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族簡介 (三)

作者:洪正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臺灣原住民族簡介 (三)

臺灣原住民族簡介 (三)

 

四、布農族(Bunon)

    (一) 核定時間

          民國 43 年由內政部核定。

    (二) 族群簡介

          目前人口約有 60,101 人(民國 109 年 12 月數據)。社會組織以父系大家族為主,戶中的人口甚至亦包括非血緣之同居人,故傳統家屋規模均較大。年中的祭儀行事曆以小米播種、除草乃至於收割等生長過程為主要依據,其中以除草之後祭儀中所唱的「祈禱小米豐收歌」,以精緻搭配合宜之八部合音聲勢最為壯闊。「射耳祭」為部落男子成長階段最重要的生命社儀。

    (三) 地理分布

          布農族分布於中央山脈兩側海拔約 500 至 1500 公尺的山區,居住於南投縣仁愛鄉、信義鄉、高雄市桃源區、那瑪夏區、臺東縣延平鄉、海端鄉、花蓮縣卓溪鄉、萬榮鄉等地。最早的居住地是南投縣的仁愛鄉與信義鄉,以南投縣為主,後來經過幾次的大遷移,往東至花蓮,往南至高雄及臺東山區。布農人喜歡山居,高山深處常有他們的聚落。

    (四) 文化特質

          1. 父系社會:

             布農族以父系氏族為主之社會,行大家族制。

          2. 社會組織:

             各氏族的組織,皆以氏族部落為中心,部落以老人統治為原則,領袖之下有部落長老會議。完整的布農部落裡,有三位領導人物:

             (1) 祭師:善觀天象、氣候並維持社會秩序、協調糾紛。

             (2) 射耳祭的主持者:通常是部落當年狩獵最豐的族人,後來也改由某一固定人員擔任。

             (3) 政治領袖:負責爭戰、獵首、血族復仇,是勇士,也是對外作戰的指揮者。

          3. 八部合音:

             臺灣原住民族當中,最先被國際人士知曉的,是以八部合音聞名於世的布農族祈禱小米豐收歌(pasibutbut)。歌聲一開始,其實只有四部合音,但當音域高到某一個層次時,會出現八個不同的音階,因此被世人稱之為八部合音。這也是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合音方式,臺灣原住民族的音樂堪稱音樂世界的瑰寶。

          4. 拔牙:

             布農族人將拔牙當作成年必經的過程,稱為 baindusan,在過去被視為是成年禮的儀式。

    (五) 宗教信仰

          1. 布農人最崇拜的是天神(dihanin),認為天神是人類一切的主宰。又認為鬼靈存在這個世界上,有善惡之分。布農族對動植物都是以人的平等態度對待。

          2. 宗教信仰以祖靈崇拜為基礎,但已有司理神及創造神的觀念,與靈魂觀念相混合,但神靈並非完全人格化。

          3. 布農人的傳統宗教是以 dihanin(天)與 hanito(精靈)觀念為主。dihanin 是布農族人倫理道德的主宰者,也是倫理道德的最高標準。

    (六) 祭典儀式

          整理如下:

祭典 儀式內容
射耳祭(malahodaigian) 射耳祭為布農族人一年中相當重要的祭典,祈求獵獲豐富,家族興旺。
嬰兒祭 在 7、8、9 月的月圓時舉行的嬰兒祭,又稱嬰兒節,是為了祈祝嬰兒平安長大的祭儀。
(小米)播種祭 在播種小米之前,先舉行播種祭祭儀,以祈求所播種的小米能有好豐收。

五、卑南族(Puyuma)

    (一) 核定時間

          民國 43 年由內政部核定。

    (二) 族群簡介

          歷史上又有「彪馬」、「普悠馬」等音譯寫法,源自臺東卑南鄉南王部落(Puyuma)的名稱。目前人口約有 14,709 人(民國 109 年 12 月數據),全族分居八個部落,有「八社番」之名。各部落間因起源傳說的不同,可分為:由「竹子而生」起源的卑南群和由「石頭而生」起源的知本群。

    (三) 地理分布

          卑南族分布於中央山脈以東,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區,臺東縱谷南方的平原上。

    (四) 文化特質

          1. 漢化最深:

             卑南族分布在臺東平原的卑南鄉一帶,人口約一萬多人,為所有「高山族」中漢化最深的民族。

          2. 母系社會:

             卑南族原是母系社會,由於社會的改變,目前母系社會的特色也漸漸的融入父系社會的制度。

          3. 親屬組織:

             卑南社的親屬組織有兩級姓氏群單位,第一級即部落內的氏族組織(samawwan);第二級再由氏族分為若干個以一個宗家為中心的宗族(sayamunan,或稱世系群),宗族之下則是家族(sarumaenan)。

          4. 年齡階級制度:

             卑南族的男性年齡組織與部落會所是政治組織的基礎。男子年齡階級制度,貫穿了生產、祭祀、軍事等各種活動,發揮積極的社會職能與效益。

          5. 會所制度:

             (1) 維持年齡階級制度之組織,最重要的就是會所制度。會所是整個部落公共事務的推動中心,為男子年齡階級的訓練、教育場所,也是軍事組織中心和部落財產單位,嚴禁女性進入。

             (2) 卑南族的男子,12 歲就要進入少年會所集體住宿,開始進行嚴格的訓練,包含體能與知識訓練,時間長達七年之久。18 歲時,卑南少年由少年會所轉入成年會所,進行更進一步的技能訓練。進入成年會所後分為多個階級,成員們需要服從資深的長者,也負擔較多的勞務工作,並學習競走、摔角、野外求生與狩獵等技能。

          6. 會議組織:

             卑南族的社會組織及制度很完整,社群內的公共事務的推行都要經過會議

             (1) 部落會議:

                  為全部落長老為主體的會議,大都在會所內舉行,凡關於戰爭、集體出獵都要舉行部落會議;但祭祀與農耕問題,在大頭目家舉行,由女性家長參加討論、決定。

             (2) 會所會議:

                  關於戰爭、防衛、青年訓練、漁獵等集體性之事務,先由部落會議開會決定之後,各會所再召開會議,討論如何付諸實行。

             (3) 宗族會議:

                  凡是親族內部的問題,例如婚姻、財產繼承、族人子弟犯罪等,都可在宗族會議上解決。

    (五) 宗教信仰

          卑南族傳統信仰中認為四處都存在著神靈(biruwa),包含大自然的神、天地之神、四方之神、造人之神,以及祖先與死者之靈等。神靈又分為善靈與惡靈,在進行耕作收割與狩獵前,卑南族人都會告知神靈,以表示尊重與敬仰之心。除了自然界的神靈之外,祖靈則影響個人禍福、運勢,族人在祈福與祭祀時,也會祭祀祖靈。卑南族傳統信仰認為巫師的法力相當高強,目前各村尚有傳統的巫師為族人治病、驅邪及生命禮俗的執行。

    (六)祭典儀式

          整理如下:

祭典 儀式內容
除草祭 原先是卑南族婦女為求好收成組成除草團,以團隊工作來完成農事,後來因為社會型態的改變及讓傳統文化能夠傳承,改以舉辦除草祭的方式,來提醒卑南族人勿忘本。
海祭 祭祀祖先的儀式,至於確定的日期,則由部落的長老們商議後決定。
收穫祭 傳統的收穫祭活動已無法得知原貌,至於確切的時間與活動的內容,則是經由族人們共同開會決定。
大獵祭 大獵祭是大狩獵祭的簡稱,大獵祭乃在完成卑南族成年男子的晉級儀式。
聯合豐年祭 自 1989 年開始舉辦的聯合豐年祭,目的在找回卑南族的傳統文化、促進卑南族人的團結,以使卑南文化得以傳承下去,綿延不絕。
少年猴祭 少年猴祭是歲時祭儀之首,猴祭辦理後,其他祭儀才得以展開。猴祭為卑南少年的成年禮,是少年集會所最重要的訓練活動,藉以訓練少年們的膽識、服從與應對進退等人格。
發祥地祭祖活動 「陸發安」位於太麻里鄉三和村西旁,是卑南族始祖登陸發詳的地方,為感念始祖及歷代祖先之恩澤,每年 3 月至陸發安發祥地舉行祭祖暨歌舞追思活動。
潑水祈雨祭 小米播種後,若長期不下雨,影響作物生長,即由司祭長召集族人舉行祈雨祭。
狩獵祭 亦稱「戰祭」,為早期獵敵首後之祭儀。
小米收穫祭 每年 7 月辦理,除依傳統進行青年體能訓練、晉級儀式及歡樂歌舞外,並同時舉辦生活文化產業有關活動。
除喪祭 每年 1 月 1 日辦理;當日部落男子隨同司祭長至喪家驅邪祈福,並由青年會成員以獨特之除喪歌舞慰問喪家,藉由部落群體的關懷,發揮人溺己溺之傳統美德。

 

 

公職考試資料下載》

原住民特考相關考試資訊   更多公職考試

缺額最多公職考試,錄取率逐年提升 高普考資料索取

非警校生也能考,薪水穩定破5萬 一般警察特考資料索取

考試門檻低,起薪上看4萬4 鐵路特考資料索取

更多考試資訊》

高普考 一般警察特考 鐵路特考

優惠資訊》

立即線上諮詢/來班來電洽詢

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訊息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