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2

作者:姍姍劉

教育心理學-2

心智能力的發展

壹、語言的發展

一、語言的要素:語音、語意、語法、語用。
二、語言發展的理論
(一)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語言發展論:傾向認知
1.先認知發展,才有語言:語言的發展,有賴於先前思考能力的發展為基礎。
2.語言發展的二階段。
(1)    自我中心語言。
(2)    社會化語言。
(二)維果斯基(L.Vygotsky)的語言發展論:語言兩者是個自獨立、平行發展。
(三)詹姆斯基(Chomsky)的衍生轉換語法理論:重視天賦能力的先天決定論。
(四)鎮森(Jensen)的語言發展論:強調語言學習的後天決定論,行為論觀點。
三、語言的發展模式
(一)牙牙學語期:4~9個月,簡單母音,利用聲音和手勢溝通。
(二)單詞期:9~18個月,語言發展的關鍵期。1歲至1歲半是關鍵期。
(三)二字期:18~24個月,稱呼時期、電報語期。
(四)造句期:2歲至3歲半,文法期。會使用代名詞(你、我、他)。4~6歲大至能表達完整句子。

貳、認知發展

一、認知發展:指個體出生後,在適應環境的活動中,對事物的認識及面對問題情境時的思維方式與能力表現,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改變的歷程。
二、認知發展的涵意:狹義 - 智力;廣義-思考能力、推理能力。
三、認知發展的理論
(一)皮亞傑(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又稱階段論:其理論帶有生物學色彩
1.「發生知識論者」創始人。
2.個體智能的發展,是個體在環境中生活適應的歷程。
3.智能的發展,不是僅知識在量的增加,思維方式也發生質的改變。
4.皮亞傑把兒童學習經驗分為物理知識,數理邏輯知識和社會知識三部分。
5.在教育上的意義:皮亞傑的理論對教育的啟示大於實用性。
(二)新皮亞傑學派(Neo–Piagetian)的認知發展研究
1.重視社會環境文化對認知的影響。
2.加入訊息處理取向觀點。
(三)維果茨基(情境論):強調社會文化是影響兒童認知發展的重要因素
1.被稱為「心理學的莫札特」。
2.語言功能發展三階段
(四)布魯納(J. Bruner)的認知表徵論
1.何謂認知表徵(或稱知識表徵):個體對其環境中周遭事物,經知覺而將外在物體或事件轉換為內在心理事件的過程。
2.「表徵」的概念:是一種媒介,人們透過不同的媒介,將新經驗融合於內在的認知結構裡。
3.三種不同的表徵方式與學習階段(別懷疑,布魯納的年級畫分的比皮亞傑小)
(1)    動作表徵期(0-3):靠身體動作接觸外界事物以獲得具體的經驗。
(2)    形象表徵期(3-5):能靠照片、圖形或留在記憶裡的心象而獲得知識。
(3)    符號表徵期(5UP):用文字、符號等獲得經驗與知識。
4.與皮亞傑理論的差異:皮亞傑的階段是依序發生,布魯納是同時進行。

參、智力的發展

一、智力理論
(一)心理計量取向:藉由心理測驗、統計來瞭解智力活動的結果。
1.智力二因論
(1)    代表人物:斯皮曼(Spearman)。
(2)    理論要點:智力的高低在G因素的多寡。
A.    普通因素(G):大部分智力測驗所能測得因素,是一種抽象思考與關係認知的能力。
B.    特殊因素(S):性向測驗所測得,為學習專門智能所依據的特殊能力。
2.智力群因論(七因素論)
(1)    代表人物:塞斯通Thurstone。
(2)    理論要點:智力的內涵是一些基本心理能力(VWNSAPR,文詞數空想知一)。
A.    語文理解(V):理解語文涵義的能力。
B.    語詞流暢(W):語言迅速反應的能力。
C.    數字運算(N):迅速正確計算的能力。
D.    空間關係(S):方位辨別及空間關係判斷的能力。
E.    聯想記憶(A):兩事件相關聯的機械式記憶。
F.    知覺速度(P):憑視覺迅速辨別事物異同的能力。
G.    一般推理(R):根據經驗做出歸納推理的能力。
(3)    桑戴克(Thorndike):智力是由數個獨立群聚但彼此關聯的心智能力所構成,即智力是由許多特殊能力的總合。
3.智力結構論
(1)    代表人物:吉爾福(Guilfor)。
(2)    理論要點:智力是複雜的思維表現,共有三向度,並得到180種不同的智力。
A.    思維內容(自變項):思維的材料,決定思維的內容,如:視覺、聽覺、符號、語意、行動(聽、視—符號內語意,然後行動)。
B.    思維運作(中介變項):思維的活動,決定思維的運作,共有六類不同的思維運作方式,評價、聚歛思維、擴散思維、記憶保存、記憶收錄、認知(思維運作要靠記憶、思考、評價)。
C.    思維產物(依變項):整理思維的結果,獲致思維的產物,如單元、類別、關係、系統、轉換、涵意(單元產物要轉換關係才能成為類別系統)。
(3)    關係圖
4.智力形態論(Gf-Gc理論)
(1)    代表人物:卡泰爾(Cattell)、何恩(Horn)。
(2)    理論要點:
5.智力階層論(三層)
(1)    代表人物:默隆(Vernon)、葛斯塔夫森(Gustafsson)。
(2)    理論要點:「二因論」與「群因論」的綜合。
(二)多維取向的智力理論(以心理測驗為根據,以因素分析為方法)
1.多元智力論(MI)
(1)    代表人物:葛敦納(Gardner),著《心智的架構》。
(2)    對傳統智力測驗的批評:偏重知識的測量,窄化、曲解人類的智力。
(3)    對智力的定義:某一文化價值標準下,個體解決問題或製造產品的能力。即解決問題的能力、創作的能力。
(4)    理論要點:八種不同的智力,每人對每種智力的程度均不相同,如同光譜。
A.    語文智力(傳統智力測驗可測得)。
B.    數理智力(傳統智力測驗可測得)。
C.    空間智力(傳統智力測驗可測得)。
D.    音樂智力。
E.    肢體運動智力。
F.    人際智力。
G.    內省能力。
H.    自然觀察能力。
(5)    對教學的啟示:
A.    人類的智力應是多元的,非單一結構。
B.    人類具有學習的潛能。
C.    學習必須透過滿足多樣智能發展。
D.    智力應是運思與認知的工具。
E.    肯定學習能力間的差異與智力的價值中立性。
F.    任何人無法完全精通所有學科知識和技能,所以應視個別狀況給予發展建議。
G.    教學應注重個別特質給予輔導,協助發揮個人潛能。
H.    善用多元智力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動機。
2.智力三維論:訊息處理論
(1)    代表人物:史坦伯格 (Sternberg),著有《IQ不等於智力》。
(2)    理論要點:
A.    智力的差異,來自個體面對刺激情境時,個人對訊息處理的能力不同使然。
B.    智力的構成可分為三維
組合取向(成份)=分析能力/經驗取向=創造能力/情境取向(脈絡)=實用能力。
(3)    對學校教育的義涵:
A.    擴大智力的內涵:智商不能代表智力。
B.    教育的歷程應積極的創造經驗。
C.    擴大學習範圍,讓學生獲有接觸現實生活與吸收經驗的機會,從而培養適應環境與創造新經驗的能力。
D.    經由教導可促進智力的成長。

3.情緒智力與其它
(1)    情緒商數EQ(與Gardner的人際、內省智力十分相似)
A.    提出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
B.    EQ五大類:認識自己、管理自己、激勵自己、認識他人、人際關係。
C.    情緒智力四種成分:接受、了解、管理、整合。
(2)    創造力商數CQ
A.    CQ核心理念OIC:開放(Open)+創新(Innovation)+創造(Creation)。
B.    人類的三大能力:3Q=IQ、EQ、CQ。
(3)    逆境商數AQ
A.    提出者:史托茲(Stoltz)。
B.    逆境反應四要素CO2RE:控制(Control)、起源與責任歸屬(Origin及Ownership)、影響(Reach)、持續性(Endurance)。
二、智力測驗的發展
(一)智力測驗的早期發展
1.生理計量階段:提出者:高爾頓(Galton)。
2.心理年齡階段:
(1)    提出者:比奈(Binet)、西蒙(Simon)(編了第1個智力測驗「比西量表」)。
(2)    內容:
A.    放棄生理計量,採作業法,依作業成績判定。
B.    創用心理年齡(MA),其題目難度依年齡分級。(此觀念延用至今)
(3)    貢獻:第一個智力測驗。
3.比率智商階段:
(1)    提出者:推孟(Terman),首推智商概念。
(2)    內容:
A.    修改比西量表,而稱為斯比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B.    改變原來的心理年齡觀念,而以智商來表現智力。
C.    是心理年齡MA與實際年齡CA的比值。
IQ=MA/CA × 100。
(3)    貢獻:應用最廣最具權威的個別智力測驗。
(4)    缺點:智力測驗的結果,年紀低者偏高,年紀高者偏低。
4.離差智商階段。
5.提出者:韋克斯勒。
6.貢獻:新的斯比量表1960年後即採離差智商的方式。
(二)智力測驗的晚近發展
1.由單一普通能力的看法,轉為多因素的綜合能力。
2.由個人智力測驗轉為多人的團體智力測驗。
3.由文字為主轉為非文字的智力測驗。
4.由兒童智力測驗擴大範圍到成人智力測驗。
(三)智力測驗的新趨勢
1.擴大非語文量表,減少語言背景的影響。
2.將社會適應能力也視為智力。
3.身體運作功能也視之為智力。
4.智力測驗建立不同常模,以便不同種族、社會可在公平標準下比較。
5.依據上述理念所編製的測驗有:
(1)    不同文化多維智力測驗SOMPA:增加身體功能、社會適應量表。
(2)    考夫曼兒童智力測驗K-ABC:性向測驗與成就測驗的組合。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