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績效與生產力 (一)

作者:黃彥勳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行政績效與生產力 (一)

行政績效與生產力 (一)

 

壹、效率 (Efficiency) 與效能 (Effectiveness)

   一、概說

       效能和效率是不同的兩個概念。效能重視組織目標的達成,重視結果,追求「作對的事情 (doing the right thing)」;效率則強調資源的有效利用,指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產出,也就是「把事情做好 (doing the thing right)」。有效率的組織不一定是有效能的組織;而有效能的組織也不完全是有效率的組織。組織所追求的目標,要比資源的運用更為重要。

   二、定義

      (一) 巴納德 (Barnard) 的看法

            效能是指組織目標的達成;效率則是指組織成員需求的滿足。

      (二) Hit、Middlemist 與 Mathis 的看法

            效能是指組織在一段時間內有效達成其目標;而效率則指在短期內組織善用其資源。

      (三) Mondy、Sharplin、Holmes 與 Flippo 的看法

            效能是過程產生所要結果的程度;效率是輸入的質與量及輸出的質與量之比例關係。

      (四) 張潤書的看法

            效率是指運用資源的程度與能力,凡是能夠將人力、物力、財力及時間做最妥善分配者即是效率;而效能則為達成目標的程度,是指資源運用以後所產生的結果,凡是完全達成目標者即為效果。

   三、比較

                   衡量標準                           重視焦點

效率       投入與產出的比值          重視數量、資源是否有效利

效能    對工作目標達成的程度               重視品質、結果

貳、績效管理 (performance management)

     管理學大師彼得 ‧ 杜拉克 (Peter Drucker) 於 1990 年代提出績效評估概念,強調個人目標單位目標與組織目標相結合的績效管理方式,此一概念已被追求利潤、盈餘的私部門充分落實運用。然而,公部門所追求之價值,在於符合社會公平正義,同時又必須向私部門學習如何建構效能。因此,歐美等民主先進國家乃提出所謂企業型政府的概念,期盼透過政府再造及行政革新,政府績效管理持續改善下,達成提升政府效率及效能之目標。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指出,「績效管理」包括公司管理、績效資訊、評估、績效監控、評量與績效報告等。在新績效趨勢環境下,管理的流程嚴格定義為規劃績效目標與目的、彈性管理以達成目標、績效測量與報告、並將績效資訊用於規劃資金、設計、營運、獎賞與處罰等方面。

     美國布希總統在 2001 年推動總統管理議程 (President's Management Agenda, PMA) 以及英國 1998 年工黨布萊爾首相推動公共服務協定 (Public Service Agreements, PSAs) 等制度後,我國亦將相關制度特色檢討融入我國績效評估制度。並於民國 95 年將機關績效評估評分方式,改以綠、黃、紅及白等四種色彩燈號顯示結果,宣告進入目 前「燈號制」( 色彩管理 ) 時期迄今。我國推動機關施政績效評估之立意,在提高機關自主管理能力,使各部會能夠做到施政前後自我比較,自我要求逐年進步,同時運用燈號管理作法,彰顯部會整體施政成果,以提供部會首長規劃後續政策之參考。此外,透過資訊公開,促請各機關首長對外承諾施政目標,落實施政課責。

   一、績效管理的意涵

       依學者夏弗瑞茲(J. M. Shafritz)、羅素(E. W. Russell)與C. P. Borick 的見解,績效管理是指將組織的努力加以整合,以達成組織目標的管理方式。

   二、績效管理的特點

       績效管理和一般管理方式不同之處在於,其特別強調系統整合,關注針對與組織績效有關的一切面向進行宏觀的控制、審計及評估,其主要特點包含:

         (一) 詳細闡述明確且可以衡量之組織目標(目標管理)。

         (二) 有系統的使用績效指標以評估組織產出。

         (三) 針對個別成員進行績效考核,以調和成員間的努力並正確導向組織目標。

         (四) 透過績效激勵如獎金發放等方式,獎勵對組織目標有貢獻者。

         (五) 將組織成員和財政資源分配予以連結,構成年度管理或預算循環。

         (六) 針對每一規劃循環的結束予以定期考核,透過反饋改善新循環。

   三、績效管理的架構

       績效管理運動之所以被競相採用,乃因它強調以下的聯結架構:

      (一) 它將單位中不同的管理體系如預算、用人、績效評量和個人績效考評體系加以聯結。

      (二) 它將高階的願望和低階的服務傳輸給予接合。

      (三) 它把決策制定的核心與負責執行政策、處理顧客的單位予以有效聯結。

      (四) 它透過個人的績效獎金和組織單位之優先次序的轉移,而把工作的獎酬制度給予結合。

   四、績效管理的目的

       公部門引進績效管理的目的有四:

      (一) 改進效率

      (二) 改進預算決策

      (三) 改進財務透明度與課責

      (四) 節約支出

            由各國經驗來看,如美國的「政府績效與成果法」(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 GPRA),英國的「財務管理法」(Financial Management Initiative),澳洲的「計畫管理與預算」(Programme Management and Budgeting),紐西蘭的「財政法」(Public Finance Act) 等,這些立法的目的皆在利用績效資訊改進預算決策,以達成提升行政效率、透明度與課責之目的。

   五、我國績效評估制度的建置,旨在達成以下幾項功能

      (一) 落實從計畫階段起即強調成本結果導向顧客導向的觀念。

      (二) 與中程及年度施政計畫制度結合,以強化策略及績效管理。

      (三) 從個別計畫績效管考轉變為著重對機關整體策略績效管考。

      (四) 建立以衡量指標為主體之施政績效評估體系。

      (五) 結合國家競爭力指標,提升施政績效評估的客觀性。

      (六) 各機關每年的年度績效報告皆需上網公告,公開接受社會大眾檢視。

 

 

公職考試資料下載》

缺額最多公職考試,錄取率逐年提升 高普考資料索取

非警校生也能考,薪水穩定破5萬 一般警察特考資料索取

考試門檻低,起薪上看4萬4 鐵路特考資料索取

更多考試資訊》

高普考 一般警察特考 鐵路特考

優惠資訊》

立即線上諮詢/來班來電洽詢

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訊息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