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債編 (一)

作者:洪正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民法-債編 (一)

民法-債編 (一)

 

一、總論

     民法債編總論係在民法總則編之基礎上,規範債之關係共通事項之民法規定。依現行民法規範於第 153 條至第 344 條規定,並分為六節。

   (一)債之發生原因

         1.契約:

           (1)契約之成立:(民法第 153 條)

               當事人相互表示意思一致者,無論其為明示默示,契約即為成立。

           (2)契約之公證:(民法第 166-1 條尚未施行,並非現行規定)

               契約以負擔不動產物權之移轉、設定或變更之義務為標的者,應由公證人作成公證書。未依前項公證之契約,如當事人已合意為不動產物權之移轉、設定或變更而完成登記者,仍為有效。

           (3)要約與承諾:

                A. 要約定有承諾期限者:(民法第 158 條)

                    非於其期限內為承諾,失其拘束力。

                B. 要約未定有承諾期限者:(民法第 156 條、第 157 條)

                   (A)倘若對話為要約者,非立時承諾,即失其拘束力。

                   (B) 倘若非對話為要約者,依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諾之達到時期內,相對人不為承諾時,其要約失其拘束力。

                C.要約之失效:(民法第 155 條)

                   要約經拒絕,失其拘束力。

         2.無因管理:(民法第 172 條至第 178 條)

           (1)無因管理之意義:

               未受委任並無義務,而為他人管理事務者。(民法第 172 條前段)

           (2)無因管理之效力:

                A. 無因管理人之管理義務:

                    其管理應依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以有利於本人之方法為之。(民法第 172 條)

                B. 無因管理人之無過失責任:

                    無因管理人違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而為管理者,若因此所生之損害,雖無過失,亦應負賠償之責。(民法第 174 條第 1 項)

                C. 無因管理人之過失責任:

                    其管理係為本人盡公益上之義務,或為其履行法定扶養義務,或本人之意思違反公共秩序善良風俗者。(民法第 174 條第 2 項)

                D. 無因管理人之重大過失責任:

                    管理人為免除本人之生命、身體或財產上之急迫危險,而為事務之管理者,對於因其管理所生之損害,除有惡意或重大過失者外,不負賠償之責。(民法第 175 條)

                E. 無因管理經承認之效果:

                    管理事務經本人承認者,除當事人有特別意思表示外,溯及管理事務開始時,適用關於委任之規定。(民法第 178 條)

         3.不當得利:(民法第 179 條至第 183 條)

           (1)不當得利之意義:(民法第 179 條)

               無法律上之原因或雖有法律上之原因,但其後已不存在,因而受有利益,並導致他人受有損害者。

           (2)不當得利之效力:(民法第 179 條、民法第 182 條)

               應返還其利益。但受領人為善意(不知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其所受之利益已不存在者,免負返還或償還價額之責任。

           (3)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請求返還不當得利(民法第 180 條):

                A. 給付係履行道德上之義務者。

                B. 債務人於未到期之債務因清償而為給付者。

                C. 因清償債務而為給付,於給付時明知無給付之義務者。

                D. 因不法之原因而為給付者。但不法之原因僅於受領人一 方存在時,不在此限。

         4.侵權行為:(民法第 184 條至第 198 條)

           (1)一般侵權行為:

               出於單純責任者。

           (2)特殊侵權行為:出於非單純責任者。

                A. 公務員之責任:

                    公務員因故意違背對於第三人應執行之職務,致第三人受損害者,負賠償責任。

                B. 法定代理人之責任:

                    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

                   (A)以行為時有識別能力為限,與其法定代理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B) 行為時無識別能力者:

                        由其法定代理人負損害賠償責任。

                   (C) 前述情形,法定代理人如其監督並未疏懈,或縱加以相當之監督,而仍不免發生損害者,不負賠償責任。

                C. 僱用人之責任:

                   (A)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但選任受僱人及監督其職務之執行,已盡相當之注意縱加以相當之注意而仍不免發生損害者僱用人不負賠償責任

                   (B) 如被害人依前述規定,不能受損害賠償時,法院因其聲請,得斟酌僱用人與被害人之經濟狀況,令僱用人為全部或一部之損害賠償。

                   (C) 僱用人賠償損害時,對於為侵權行為之受僱人,有求償權

           (3)共同侵權行為:

               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造意人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

           (4)侵害非財產權之效力:

               侵害非財產權之損害賠償,以有法律規定者為限:

                A. 侵害生命權之損害賠償:

                   (A)財產上之損害賠償:侵權行為人對支出醫療及增加生活上需要之費用或殯葬費之人,及被害人對於第三人負有法定扶養義務者,皆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B) 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

                        被害人之父、母、子、女及配偶,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

                B. 侵害身體健康之損害賠償:

                   (A)財產上之損害賠償:

                        對於被害人因此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或增加生活上之需要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前述損害賠償,法院得因當事人之聲請,定為支付定期金。但須命加害人提出擔保。

                   (B) 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

                        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

                C. 不法侵害他人之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

           (5)物之毀損之損害賠償:

               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

           (6)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之消滅時效:

               因侵權行為所生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自請求權人知有損害及賠償義務人時起,2 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自有侵權行為時起,逾 10 年者亦同。

   (二)債之標的

         1.債權人之權利及給付之範圍:(民法第 199 條)

           不以有財產價格者為限,且不作為亦得為給付。

         2.利息之債:

           (1)法定利率:(民法第 203 條)

               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 5%

           (2)最高利率之限制:(民法第 205 條)

               約定利率,超過週年 20%者,債權人對於超過部分之利息,無請求權。(註:超過最高利率之約定者亦非當然無效,如債務人經債權人請求後仍自行給付超過部分之利息,僅債務人對於超過之部份無請求返還之權利。另 110 年 1 月修訂民法第 205 條為「約定利率,超過週年百分之十六者,超過部分之約定,無效。」,並定於 110 年 7 月 20 日施行。)

         3.選擇之債:

           (1)意義:(民法第 208 條)

               於數宗給付中得選定其一者,其選擇權屬於債務人。但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

           (2)給付不能:(民法第 211 條)

               數宗給付中,有自始不能或嗣後不能給付者,債之關係僅存在於餘存之給付。但其不能之事由,應由無選擇權之當事人負責者,不在此限。

           (3)選擇之溯及效力:(民法第 212 條)

               選擇之效力,溯及於債之發生時。

         4.損害賠償之債:

           (1)損害賠償之方法:

               以回復原狀為原則,金錢賠償為例外。

           (2)損害賠償之範圍:(民法第 216 條)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所失利益為限。

           (3)損害賠償之減輕:

               有損益相抵(民法第 216-1 條)及過失相抵(民法第 217 條),另有生計酌減(民法第 218 條)。

           (4)賠償義務人之權利讓與請求權:(民法第 218-1 條)

               關於物或權利之喪失或損害,負賠償責任之人,得向損害賠償請求權人,請求讓與基於其物之所有權或基於其權利對於第三人之請求權。

 

 

公職考試資料下載》

缺額最多公職考試,錄取率逐年提升 高普考資料索取

非警校生也能考,薪水穩定破5萬 一般警察特考資料索取

考試門檻低,起薪上看4萬4 鐵路特考資料索取

更多考試資訊》

高普考 一般警察特考 鐵路特考

優惠資訊》

立即線上諮詢/來班來電洽詢

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訊息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