言,大學畢業生普遍且唾手可得,但對於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畢業生而言,多數認為自己的價值應優於或高於企業目前給出的薪資待遇。

大學起薪原地踏步 超過36k的行業銳減

以109年大專院校畢業生月薪來看,多數落在3至3.5萬元區間,其次則是2.5至3萬元,月薪超過3.5萬元的人數銳減。約有80%的大專院校畢業生月薪在4萬元以下,月收入超過四萬元的畢業生僅佔全體大專院校畢業生的四分之一,而109年度的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卻是42,498元,兩者相比,大學畢業生的月薪確實相對較少。但這是兩年前的數據,經過政府連年調漲基本薪資後的現在,大學生的畢業起薪呢?根據104人力銀行112年最新的薪資情報,大學畢業起薪月薪中位數以2.8萬元、旅遊休閒類人員為最低,醫療專業類人員月薪中位數4.1萬元為最高,其次則是軟體/工程類人員及製程規劃類人員,畢業月薪中位數為4萬元。若仔細瀏覽,便不難發現,大部分大學畢業生月起薪仍落在3至3.5萬元之間,只有極少數的產業開出較高的起薪。

再次檢視政府政策,連年調薪讓基本薪資漲幅近32%,看起來是件好事,但卻忽略了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等問題。對於剛畢業的大專院校生而言,學貸、房租、水電費、生活費等,都可能是必要的實際開銷,在求職時也必定將以上需求納入期望薪資的考慮範圍。但對於企業主,只會檢視一名求職者是否符合公司需求,單純針對該名求職者的職業技能開出相對應的價碼,而不會將求職者的生活水準、必要開銷納入給付薪資的考量。

另一個機會:大學畢業起薪突破4萬

知名國家考試輔導機構的張顧問指出,若是想追求畢業即就業、工作與生活皆穩定的新鮮人,推薦新鮮人報考經濟部國營聯招高普考公股銀行。以上三種考試每年都會固定開缺,且薪資穩定成長,也不太需要擔心裁員危機。國營聯招是經濟部所屬的國營事業(中油台水台電台糖)的共同招考,考試題型簡單,缺額多;高普考則是普遍為人知曉的公職考試,新鮮人可以針對自己有興趣、有把握的類科報考,考取即有公務員資格,享公務人員薪資待遇及福利;公股銀行則是會在每年的畢業季前後大舉招考,搭配現行推廣的FIT考試,有多元入職機會,且大部分公股銀行並無科系限制,起薪高且較沒有民營銀行的業績壓力。更多關於這三項考試的資訊和新鮮人報考的優勢,將會於下篇完整且詳細提及。

國營事業

公職

公股銀行

國營聯招

高考三級

臺灣銀行

台電

普考四級

土地銀行

中油

地方特考

FIT金融基測

隨時掌握國考徵才快訊》

官方LINE@

官方粉絲專頁

FB社團討論

【國考/公職/特考】交流討論專區

【國營事業招考】交流討論專區

Google公職國考新聞

專業顧問免費諮詢》

線上快速諮詢

現場規劃預約

發文時間:2023/05/15
AddThis Sharing

新聞探討

暫無討論
相關新聞
Related News
資料索取
Information Request
熱門活動
Hot Event
知識百科
Knowledge 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