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教育文化 (一)

作者:洪正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原住民教育文化 (一)

原住民教育文化 (一)

 

原住民族教育法(含施行細則)

一、立法源由

     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之規定,政府應依原住民之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教育之權利,培育原住民族所需人才,以利原住民族發展,特制定本法。

二、立法目的

    (一) 原住民族教育,應以維護民族尊嚴、延續民族命脈、增進民族福祉及促進族群共榮為目的。

    (二) 政府應本於多元、平等、自主、尊重之原則,推動原住民族教育,並優先考量原住民族歷史正義及轉型正義之需求。

    (三) 原住民為原住民族教育之主體,原住民個人及原住民族集體之教育權利應予以保障。

    (四) 各級政府應採積極扶助之措施,確保原住民接受各級各類教育之機會均等,並建立符合原住民族需求之教育體系。

三、主管機關

    (一) 本法所稱教育主管機關:在中央為教育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二) 本法所稱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原住民族委員會;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教育主管機關 在中央 為教育部。
在直轄市 為直轄市政府。 
在縣(市) 為縣(市)政府。
住民族主管機關 在中央 為原住民族委員會。
在直轄市 為直轄市政府。
在縣(市) 為縣(市)政府。

    (三) 原住民族之一般教育,由教育主管機關規劃辦理;原住民族之民族教育,由原住民族主管機關規劃辦理,並會同教育主管機關為之。

    (四) 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指定原住民族一般教育專責單位;直轄市、 縣(市)教育主管機關應指定原住民族一般教育專責單位或專人。

    (五) 前項指定專責單位或專人之條件,於本法施行細則定之。 

四、用詞定義

     整理如下:

用詞 定義
原住民族教育 為原住民族之一般教育及民族教育之統稱。
民族教育 指依原住民族文化特性,對原住民學生所實施之民族知識教育。
一般教育 指民族教育外,對原住民學生所實施之一般性質教育。
原住民族學校 指以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為主,依該民族教育哲學與目標實施教育之學校。
原住民重點學校

指由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各該教育主管機關,每三學年依下列規定認定原住民學生達一定人數或比例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

1. 在原住民族地區,指該校原住民學生人數達學生總數三分之一以上者。

2. 在非原住民族地區,指該校原住民學生人數達一百人以上或達學生總數三分之一以上。

原住民教育班 指為原住民學生教育需要,於一般學校中開設之班級。
原住民族教育師資 指於原住民族學校、原住民重點學校或原住民教育班擔任原住民族教育課程教學之師資。
部落、社區教育 指提供原住民族終身學習課程,促進原住民族文化之創新,培育部落與社區發展人才及現代化公民所實施之教育。

五、各級政府之作為

    (一) 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

          為發展及厚植原住民族知識體系,應會商教育、科技、文化等主管機關,建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中長程計畫,並積極獎勵原住民族學術及各原住民族知識研究。前項中長程計畫,至少每五年通盤檢討一次,並公告之。

    (二) 中央教育主管機關

          1. 應召開原住民族教育政策會

             (1) 應與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共同召開原住民族教育政策會,進行下列原住民族教育政策規劃之諮詢:

                  A. 原住民族教育體系。

                  B. 建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中長程計畫。

                  C. 原住民族教育發展計畫。

                  D. 原住民族教育相關事務跨部會協商。

                  E. 其他有關原住民族教育事務。

             (2) 前項政策會委員組成,具原住民身分者不得少於 1/2,並應兼顧族群比率;任一性別委員人數不得少於委員總數 1/3

             (3) 中央教育主管機關與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為協調、溝通原住民族教育政策,得與直轄市、縣(市)政府(以下簡稱地方政府)定期辦理協調會報。

          2. 應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訂定原住民族教育發展計畫。

          3. 應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訂定專款辦理原住民族教育之預算相關辦法。

    (三) 各級政府

          1. 應鼓勵各級各類學校,以原住民族語言及適應原住民學生文化之教學方法,提供其教育需求。

          2. 得視地方原住民族文化特性及實施民族教育之必要,寬列原住民重點學校及原住民教育班員額編制。國民教育階段之原住民重點學校,於徵得設籍於該學區成年原住民二分之一以上書面同意,始得合併或停辦學校;原住民重點學校為完全中學者,其國民教育階段亦同。

          3. 應鼓勵國內外組織、團體及個人捐資興助原住民族教育。

          4. 依本法辦理原住民族地區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有關民族教育之規劃及實施,應諮詢當地原住民族、部落或其他傳統組織。

    (四) 中央政府

          應寬列預算,專款辦理原住民族教育;其比率,合計不得少於中央教育主管機關預算總額百分之一點九,並依其需求逐年成長

    (五) 直轄市、縣(市)政府

          1. 應召開原住民族教育審議會:

             (1) 直轄市及所轄區域內有原住民族地區或原住民重點學校之縣(市),地方政府應召開直轄市、縣(市)原住民族教育審議會,進行地方原住民族教育事項之審議。前項審議會委員組成,具原住民身分者不得少於二分之一,並應兼顧族群比率;任一性別委員人數不得少於委員總數三分之一

             (2) 原住民族教育審議會得依地方政府之需要,就下列事項進行審議:

                  A. 原住民族教育政策及方案之擬訂。

                  B. 原住民族學校之設立。

                  C.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民族教育課程之教材選編

                  D. 原住民族教育師資培訓、甄選等相關事項之規劃。

                  E. 原住民族家庭教育推動計畫。

                  F. 輔導設立原住民族推廣教育機構相關事項。

                  G. 其他有關原住民族教育事務。

          2. 應依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訂定之原住民族教育發展計畫,參酌地方原住民族文化特性訂定教育方案,並報中央教育主管機關及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備查。

六、幼兒之教保服務

    (一) 地方政府應提供教保服務

          1. 地方政府應於原住民族地區,普設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社區或部落互助教保服務中心,提供原住民幼兒教保服務之機會。

          2. 地方政府應定期辦理非原住民族地區原住民族幼兒教育資源及需求之調查,並提供適當之教保服務。

          3. 地方政府辦理非營利幼兒園,或社區、部落互助教保服務中心,需用國有土地或建築物者,得由國有財產管理機關以出租方式提供使用;其租金基準,按該土地與建築物當期依法應繳納之地價稅及房屋稅計收年租金。

    (二) 申請優先權及相關措施

          1. 原住民幼兒申請就讀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社區或部落互助教保服務中心時,有優先權

             (1) 所稱原住民幼兒,指當學年度九月一日滿二歲至入國民小學前者。

             (2) 所定優先權之辦理方式如下:

                  A. 原住民幼兒及其他依法優先入園登記人數,未超過該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社區或部落互助教保服務中心可招生名額:一律准其入園。

                  B. 原住民幼兒及其他依法優先入園登記人數,超過該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社區或部落互助教保服務中心可招生名額:本公平、公正、公開原則採抽籤方式決定之,並應先行公告抽籤地點及時間。

          2. 中央教育主管機關對於就讀公私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社區或部落互助教保服務中心之原住民幼兒,視實際需要補助其就學費用;其補助辦法,由中央教育主管機關定之。

          3. 為保障原住民幼兒學習其族語、歷史與文化機會及發揮部落照顧精神,地方政府應輔導或補助部落、法人、團體辦理社區互助式或部落互助式幼兒教保服務。

          4. 地方政府辦理前項輔導或補助事項,應鼓勵以族語實施教保服務,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及中央教育主管機關得視實際需要分別予以補助。

          5. 直轄市、縣(市)社政主管機關應鼓勵、輔導、委託民間或自行辦理未滿二歲原住民幼兒之托育服務,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得視實際需要予以協助。

 

 

 

公職考試資料下載》

原住民特考相關考試資訊   更多公職考試

缺額最多公職考試,錄取率逐年提升 高普考資料索取

非警校生也能考,薪水穩定破5萬 一般警察特考資料索取

考試門檻低,起薪上看4萬4 鐵路特考資料索取

更多考試資訊》

高普考 一般警察特考 鐵路特考

優惠資訊》

立即線上諮詢/來班來電洽詢

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訊息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