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族簡介 (四)

作者:洪正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臺灣原住民族簡介 (四)

臺灣原住民族簡介 (四)


六、魯凱族(Rukai)

    (一) 核定時間

          民國 43 年由內政部核定。

    (二) 族群簡介

          目前人口約有 13,588 人(民國 109 年 12 月數據)。傳統社會組織分為貴族與平民兩個部分,貴族享有神話上血緣之優越性及土地所有權之經濟特權;平民則以發展個人領導能力,農產豐儲以及通婚等方法來提昇地位,繼承方式則以長男為主。另依居住環境與文化認同,分為東魯凱、西魯凱與下三社三群。

    (三) 地理分布

          魯凱族主要分布於臺灣南部中央山脈的東西兩側,高雄縣茂林鄉、屏東縣霧臺鄉及臺東縣東興村等地。

    (四) 文化特質

          1. 魯凱族與排灣族文化之差異:

             魯凱族因與相鄰的排灣族逐漸同化,所以日本學者起初將兩族視為同一族群。魯凱族事實上與排灣族仍有差異,例如:

            (1) 魯凱族人不舉行排灣族的「五年祭」。

            (2) 排灣族不論性別行「長嗣」繼承制;魯凱族則為「長男」繼承制。

            (3) 喪葬不採蹲踞曲肢葬,而採側身葬或直放葬。石板所築之墓穴的形式,或屍體埋葬時的姿勢,都不相同。

          2. 會所制度:

             在魯凱族的會所制度中,以大南社的會所制度最發達;在廣大的臺東平原上,魯凱僅大南一社,面對人數眾多的其他民族(阿美、卑南、排灣)勢力環繞之下,必須有強大的軍事組織以求生存,會所應運而生,會所裡的各種階級有各別的權力、義務和應遵守的事項。

          3. 階級制度:

             魯凱族將社會群體區分成貴族世家平民各級。分級如下:

            (1) 頭目:

                 頭目分為當家頭目(世襲制)、小頭目(貴族階級)。

            (2) 貴族:

                 為大頭目的近親,又分為二頭目及其他小頭目。可以耕種土地不必納稅。貴族的地位是世襲的,有宗譜上的次序決定繼承權。

            (3) 士:

                 介於貴族和平民之間,為有特殊功績的平民或有特殊才能的村民。

            (4) 平民:

                 多為佃農,向大頭目租地耕作。 

          4. 聖物敬崇:

            (1) 百合花之神聖性:

                 百合花為「魯凱族族花」,在魯凱族的傳說中與祖先的起源有關,因而有神聖的地位,以百合花的配飾權最富特色,具有表彰聖潔、膽識、勇氣與尊榮的意義。

            (2) 百步蛇、雲豹的敬重:

                 在魯凱族的神話傳說中有許多關於百步蛇的傳聞,如百步蛇是頭目的祖先、是長老。這與排灣族對百步蛇的觀念十分接近。

    (五) 宗教信仰

          1. 祖靈崇拜在本族為基本信仰,其中屬於頭目家族起源傳說的百步蛇,更是族人敬重祭祀的對象。

          2. 魯凱族的信仰體系屬泛靈信仰,認為萬物都有精靈或是神靈居住其中,影響著人類的生活與命運。

          3. 魯凱族人現在多數都改信基督教,其已成為支撐與影響部落的新興信仰。近年,魯凱族的傳統文化也與教會開始有新的互動,像是霧臺鄉神山部落的天主堂,教堂的聖母瑪麗亞以傳統魯凱族裝扮呈現,融合了傳統文化與現代信仰。

    (六) 祭典儀式

          整理如下:

祭典 儀式內容
小米收穫祭 每年 8 月 15 日左右,是魯凱族年舉辦一年一度豐收祭的日子,收穫祭是魯凱族最重要的農耕禮儀祭典。因小米在魯凱族人生產活動的農作物中為大宗,故歲時祭典都以小米為中心。
買沙呼魯祭 魯凱族的十三歲少女到結婚前,皆要進入女青年會感受買沙呼魯年祭傳統禮俗內在的精神意義。
搭巴嘎饒望祭(黑米祭) 下三社之多納部落(茂林區多納村)的魯凱族人,在每年的小米收穫祭之後,會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搭巴嘎饒望祭,也就是俗稱的黑米祭。

七、鄒族(Tsou)

    (一) 核定時間

          民國 43 年由內政部核定。

    (二) 族群簡介

          1. 又稱曹族,目前人口約有 6,715 人(民國 109 年 12 月數據)。鄒族社會組織以嚴格的父系氏族組織及大、小社分脈聯合之政治性組織為主,部落事務及祭儀都以男子會所為中心,稱為「庫巴」,結婚前的青少年男子必須居住於此,同時接受訓練,而女性則禁止進入。部落的祭儀以「戰祭」為最重要,其中整修會所、修砍神樹、迎靈、娛靈、送靈之祭儀過程繁複,音樂性及節奏性最為人稱道。

          2. Tsou 在鄒族的語意上,泛指「人」的意思;也可相對性的表示與另一種族不同的族群;另又指「活著的人」,相對於「死去的人」。

    (三) 地理分布

          1. 鄒族分布在嘉義縣阿里山山區曾文溪流域、濁水溪流域的上游;有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特富野,與南投縣信義鄉久美的魯夫都群三大社。

          2. 早期民族分類上劃歸鄒族的卡那卡那富族拉阿魯哇族,過去因為相對於北邊的鄒族而被稱為南鄒族,但兩族人因為具有獨立民族意識,經爭取後也在中華民國 103 年成為卡那卡那富族與拉阿魯哇族。

    (四) 文化特質

          鄒族的社會組織以父系氏族構成,而定居在一個固定地區的地域團體,其中心部落稱為大社,為最先形成的聚居單位,以會所為組織中心,一切重要部落事務皆由部落會議來通過決定。

          1. 社會組織:

             鄒族人的社會組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 大社(hosa):由幾個氏族聯合組成。

             (2) 氏族(aemana):由幾個聯合家族組成。可能有血緣關係,也可能沒有血緣關係,同一氏族之間禁止通婚。

             (3) 聯合家族(ongo-no-emo):由幾個單一姓氏的家族組成,共有耕地、共有河流漁區、共有小米祭祀小屋(又稱粟祭屋)。

             (4) 單一姓氏族(emo)︰例如特富野社的安家是本家,由安家 分出武家與洋家。而鄭家與田家又是安家的養子,因此安、武、鄭、洋、田等五家為同一氏族,不得通婚。由聯合家族推派的長老共同主持長老會議是鄒族部落的最高決策單位。

          2. 階級制度:

             鄒族沒有階級制度,卻有幾個特殊地位的人物:

            (1) 頭目(peogsi):由其一家族固定承襲。

            (2) 征帥(eozomu):爭戰、獵首的指揮官,有時可能是頭目,如果戰事頻繁,會有好幾個征帥。

            (3) 勇士(maotana):在戰場上有特殊功勳的族人。

          3. 公有制度:

             在傳統的經濟生活主要是以山田燒墾的方式耕作,族人在對燒墾用地、獵場和漁場的管理方面,仍然是維持公有制。由於是採取共有共享的制度,所以「部落公法」就是很重要的依據。

          4. 聚會所(Kuba):

             Kuba 是鄒族進行祭祀儀式的重地、長老會議的開會場所、部落公共事務的公告處、男子教育訓練的中心、男子出征狩獵的集散之所。

    (五) 宗教信仰

          鄒族人的宗教信仰屬於神祇信仰。主要的神祇有天神、戰神、命運之神、獵神、土地之神、粟神、家神、社神等各種不同領域的神(hitsu)。

    (六) 祭典儀式

          整理如下:

祭典 儀式內容
播種祭(Miyapo) 鄒族的生活祭儀中,排在一年之始的是播種祭,也就是說鄒族人以播種小米的祭儀來迎接一年的到來。
收成祭(Homeyaya)(小米收穫祭) 屬於家族性的祭儀,是鄒族最重要的祭典,也是鄒族人的過年。
凱旋祭(戰祭)(Mayasvi) 屬於全部落性的祭典,二大社(達邦、特富野)個別舉行,在會所及其廣場前舉行。在以前舉行凱旋祭的時機有三種,一是出草歸來、二是重建會所、三是小米收穫祭後視當年的情況(如有重大變故、不順遂之事)。

 

 

 

公職考試資料下載》

原住民特考相關考試資訊   更多公職考試

缺額最多公職考試,錄取率逐年提升 高普考資料索取

非警校生也能考,薪水穩定破5萬 一般警察特考資料索取

考試門檻低,起薪上看4萬4 鐵路特考資料索取

更多考試資訊》

高普考 一般警察特考 鐵路特考

優惠資訊》

立即線上諮詢/來班來電洽詢

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訊息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