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文化 - 臺灣觀光資源 (二十)

作者:陳亦凡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原住民文化 - 臺灣觀光資源 (二十)

臺灣觀光資源 (二十)

 

三、僅被地方政府認定之原住民族群

 西拉雅(Siraya)

• 分布於臺南、高雄、屏東地區。現臺南赤崁樓所在土地原屬西拉雅族赤崁社所有,後被荷蘭人購入
  興建普羅民遮城。

• 西元 1603 年,明朝將軍沈有容為了驅逐倭寇而發兵至臺灣安平外海,邀請儒生陳第隨行,陳第便
  著成以西拉雅 族生活為主的《東番記》,該書被視為研究平埔族的重要文獻。

• 因血統及文化早已漢化,未能獲臺灣中央政府認定為原住民族。2005 年原臺南縣政府認定其為
  「縣定原住民族」,成為台灣第一個由地方政府所承認的原住民族。2010 年縣市合併後的臺南市
  政府仍認定其為「臺南市定原住民」。2013 年,花蓮縣富里鄉公所亦跟進承認。

• 西拉雅族之族群文化特色為阿立祖的信仰,以及傳統祭典如在公廨舉行的平埔族夜祭。

• 因擁有以壺代表神靈的拜壺文化,因此也被稱之為拜壺的民族。

 

 大滿(Taivoan)
• 或稱大武壠族,主要分布在臺南、高雄兩地區的丘陵和河谷地帶。2009 年因莫拉克颱風遭洪水及土石流覆滅的高
  雄小林村,八成人口為大滿族原住民。2013 年花蓮縣富里鄉鄉長正式認定當地的平埔族群(西拉雅、馬卡道、巴
  則海、大滿等四個族群)為「鄉定原住民」。

 

 馬卡道(Makatao)

• 分布於高雄、屏東平原地區。於清代文獻記載為鳳山八社。

• 西元 2016 年屏東縣政府開放該縣內未正名原住民族人進行「熟」註記,肯認馬卡道族為屏東縣定
  原住民。

四、尚未被認定之原住民族群

     清代初期,清廷嚴格限制女性移民,因此許多漢人男性便和原住民族女性結褵。歷經長時間的通婚及
     文化融合後,不少原住民族與漢人同化。目前尚有資料可考者,其分布區域如下:

雷朗(Luilang)
分布於臺北盆地及桃園。
凱達格蘭(Ketagalan)

• 分布於臺北北濱、金山、基隆一帶。

• 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即以該族命名,象徵對臺灣原住民歷史及文化的尊重。

道卡斯(Taokas)

• 分布於新竹、苗栗、臺中一帶。

• 道卡斯為日本學者伊能嘉矩所命名。因臺語發語近於大甲,故又稱大甲族。

巴則海(Pazeh)

• 主要居住在臺灣中部埔里盆地愛蘭地區,又稱巴宰族。

• 目前仍保有族語巴宰語及傳統文化。

巴布薩(Babuza)
分布於大肚溪以南,濁水溪以北地區。
巴布拉(Papora)
分布於臺中清水、梧棲。又稱「貓霧拺族」。
洪安雅(Hoanya)
分布於雲嘉地區,又稱洪雅族。

 進階學習 

原住民稱呼演變

1. 西元 1603 年,明朝陳第所著《東番記》,將臺灣原住民族稱為東番(住在東方海面那塊島上的外
    族)。

2. 18 世紀,清朝政府統治臺灣之後,依據各族群對於清朝政府的服從程度,定義各原住民族群。
   「生番」是指不服從清政府的原住民族族群;相對的,「熟番」則是願意服從清政府,並且履行繳
   付人頭稅的原住民族族群。

3. 1890 年代初期,日本學者和政府修改之前的 2 元分類系統,以平埔族代換之前的平埔番、熟番,
   以及使用高砂族代換之前的生番。

4. 中華民國政府統治初期,使用平地山胞和山地山胞取代之前的日本的分類系統。

5. 1980 年代,有鑑於過去「番」、「蕃」等稱呼帶有歧視性,因此在 1984 年原住民運動正式興起
   之初,便選擇以原住民自稱。

6. 1994 年,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的原住民文化會議中,第一次採用「原住民」一
   詞。同年,李登輝總統在致詞中首次以國家元首的身份在正式場合中使用原住民一詞;中華民國憲
  法修改,「原住民」正式取代「山胞」而在國家法律獲得採納。

7. 1997 年,立法院通過原住民族教育法,是第一部以「原住民族」為名稱的法律,但直至 2000 年
   中華民國憲法再度修改,具有民族權意義的「原住民族」一詞方才正式取代原住民,並成為原住民
   族自治權的憲法基礎。

 

 

 

 

考試資訊》

導遊領隊證照考試 考古題下載

一般警察特考 考古題下載

鐵路特考 考古題下載

台電招考 考古題下載

高普考 考古題下載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