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民主理論(二)

作者:林瑋

民主政治-民主理論(二)

(內容整理自陳義彥等和Andrew Heywood的政治學)

民主理論

一、古典民主理論(Classical Democratic Theory)
(一)古典民主理論的立論
古典民主立論假設,在適當的政治環境下,公民的政治行為是理性的,他們會對參政產生濃厚興趣,對國家大事會設法取得充分的資訊。在這樣的環境下,人人都積極參政,政治、經濟和社會都呈現多元,多面向的發展。個人得以參與政治,培養個人對社會的關懷與公民的責任感,進而提升全體社會的福祉。
(二)對古典民主理論的批評
1.古典民主理論的假設和經驗不合。政治學者認為,古典民主理論假設理性的公民,完全的資訊,充分的政治參與,這些在現實生活中都不存在。有些是因為教育程度不高造成政治知識缺乏,但之後發現,即便教育程度高,也不代表政治知識就會充足,政治興趣就會濃厚。
2.即使公民不一定理性,政治知識不充足,政治興趣不濃厚,民主政治的發展不見得就會像古典民主理論來的悲觀。學者發現,當國家具有較佳的公民文化(civic culture)時,公民文化是一種對政治既不過分冷漠,也不過分關心的政治文化,民主政治的發展便較順暢。
二、修正民主理論
主要的民主理論:
(一)多元民主理論
1.學者:洛克、孟德斯鳩、麥迪遜以及道爾(Robert Dahl)。
2.主要觀點
(1)古典民主政治是種全體公民統治(rule by all citizens),但現今的民主政治是多數統治(rule by the many),而且是一種多元政體(polyarchy)。
(2)雖然政治上的特權份子和經濟豪強能夠行使較大的權力,不過,並沒有永久的菁英能夠支配整個政治過程。
(3)多元政體
A.利益團體或壓力團體在選舉期間的政黨競爭中,有自由地表達他們意見的能力,可在政府和被治者之間建立一種可靠的連結,並在兩者之間創造出溝通的管道。
B.因為確保了充份責任感和對大眾的回應,因此這種政體仍是民主的。
C.在各個對立團體中廣泛地分散政治權力,特別是菁英團體的權力,應該有所限制。
D.相當程度的內部回應性,團體領袖在其間必須向其成員負責。
E.在權力分散的狀況下,有個中立的政府機制為各個團體提供很多接近決策的機會。
3.多元政體的要件
(1)選舉產生的官員:
凡具有制訂政策權力的政府官員與民意代表,都必須經由選舉產生。
(2)自由公平的選舉:
民選官員與代表都是在經常且公平、無脅迫的選舉中產生。
(3)表達意見的自由:
公民對於各種政治事務,無論是政府官員、政府、體制、社會經濟秩序或主流意識型態,都有表達意見的自由,且不需要擔憂會因為表達意見而遭到懲罰。
(4)接觸各種不同來源的訊息:
公民有追求各種不同訊息來源的權利,且各式各樣的訊息來源都被法律予以充分保障。
(5)社團的自主性:
公民有權利組成各式各樣的獨立自主的社團,無論是政黨或利益團體,以便於去實踐民主政治內所保障的各種權利。
(6)包容性的公民身分:
一個永久居住且守法的成年人都應該擁有與他人同等的權利,進行上述政治制度所提供的活動,包括選舉、被選舉、表達意見、接觸各種訊息以及組織結社等。
4.多元主義的批評
A.經濟資源所有權的不平等分配,剝奪了多數人的政治權力。
B.多元停滯的問題:某些組織團體變得強大,創造了輸入困境,並讓政府產生超載問題。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