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的變動 (一) - 憲法

作者:洪正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憲法的變動 (一) - 憲法

憲法

 

憲法的變動

憲法的修改

一、憲法改變的原因

     憲法的制定乃是根據當時社會政治力的反映。惟經過時代的變遷,必須使具有固定性的憲法規範,透
     過修正而符合當代社會需求,以維持憲法生命力。

二、憲法改變的方式

   (一) 根據「憲法習慣」(憲政慣例):

         1. 憲法習慣應具備下列條件:

            (1) 經相當長時期,人們反覆實行。

            (2) 內容具有明確的規範性。

            (3) 現行法並無規範,且與現行法並無牴觸。

            (4) 具有相當的拘束力。

         2. 憲法習慣對於憲法具有補充的作用。例如,美國憲法對於總統任期,並未規定僅能連任一次,而
             不得第二次連任,但華盛頓總統與傑弗遜總統皆拒絕第二次連任,影響往後的總統皆只做完兩
             任,即退職不再連任,而形成憲法習慣。後於西元 1951 年配合憲法修正,即強制規定不得連
             任兩次(美國憲法增修條文第 22 條),使憲法習慣成為具體成文法的規定。

   (二) 憲法的修改:

         1. 修憲提案機關、修憲議決程序:

            憲法之修改,須經立法院立法委員四分之一之提議,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員四分之三之決
            議,提出憲法修正案,並於
公告半年後,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
            舉人總額之
半數,即通過之,不適用憲法第一百七十四條之規定。(憲法增修條文第 12 條)

         2. 憲法修改方式:

            (1) 一般的修憲方式:

                 直接刪除憲法中某一條文或增加某一條文於憲法中,或僅修改憲法某一條文之文字。

            (2) 特別的修憲方式:

                 A. 憲法增補:

                     保持被廢棄及替代的憲法於法典上,而將新增補內容附加於最後一條條文之後。例如:美
                     國憲法增修條文、我國憲法增修條文。

                 B. 憲法破棄:

                     以不更動憲法本文的方式,但依照憲法修改程序,制定與憲法有別,而內容牴觸憲法的特
                     別法律,但此方式可能造成複數憲法及違背憲法最高性原則等問題。如:德國二戰前之修
                     憲、我國之「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3. 憲法修改之界線:

            (1) 有限制說:

                 A. 憲法條文包括二個部分,一個代表憲章,一個代表憲律

                    (A) 憲章代表憲法中所規定之根本精神,不得修改。如要改變應循重新制憲的方式,即制
                         定新憲法建立另一根本精神。

                    (B) 憲律則僅普通條文得以修改。

                 B. 我國憲法雖未明文規定修憲之界限,但在修憲內容上,仍須受憲法中具有本質之重要性
                     而為規範秩序存立之基礎限制,若任意修改條文予以變更,則憲法整體規範秩序將形同
                     破毀,該修改之條文即失其應有之正當性。(釋字第 499 號)

            (2) 無限制說:

                 只要透過憲法所規定的修憲程序,以民主原則為基礎,任何條文皆得修改。

 

憲法的解釋

一、解釋發生的原因

   (一) 憲法本身文字具抽象性或其意義欠缺明確性。例如我國憲法規定,監察委員不得兼任其他公職
         或執行業務。(憲法第 103 條)

   (二) 因應社會的變遷與需要。例如大法官針對第一屆立委、監委任期,因大陸淪陷無法改選所作之
         解釋。(釋字第 31 號)

   (三) 法律與命令是否有牴觸憲法。例如大法官對於限制役男出境之行政命令,宣告違反人民遷徙自由
         而違憲。(釋字第 443 號)

二、憲法解釋的方法

   (一) 文義解釋:

         依據法條文字本身所具備的意義作解釋。

   (二) 論理解釋:

         依照各種理論或社會科學的方法作解釋,此一方法甚多,例如:

         1.體系解釋:以內閣制、總統制作為權限解釋的架構。

         2.目的性解釋:以制憲者之目的作為解釋之價值導引。

         3.歷史解釋:以制憲的歷史史實引伸出條文的原意。

         4.比較性解釋:以各國憲法的發展作為參考的基準。

三、憲法解釋的機關

     憲法訴訟法第 1 條規定,司法院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審理「法規範憲法審查及裁判憲法審查案
     件」。

 

 

 

 

 

考試資訊》

一般警察特考 行政警察 消防警察

大學生畢業即就業專區》

夢想從校園起航–選對考試類科,一次成功達陣!

線上諮詢》各種考試疑問歡迎詢問

優惠資訊》

【年後轉職薪方向】三民挺你追夢,課程最高優惠8000元

【國考1+1 ‧ 挺你不孤單】函授、面授課程全面85折起

【公職國營一點通 全國行動講座】資深專員線上免費諮詢

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訊息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