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制洗錢與打擊資恐執行實務 (十一)

作者:徐振弘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防制洗錢與打擊資恐執行實務 (十一)

防制洗錢與打擊資恐執行實務 (十一)

 

二、客戶審查

   (一) 應以「風險基礎方法」為之。

   (二) 客戶審查時機

         1. 建立業務關係時。

            (1) 銀樓業、地政士及不動產經紀業

                 指五年內同一客戶進行三次以上之買賣交易。

            (2) 律師、公證人和會計師

                 為客戶準備或進行以下活動或交易時,屬建立業務關係:

                 A. 管理金錢、證券或其他資產。

                 B. 管理銀行、儲蓄或證券帳戶。

                 C. 提供公司設立、營運或管理所需資金安排。

                 D. 法人或法律協議之經營或管理。

                 E. 五年內同一客戶進行下列活動或交易達三次以上

                    (A) 買賣不動產。

                    (B) 買賣事業體。

                    (C) 設立法人或法律協議。

            (3) 律師、會計師、記帳士、記帳及報稅代理人與信託及公司服務提供業者為客戶準備或進行以
                 下活動或交易時,屬建立業務關係:

                 A. 擔任法人登記成立之名義代理人。

                 B. 擔任或安排他人擔任公司董事或秘書、合夥人或在其他法人組織之類似職位。

                 C. 提供公司、合夥或其他法人或法律協議經註冊之辦公室、營業地址、居住所、通訊或管理
                     地址。

                 D. 擔任或安排他人擔任信託或其他類似契約性質之受託人或其他相同角色。

                 E. 擔任或安排他人擔任實質持股股東。

         2. 進行臨時性活動或交易時,包括單筆活動交易或拆分為顯有關聯之多筆活動或交易。

         3. 有洗錢或資恐疑慮時,無論是否屬於簡化客戶審查程序情形或是未達申報門檻情形均應進行客戶
             審查。

         4. 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對先前獲得客戶身分資料之真實性或適足性產生懷疑。

         5. 其他時機與注意事項

            (1) 銀樓業,於現金交易金額合計達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時,不論該客戶付款方式是否為分期付
                 款,亦不論客戶交易之品項或是數量,
即應進行客戶審查

            (2) 地政士及不動產經紀業必須辨識不動產交易的買方和賣方。

   (三) 進行客戶審查之措施

         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應盡可能取得各種充分且正確的資訊。

         1. 自然人身分辨識及驗證。
             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可利用如出生證明、身分證、駕照或護照等證件辨識驗證自然人身
             分;其他可用於識別和驗證客戶身分的資訊包括:戶籍地址、實際或居住地址、職業或工作內
             容、收入來源、商業活動的性質及地點。

         2. 了解並記錄法人和法律協議之業務性質、所有權和控制權結構。

         3. 法人身分辨識及驗證。
            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可透過法人登記或設立資料,設立法人組織之法律依據、公司授權代理
            資料及最新年度報稅資料等,來識別客戶及其實質受益人並驗證客戶身分。

         4. 蒐集法人組織之正確資訊。

             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應蒐集法人或法律協議以下資料:

            (1) 客戶或信託之名稱、法律形式及存在證明。

            (2) 規範及約束客戶或信託之章程或類似之權力文件。

            (3) 客戶之高階管理人員之姓名。

            (4) 客戶註冊登記之辦公室地址,及其主要營業處所地址。

            (5) 了解客戶是否發行無記名股票,如是,則已否對發行無記名股票客戶採取適當措施,以確保
                 其實質受益人資料保持最新狀態。

         5. 確認法人之法定代表人為何並驗證法定代表人之身分。應透過法定代表人提出之個人身分證明文
             件、有效公開文件或書面說明,驗證法定代表人身分。

         6. 確認並辨識授權代理人之身分。

         7. 確認實質受益人。

            (1) 對於法人客戶

                 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應透過以下資訊確認客戶之實質受益人的身分,並採取合理措施加
                 以驗證:

                 A. 最終控制法人所有權權益之自然人身分。

                 B. 對具控制所有權權益之人是否即為實質受益人有所懷疑,或當沒有自然人透過所有權權益
                     進行控制時,則辨識透過其他方式對法人或法律協議行使控制權之自然人身分。

                 C. 依上述步驟無自然人可以被辨識時,應確認擔任高階管理職位之相關自然人身分。

            (2) 對於法律協議之客戶

                 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應透過以下資訊確認實質受益人的身分,並採取合理措施加以驗
                 證:

                 A. 對於信託,應辨識委託人、受託人、監察人(若有)、受益人或受益人類別,及任何其他
                     最終有效執行控制該信託者(包括透過多層次的所有權結構)之身分。

                 B. 對於其他類型之法律協議,亦應辨識上述身分資訊。

         8. 客戶審查適用於既存客戶和委託人。

         9. 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應有適當風險管理系統,確認客戶或實質受益人是否為重要政治性職務
             人士(PEPs)。

            (1) 確認 PEPs 並作成書面紀錄

            (2) 由高階管理人員批准與 PEPs 業務關係或活動或交易。

            (3) 當客戶或實質受益人是 PEPs 時,應確認其財產和資金來源。

            (4) 當客戶或實質受益人是 PEPs 時,應進行加強持續監控。

   (四) 加強客戶審查

         1. 應採取加強客戶審查之情形加強客戶審查在風險較高情況下採用:

            (1) 重要政治性職務人士。

            (2) 非面對面活動或交易。

            (3) 使用新科技,尤其可匿名之科技。

            (4) 來自高風險司法管轄區。

            (5) 較高的洗錢或資恐風險。

         2. 加強客戶審查應配合採取抵減風險措施。

   (五) 對於在合理情況下,無法提供身分證明之客戶,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不得與其建立任何業務關
         係或執行任何活動或交易。若與客戶已建立業務關係,必須停止,並考慮結束業務關係或已達成之
         協議及考慮向法務部調查局洗錢防制處申報可疑交易。

三、持續監控與申報

   (一) 持續監控

         確保於業務關係進行中可掌握客戶最新之業務、資金來源、業務關係的預期性質及目的、客戶的營
         運活動或交易等與洗錢和資恐之資訊。

         1. 就業務關係予以監控。

         2. 監控活動應考量業務關係目的及資金來源。

         3. 紀錄不合理或不正常的活動或交易變化。

         4. 建立監控指標。

         5. 對高風險活動或交易或業務關係進行較高監控頻率。

         6. 辨識複雜及異常活動或交易。

         7. 分析記錄活動或交易背景及目的。

   (二) 向法務部調查局洗錢防制處申報可疑或大額交易報告

         1. 應立即申報可疑交易報告。

            (1) 應在發現可疑活動或交易發生後十個營業日內,立即向法務部調查局洗錢防制處申報。

            (2) 對於涉及資恐或國家安全活動,應立即申報可疑活動或交易。

            (3) 活動或交易是否完成在所不問。

         2. 應以規定格式申報可疑交易報告。

            (1) 與可疑事由直接相關之影本資料,均應列入報告附件。

            (2) 包含依據可疑交易報告衍生之其他資料。

         3. 如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向法務部調查局洗錢防制處申報後,仍繼續進行該活動或交易並完成
             之,必須確保完整保存所有相關紀錄。

         4. 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及時回應法務部調查局洗錢防制處提出之請求,至遲不得超過收到請求
             之日起
二週內

         5. 銀樓業針對每筆超過新臺幣五十萬或等值以上現金交易,必須於交易後五個營業日內依規定格式
             
申報現金交易

         6. 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不應洩漏申報可疑交易報告相關訊息。

四、紀錄保存

   (一) 文件自活動或交易完成或業務關係結束起,保存五年

   (二) 依據監理規範要求,進行紀錄保存:

         1. 經由客戶審查程序取得之所有正式文件紀錄,如護照、身分證、駕駛執照或類似文件之影本或紀
             錄。

         2. 客戶資料或契約檔案。

         3. 商業往來文件,包括用於確定活動或交易背景、複雜、不尋常、大額活動或交易及任何分析結
             果。

         4. 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保存活動或交易紀錄須足以重建個人活動或交易,以便在必要時作為起
             訴犯罪行為之證據。

         5. 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應確保活動或交易及客戶審查程序取得之所有紀錄,可適時提供給權責
             機關。

   (三) 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應建立並保存所有活動或交易紀錄。
         應包括:客戶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地址、電話、帳號、活動或交易金額和身分證或法人或組織之
         統一編號。

五、洗錢、資恐及資助大規模滅性武器擴散 ( 以下簡稱武擴 ) 之監控

   (一) 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應訂定監控觀察名單之政策及程序,並辨識、比對及過濾客戶、客戶之高
         階管理人員、實質受益人或活動或交易對象,是否為資恐防制法或由外國政府或 FATF 辨識或調查
         之恐怖分子或恐怖組織之個人、法人或組織。

   (二) 辨識名單之政策及程序必須充足,且須載於書面。

   (三) 與資助恐怖主義或資助武擴有關之資金及資產必須凍結。

   (四) 對於 FATF 公開聲明國家,採取反制措施及加強客戶審查。

   (五) 如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知悉所持有或管理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為制裁名單所列之個人、法人
         或團體所有或控制,或者已為制裁名單所列之個人、法人或團體完成財產有關之交易,必須立即向
         法部務調查局洗錢防制處通報。雖未能確知所持有或管理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是否與制裁名單所列
         之個人、法人或團體有業務關係,但有所懷疑,亦應立即進行可疑交易申報。

六、其他應遵循事項與處罰

   (一) 應配合監理或主管機關進行現地檢查,並提供相關資訊,包括內部控制、政策和程序、風險評估、
         自我審查或內部稽核文件、抽核活動或交易等相關文件或其他必須之文件。

   (二) 洗錢防制法對於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未遵循法規之行為,得處新臺幣五萬元至一百萬元不等
         之罰鍰。

 

 

 

 

金融銀行考試資訊》

公股銀行招考一覽銀行完整考古題下載

金融基測FIT考訊FIT考古題下載 (銀行能力檢定測驗)

金融證照考試一覽證照考古題下載

優惠資訊》

立即線上諮詢/來班來電洽詢

拚國考免出門,LINE免費線上諮詢還能領3大好禮

看好了!雲端函授課程陪你防疫搶高薪,7大高效學習優勢

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資訊

加入FB粉絲團》金融銀行專業教室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