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文化 - 臺灣觀光資源 (十七)

作者:陳亦凡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原住民文化 - 臺灣觀光資源 (十七)

臺灣觀光資源 (十七)

 

卑南族 (Puyuma)
 分布概況 
卑南族分布於中央山脈以東、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區及臺東縱谷的南方平原。
 名稱緣由 
「卑南」之名,取自於八社中最強盛的「卑南社」當中的普悠瑪(Puyuma),社名意味著「集中團結」,表示社
群內各家系分散又集中的建社過程。
 社會組織 
學者的研究認為卑南族有明顯的母系傾向,卑南族年齡階級組織中最重要的為會所制度,會所分為青年會所
(Palakuwan)與少年會所(Takuban),將青年與少年分開訓練。
 祭典與信仰文化 
猴祭大獵祭是卑南族最重要的祭典,與族群社會組織密不可分。男孩 12 歲時必須要先通過猴祭的考驗,之後才得
進入少年會所,接受年長族人的訓練。最後於大獵祭後,晉級為「Bangsaran」成為真正的男人。
 祖先的由來 
卑南族人認為祖先是竹子所生。太古時期,有個叫做 Nunur 的女神,將芒草(aruno)根部朝上倒插在海岸邊。
芒草的根部長出一根只有上下兩節的竹子,某一天,竹子裂開,上節生出一個男孩,叫Pakmalai;下節生出叫
Pagumuser 的女孩,這兩個人就是卑南人的祖先。

 

魯凱族 (Rukai)
 分布概況 
魯凱族主要居住臺灣南部,中央山脈的東西兩側,如高雄市茂林區、屏東縣霧臺鄉、三地門青葉村、馬家鄉三和村
南三和及臺東縣卑南鄉東興新村、金峰鄉嘉蘭村新富社區等處。
 名稱緣由 
文獻的 Rukai(魯凱),應該是擷取 Ngudradrekai 字中「Drekai」之音節,並因發音誤差自 Drekai 變為 Rukai。
魯凱人用國語自稱族群名稱時會用魯凱族,但若用母語自稱時不用 Rukai 而用 Ngudradrekai。
 社會組織 
魯凱族部落為階級化的父系社會,分為頭目、貴族、勇士、平民四個階級,階級為世襲制度,會隨婚姻關係而提升
或下降。
祭典與信仰文化
其傳統習俗與排灣族相近,有石板屋百步蛇紋文化,並舉行「占卜祭」等祭典。
 重要部落 
霧臺部落,位於屏東縣霧臺鄉,是臺灣最大的魯凱族部落,著名景點如岩板巷、櫻花王的花巷道等。

 

鄒(曹)族 (Tsou)
 分布概況 
鄒族人現今分布以嘉義縣阿里山鄉一帶的山區為主,鄒族聚落以阿里山山區、曾文溪流域與濁水溪上游流域為中
心,
達娜伊谷為著名之鄒族聚落,曾成功復育溪流生態,保護臺灣特有種高身鯝魚。
 名稱緣由 
北鄒又稱「阿里山鄒族」或「阿里山Tsou」,今稱為「Tsou(Cou)」,中文記為「鄒」,其意義為人。
 社會組織 
父系社會,鄒族沒有階級制度,只有幾個擁有特殊地位的人如頭目、征帥、勇士等。
 祭典與信仰文化 
目前存在的祭典有:凱旋祭、小米收穫祭、小米播種祭、子安貝祭、瑪雅斯比戰祭(Mayasvi)。

 

賽夏族 (Saysiat)
 分布概況 
賽夏族主要分布在新竹、苗栗兩縣交界山區,和泰雅族毗鄰而居,傳說賽夏族祖先曾自大霸尖山山麓移至大湖及苗
栗一帶,其後又繼續南移。以鵝公髻山和橫平背山的脊線,分為南北兩支。
 名稱緣由 
賽夏族傳說是奧茲波彭神所命名,特別具有神聖的意義,相傳奧茲波彭神運用法力,口唸咒語而造出賽夏族人祖
先,並賜名賽夏族人。
 社會組織 
賽夏族是典型的父系社會,分工上男子主要從事農耕,婦女則以操持家務為主。
具有紋面及紋身習俗,分為額紋、頤紋及胸紋。
 祭典與信仰文化 

一年之中有三大祭典,其中以矮靈祭最為盛大:

• 播種祭(Pitaza):祈求農作豐收。

• 祖靈祭(Pas-vake):祭祀已故的列祖列宗,或是認定家族成員。

• 矮靈祭(Pas-taai):主要為慰藉、送迎矮黑人死靈(矮靈)的祭儀。

 矮靈祭的由來 
傳說古時賽夏族附近住有行動迅捷並擅巫術的矮黑人(又稱巴斯達隘),他們曾與賽夏族交往,並指導賽夏人農
事。但矮黑人性好女色,常調戲賽夏族婦女。賽夏人對矮黑人既感激又痛恨。最終賽夏人設計殺了多數矮黑人,但
卻受到詛咒,穀物不再豐收。矮靈祭便是賽夏人用以送慰矮黑人死靈、祈求矮靈原諒的祭儀。

 

 

 

 

考試資訊》

導遊領隊證照考試 考古題下載

一般警察特考 考古題下載

鐵路特考 考古題下載

台電招考 考古題下載

高普考 考古題下載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