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憲判字系列】113年憲判字第9號︱立法...
公職考試|2024/11/20
-
高普考科目刪減對照表(113新制)
高普初、地特|2024/08/09
-
公務員口試有哪些?
高普初、地特|2024/03/20
-
公務人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轉任篇
高普初、地特|2024/01/26
-
公務人員-─-辭職再任人員篇
高普初、地特|2024/01/25
危機管理
作者:黃彥勳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危機管理
壹、危機
一、定義
《韋氏大字典》將危機定義為「事件轉機與惡化間的轉捩點」。危機 (crisis) 這個字的原文在希臘文中的意思為「決定」,意指情況已經到了迫切要做出決定的時間點,而事件是否產生轉機或是惡化,關鍵點就在危機當時所下的「決定」。
二、特性
(一) 無預警性
危機通常來得突然,即使有徵兆也易為人們所忽視,常使人措手不及。
(二) 時間急迫性
危機爆發時,決策者所能用來下決策的時間很有限,如何在有限時間與資訊下做出正確的決策,考驗決策者的能力。
(三) 雙面效果性
危機管理又稱為「不確定管理」;危機若能妥善處理,往往也是轉機,此即危機特性中的「雙面效果性」。
(四) 不確定性
危機產生時,環境變動迅速,人類的理性有限,使危機具備強烈的不確定性。米肯 (Millken) 認為,危機之不確定性可以分為以下三種特性:
1. 狀態不確定。
2. 影響不確定。
3. 反應不確定。
(五) 形成階段性
美國「聯邦危機管理局 (FFMA)」將危機分為四大階段:
1. 紓緩階段
紓緩災難。
2. 準備階段
準備因應危機的能力與措施。
3. 回應階段
建立災難處理中心,重建災區。
4. 復原階段
將災區復原。
貳、危機管理
一、定義
危機發生時,為減少災難損失的人力物資調動等決策之過程。
二、危機管理活動的階段模式
危機管理的活動,根據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應變體制:
危機爆發前
1. 危機感應系統
2. 危機計畫系統
3. 危機訓練系統
4. 草擬危機處理劇本
危機爆發時
1. 危機情境監測系統
2. 成立指揮中心或危機管理小組 ( 職責包括建立工作輪值表、分工授權、控制工作流程等)
3. 危機資源管理系統
危機爆發後
1. 展開系統評估及調查
2. 加速復原工作
3. 危機管理計畫之再修訂
三、危機管理策略
康佛特 (Comfort) 提出危機管理的三項策略:
(一) 變遷策略
提升各單位學習之能力,應付客觀環境之變遷。
(二) 整合策略
透過有效溝通,整點組織內單位、人員及資源。
(三) 持續策略
活化組織內各單位團體,持續發揮組織的功能。
四、危機管理重要的工作環節
米卓夫 (Mitroff) 指出,危機管理重要的重點工作環節有:危機訊息的偵測、危機準備及預備、危機控制及處理、進行復原工作。
公職考試資料下載》
缺額最多公職考試,錄取率逐年提升 高普考資料索取
非警校生也能考,薪水穩定破5萬 一般警察特考資料索取
考試門檻低,起薪上看4萬4 鐵路特考資料索取
更多考試資訊》
優惠資訊》
暫無討論 |
百科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