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文化 - 臺灣觀光資源 (十八)

作者:陳亦凡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原住民文化 - 臺灣觀光資源 (十八)

臺灣觀光資源 (十八)

 

達悟族 (Tao)
 分布概況 
達悟族分布在臺東縣蘭嶼島,為臺灣唯一居住於離島的海洋原住民族。
 名稱緣由 
達悟族,舊稱為雅美族。此一名稱係 1897 年,日人鳥居龍藏抵達蘭嶼進行調查後,於報告中稱島民為「雅美族
(Yami)」而來。自此以後,「雅美族」便成為該島原住民之族名。
島上的原住民自稱為 Tao(達悟人)、Taonopongso(蘭嶼),意即人、
島上的人之自我認同的名稱。於西元
1998 年正名為
達悟族
 社會組織 
父系中心的民族,各部落之間有一定數目的氏族。達悟文化十分強調夫妻間的一體感,家庭是達悟族人最重要的
社會單位,家庭成員間的關係極為緊密,以
核心家庭為主。
 祭典與信仰文化 
達悟族最為有名的祭典為飛魚祭,在每年的飛魚汛期前舉行,祈求能帶來捕魚的好運。
 三種圖騰 

• 圓形太陽紋:

  刻在船隻上的放射狀紋樣同心圓,又稱船眼,在船頭好像船的眼睛,可保佑船隻出海平安,為吉祥
  的象徵。

• 三角紋:

  代表海浪,也代表平安,因為有平靜湛藍的海洋,才有收獲滿滿的漁舟。

• 人紋:

  人呈蹲姿畫成人形紋,單人、雙人或更多人,合力撐起一艘船,也撐起一個家。

 

邵族 (Thao)
 分布概況 
邵族分布在日月潭周圍地區,該區舊稱水沙連。2001 年原住民委員會認定為第十族。
沙連,意指原住民之棲息地。由於邵族居地有高山湖泊日月潭的勝景,於是漢人先民即以「水沙連」來讚美之。
 名稱緣由 
邵族自稱為 Thao 或者 Thaw,意思為人。根據日本學者鳥居龍藏於1910 年的報告,以日月潭地區的原住民自稱
Saou(邵)來記音,其後學界的各項圖文記載,一般仍沿用鳥居龍藏的說法,將邵族譯稱為「Sao」或「Saou」。
 社會組織 
邵族為父系社會,族中事務有男、女職務分工。邵族人男女分工制度非常嚴格,男生從事比較粗重或危險性比較高
的工作,例如:捕魚、狩獵等;而女生則從事一些比較瑣碎的工作,例如:舂米、紡織、照顧兒女等。
 祭典與信仰文化 
祖靈信仰是邵族的宗教特色,也是臺灣原住民族群的信仰基調,而邵族人更將祖靈信仰實體化,創造出公媽籃,也
稱之為
祖靈籃
邵族人以日月潭中央的拉魯島(舊稱光華島,當地人稱珠仔山,邵族語稱 Lalu)為其聖地,被視為祖先靈魂安息
處。

 

噶瑪蘭族 (Kavalan)
 分布概況 
噶瑪蘭族舊稱為蛤仔難三十六社,事實上其聚落數量超過六、七十社。主要分布於宜蘭、羅東、蘇澳一帶、花蓮市
附近及東海岸之豐濱鄉與臺東縣長濱鄉等地。噶瑪蘭族原居於蘭陽平原,後因漢人爭地壓力逐漸南遷。
 名稱緣由 
其名稱由來有二說;歷史學者阮昌銳認為,噶瑪蘭人自稱 Kavalan 或 Kavanan,對照清代文獻蛤仔難蛤仔欄等名
稱,
噶瑪蘭之名稱當為音譯;學者陳逸君則提出另一觀點,認為「噶瑪蘭」原指宜蘭地區,因日本學者伊能嘉矩於
上世紀初進行臺灣平埔族調查時,採用噶瑪蘭一詞稱呼當時住在宜蘭平原的原住民,才由地理詞彙轉化為族名。
 社會組織 
噶瑪蘭的傳統社會結構為母系繼嗣,夫從妻居,子女從母居。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的噶瑪蘭聚落,是保存最多噶瑪
蘭文化及語言的部落。
 祭典與信仰文化 
噶瑪蘭傳統重要的祭典有祭祖儀禮海祭

 

太魯閣族 (Truku)
 分布概況 
傳說太魯閣族以中央山脈中白石山腰的一顆大石柱為發祥地,後遷移至現在的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因人口增加,
耕地及獵區分配不足,陸續翻越中央山脈,遷移至東部的立霧溪、木瓜溪、陶賽溪等地區。
因族人自稱為 Truku(太魯閣),故遷移後的新居地區今稱為「太魯閣地區」。
 名稱緣由 
太魯閣(Truku)族語意為「山腰的平臺」、「可居住之地」、為防敵人偷襲的「瞭望臺之地」,因此太魯閣族祖
先稱住在此地的人為「太魯閣(Truku)族」。
 社會組織 
太魯閣是男女分工的生活模式,男獵女織,不過在日常生活中還是以兩性互補為原則。雖然是父系社會,女生隨著
年紀的增長,在家中的地位也會漸漸提升,有發言權。
 祭典與信仰文化 
彩虹橋信仰,重要祭典有:祖靈祭、播種祭與收割祭。

 

 

 

 

考試資訊》

導遊領隊證照考試 考古題下載

一般警察特考 考古題下載

鐵路特考 考古題下載

台電招考 考古題下載

高普考 考古題下載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