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3

作者:姍姍劉

教育心理學-3

社會性的發展


社會依附

一、涵義
(一)提出者:包爾比(Bowlby)。
(二)定義:個人與其親密伴侶間的強烈情感聯繫。
(三)人類依附關係形成的關鍵期在初生第一年。
二、依附發展的理論
(一)心理分析論:母親的餵食使嬰兒口腔獲得滿足,發展出依附的行為。
(二)學習論:母親餵食有解除不安的好處,具增強作用,使依附行為更為強烈。
(三)認知識:取決於嬰兒智力的發展,當具有「物體恆存」的概念時,得以區分熟人與陌生人。
(四)動物行為論:生物天性,以適應環境、增加生存機會。如鵝的「銘印」行為。
三、社會依附的類型:安渥斯(Ainsurorth)。
(一)安全型依附。
(二)抗拒型依附:「不安全」的依附類型。矛盾的情感。
(三)逃避型依附:「不安全」的依附類型。
(四)解組(錯亂)型依附:最不安全的。

社會知覺 

一、涵義
(一)人際關係的起點,藉由社會訊息的收集、整合及判斷,建立對自己及他人的了解。
(二)又稱為「人知覺」,探討人們如何形成對他人的印象。
二、內隱人格理論
(一)定義:基於過去的經驗來判斷某些不同的人格特質會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例如:認為脾氣爆躁的人沒同情心、多疑…。
(二)內隱人格理論未必正確。
(三)月暈效應:根據一些先入為主的訊息形成整體評價,再推測其它未曾觀察到的特質。
三、印象形成的偏差
(一)刻板印象:因社會類別形成印象時,很容易將自己對某一團體的既定想法,套用在別人身上。
(二)確認偏差:第一印象影響日後的評價。如一開始對甲生印象極差,其表現好壞,只看到壞的,因而認定自己的判斷無誤。

社會認知生涯理論:觀點(角色)取替

一、意義:簡單的來說,為了要「了解」某人,則一個人必須能夠設想所欲了解之對象的觀點,且要能夠了解該對象的思想、感覺、動機和意圖,也就是說,要引起對象行為的內在因素。也因此薛爾曼(R. Selman)認為具有角色取替技巧是兒童了解自我與他人的基礎。
二、研究內容及方法
(一)知覺(空間、視覺)性的觀點取替:看到?
(二)認知(概念)性的觀點取替:想什麼?
(三)情感性的觀點取替:感覺什麼?
三、發展階段:沙爾門(Selman)提出下列發展過程

利社會行為

一、艾森柏Eisenberg利社會行為的五個層次
二、性別角色發展理論
了解性別角色的發展,各學派如心理分析、社會學習、認知發展等理論,甚至近年來所提之性別基模理論等,皆提出不同的詮釋。
(一)生物社會論
1.荷爾蒙分泌的影響。
2.早期社會化標籤和性別角色社會化,決定個體的性別認定及角色偏好。
(二)心理分析論(心理動力取向)
以Freud之人格發展理論為基礎,Freud認為男女性別的分化,乃因為個體尋求發洩,以因應性原欲匯集所形成的緊張,並尋求滿足所造成。幼兒首先對性器官有高度自覺及興趣,男孩進而由於「戀母情結」及擔心父親懲罰而產生的「閹割焦慮」作用,對父親產生「強者認同」,而形成男性角色;女孩則因為認同母親、為取悅父親之「戀父情結」,以及「陽具妒羨」的心態,而形成女性化角色。
(三)社會學習論
Bandura等社會學習理論學者認為,性別角色的學習是經由社會制約所形成。Bandura認為,個體可以透過觀察模仿而習得與性別有關的行為,但是該行為是否被模仿進而具體表現,則端賴是否受到「增強」來促成。藉由獎勵適合自己性別角色的行為、壓制或處罰不符合自己性別角色的行為,兒童逐漸學習模仿同性別者的行為模式,以表現適合自己性別角色的行為。
(四)認知發展論
1.柯柏格以皮亞傑認知發展論為基礎而提出性別角色發展歷程的看法,並認為兒童的性別概念是性別化過程中最重要的中心。
2.性別化的獲得,主要是依據兒童認知發展的程度。
3.社會化的歷程中,其性別角色概念的形成,主要經過三個階段。
(1)    基本性別認同階段(Basic gender identity)
約在兩歲左右,兒童能夠理解自己是男孩或女孩,但卻還不瞭解性別是不變的固定特質。此階段的兒童是根據外表的特徵來分別男生或女生。舉例來說,兒童藉由長頭髮或穿裙子來判斷對方是女生,但若這些外表特徵改變,兒童對其性別亦隨之改變。
(2)    性別穩定階段(Gender stability)
約三到四歲時,兒童開始瞭解到男女性別是穩定的特質,且不會隨時間而改變。男孩長大必然成為男人,女孩長大將成為女人。然而,此時期的兒童仍無法瞭解性別是一個固定不變的特質,他們會認為男生從事「女生的」活動,會變成女生。
(3)    性別恆定階段(Gender consistency)
性別概念到此階段已發展完全,兒童瞭解性別經過時間和各種情況後仍然是穩定的;年齡約五至七歲的兒童通常處於此時期,他們不再受侷限於外表,也知道一個人的性別不會因裝扮或參與跨性別的活動而改變。Kohlberg的理論最大的爭論在於性別角色概念可能在兒童達到成熟穩定的性別認同之前便已經開始了。舉例來說,兩歲的男孩會選擇男性化的玩具出現在完成基本性別認同階段之前;而三歲由許多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中,他們會選擇相同性別的活動與同伴,這些舉動都在他們階段前便開始。除此之外,個體性別認同的程度依賴社會經驗與依賴認知發展應該是一樣多的。例如經常看見異性裸體的三、四歲兒童,他們在性別認同測驗上也能表現出性別恆定的特徵。

公民與國家意識發展

一、公民發展
(一)提出者:葛羅斯(Gross)、戴尼森(Dynneson)。
(二)發展順序表
二、國家意識的發展
(一)第一期:國家象徵期。以象徵國家的人物如領袖,或具體事物來代表國家。
(二)第二期:抽象國家觀念期。以象徵國家的具體事物轉變成為抽象價值觀念。
(三)第三期:國際組織系統期。兒童的愛國觀念擴充到國家在國際社會中所應擔當的角色上。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