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族簡介 (七)

作者:洪正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臺灣原住民族簡介 (七)

臺灣原住民族簡介 (七)

 

十二、太魯閣族(Truku)

    (一) 核定時間

          民國 93 年行政院核定。

    (二) 族群簡介

          1. 目前人口約有 32,811 人(民國 109 年 12 月數據),在距今大約三四百年前,從南投縣境越過中央山脈奇萊山,克服自然環境的險峻,沿著立霧溪山谷向東遷移,數百年來已經和南投原鄉發展出不一樣的民族風貌。

          2. 他們曾經歷多次抗日的戰爭,像是明治 29 年(1896)發生的「新城事件」到大正 3 年(1914)的「太魯閣事件」。在太魯閣事件後,各部落勢力逐漸被日軍所控制住,深山的族人也被迫遷徙到山腳地帶,並分散到不同的新部落,以弱化族人對部落的向心力。

          3. 太魯閣族人除了擅長的狩獵、編織以外,目前還保有傳統的製刀匠和巫術,每年也都會舉辦祖靈祭。太魯閣(Truku)族語意為「山腰的平臺」、「可居住之地」、為防敵人偷襲「瞭望臺之地」。這個地區即為現今太魯閣國家公園之範圍,並受日文漢字「太魯閣」發音影響而讀為「ta-ro-ko」。

    (三) 地理分布

          主要分佈於中央山脈東側木瓜溪、立霧溪、和平溪等流域,現主要居住於花蓮縣秀林鄉、萬榮鄉、卓溪鄉、吉安鄉境內。

    (四) 文化特質

          1. 社會型態:

             太魯閣是男女分工的生活模式,男獵女織,不過在日常生活中還是以兩性互補為原則。雖然是父系社會,女生隨著年紀的增長,在家中的地位也會漸漸提升,有發言權。

          2. 紋面文化:

             太魯閣語稱「巴大斯克拉斯(Ptasan dqras)」,是太魯閣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特色,男子為表示成年及獵過敵人的頭才「紋面」,女子則為表示成年及漂亮。

          3. Gaya 觀念:

             在部落中有一種力量,就如泰雅的 gaga 一樣,太魯閣叫做 Gaya。Gaya 是家與部落的中心,每一個成員都必須嚴格遵守的,否則一人違規全家或全部落都會遭殃。

          4. 父系繼嗣法則:

             太魯閣族常以男性繼嗣為主,家中的財產也只有男性後裔才可繼承。

          5. 共同的生產技術:

             太魯閣族的傳統農耕技術雖是簡單的游耕式粗放農作,但農耕活動中常伴隨許多宗教祭儀。狩獵經常是需要團結合作的工作,其隊伍由整個部落的男子組成,每個部落都有固定的獵區,保護部落的安全也是該男子團體的責任。

    (五) 宗教信仰

          太魯閣族的祖靈信仰是以祖靈為中心的集體意識,巫師的醫療與祭司的祈福是這個部落重要的傳統習俗,是一個社會組織、宗教信仰。原本的出發點是以疾病的治療為基本觀念,進而延伸至祖靈祭典、公祭、私祭的傳統領域。 

    (六) 祭典儀式

          整理如下:

祭典 儀式內容
祖靈祭 因為祖靈在太魯閣族中的重要性,在七月小米收割後,即是太魯閣族舉辦祖靈祭的重要季節。現在祖靈祭因受基督宗教的影響,改名為感恩祭。
播種祭 二月至三月間為播種季節,長老會召集家族代表討論播種祭儀之日期與各項準備工作。
收割祭 小米收割完畢,把它曬乾,在小米入藏倉庫之前,家中長者擔任主祭,並舉行小米收藏祭禮(或稱入倉祭、入藏祭),之後所有聚落就進行農閒時期。

十三、撒奇萊雅族(Sakizaya)

    (一) 核定時間

          民國 96 年行政院核定。

    (二) 族群簡介

          1. 現今人口約有 1,009 人(民國 109 年 12 月數據)。經濟產業以漁業及狩獵為主。屬於母系社會,暗紅色上衣與土金色背心,代表婦女延續血脈、保護家園,採入贅婚,從妻居,情形與阿美族相同。

          2. 撒奇萊雅族的民族歷史與文化當中,以十九世紀末期「加禮宛事件」的影響最大,撒奇萊雅族遭大舉屠殺,倖存者隱匿於阿美族部落中。故日治時代日本政府無從辨識其族群,便將其列為阿美族的一支(奇萊阿美),起經過正名運動後,終於在民國 96 年(2007 年)公告認定為臺灣原住民族之一,稱為撒奇萊雅族。

    (三) 地理分布

          1. 撒奇萊雅族的聚落主要分布於臺灣東部,大致在今日的花蓮縣境內,勢力範圍約在立霧溪以南,木瓜溪以北,大約包括了今日花蓮縣新城鄉、花蓮市及吉安鄉三個地區。

          2. 在 19 世紀中葉以前,分布的地區並不超出花蓮平原,隨著加禮宛事件的戰敗,平地人大量進入花蓮平原,加上日本時代為逃避勞役以及水災因素,撒奇萊雅族除了在平原上的小範圍遷徙外,同時也開始向平原以外的地方作大範圍的遷移。

    (四) 文化特質

          1. 母系社會:

              撒奇萊雅族屬於母系社會,採入贅婚,從妻居,主要分布於花蓮奇萊平原,因此同時兼有漁業以及狩獵等經濟產業。

          2. 年齡組織:

              撒奇萊雅族的部落裡,同樣有與阿美族相似的年齡階級,據日本學者的田野資料所記載,在日治時期德興(sakor)的年齡階級(sral)是每 5 年進階一次。男子從嬰兒成長到 15 歲的時期,這個階級為幼年級(wawa)。15 歲到 23 歲為青年級(kapah)的預備階級,必須要參加青年組前階級的未成年組,這個階級稱為 Masatrot,他們必須開始住宿在青年會所裡頭(taloan),服從上面階級的命令和指揮,接受訓練。

          3.「Miamaivaki 長者賜飯」:

             是長老們祝福未成年青少年們的一種儀式,是撒奇萊雅族特有的傳統。「Sakizaya」一詞意義傾向「真正之人」,是特定的一群人,使用的語言亦稱為「Sakizaya」。

    (五) 宗教信仰

          撒奇萊雅族的傳統信仰以神靈為主,相信萬物有靈,傳統神靈可略分為萬物神、守護神、祖靈跟自然界的靈,相當於阿美族的 kawas。超自然的力量無所不在,但只有祭司(Mapalaway)才能夠與祖靈溝通。近年來因為族群接觸與宗教傳播的因素,也有族人信仰漢族宗教、基督宗教。

    (六) 祭典儀式

          整理如下:

祭典 儀式內容
播粟祭、海神祭、 收成祭、豐年祭、 收藏祭 撒奇萊雅族將一年四季分為播粟祭(春天)、海神祭(夏天)、收成祭(秋天)、豐年祭與收藏祭(冬天),隨著季節舉行相關的祭儀活動。撒奇萊雅族的歲時祭儀,與其他臺灣的南島民族一樣,havay(小米或粟)或 tipus(旱稻)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作物。
巴拉瑪火神祭(Palamal) 巴拉瑪火神祭與傳統豐年祭不同,以加禮宛事件為祭典核心概念,屬於跨部落的全族紀念性活動,為撒奇來雅族後人對祖先的追思祭典,體驗及追緬先民落難情境。

 

 

 

公職考試資料下載》

原住民特考相關考試資訊   更多公職考試

缺額最多公職考試,錄取率逐年提升 高普考資料索取

非警校生也能考,薪水穩定破5萬 一般警察特考資料索取

考試門檻低,起薪上看4萬4 鐵路特考資料索取

更多考試資訊》

高普考 一般警察特考 鐵路特考

優惠資訊》

立即線上諮詢/來班來電洽詢

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訊息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