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憲判字系列】113年憲判字第9號︱立法...
公職考試|2024/11/20
-
高普考科目刪減對照表(113新制)
高普初、地特|2024/08/09
-
公務員口試有哪些?
高普初、地特|2024/03/20
-
公務人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轉任篇
高普初、地特|2024/01/26
-
公務人員-─-辭職再任人員篇
高普初、地特|2024/01/25
刑法-總則 (三)
作者:洪正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刑法-總則 (三)
九、刑罰
刑事刑罰(或稱刑事罰),簡稱「刑罰」,為刑法規範使用之法律制裁手段,用以做為犯罪行為最主要之法律效果。對於具有違法性之構成要件該當行為,而且行為人又具有罪責之條件下,始得科處行為人刑罰之法律效果。亦即,倘行為人雖為具有違法性之構成要件該當行為,但因行為人欠缺罪責者,亦無科處刑罰之餘地,至多亦只能宣告保安處分。
(一)刑罰之分類
1.主刑與從刑:
(1)主刑:
指得以獨立科處之刑罰手段。包括: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罰金。(刑法第 33 條)
(2)從刑:
A.指附隨主刑科處之刑罰手段。刑法於 104 年 12 月 30 日修正後,目前從刑僅剩下褫奪公權(刑法第 36 條)。
B.修法前原規定於從刑的「沒收」已被重新定性為不具備刑罰之特性,為「獨立的法律效果」(性質近於非限制人身自由的保安處分),並獨立專章規定之。
2.法定刑、宣告刑、執行刑:
(1)法定刑:
指刑法對於特定犯罪行為規定處罰之刑罰種類與刑罰程度 (刑度),是由法律明文規定,並非裁判者所得任意創設。
(2)宣告刑:
指法官針對特定犯罪行為,從事刑罰裁量,而在該罪法定刑之範圍內量定宣判之刑。法定刑假如設有二種或二種以上之主刑,可資選科者,則法院只能選擇其一,而為宣告,除有併科之規定外,不得就一罪而宣告兩種主刑。
(3)執行刑:
針對實質競合之數罪,就各罪分別宣告之刑,依刑法所定之規則(刑法第 51 條),併合處罰而定之應執行之刑。
(4)通常之情形,刑罰均依「宣告刑」而為執行,故「宣告刑」即為「執行刑」,只有在數罪併罰之情況,始有就「宣告刑」定「執行刑」之問題。
(二)各種刑罰手段(刑法第 33 條、第 37 條)
1.死刑:
又稱「生命刑」。乃剝奪犯人生命之刑罰手段。
2.無期徒刑:
剝奪犯人終生自由,而將其監禁於一定場所之刑罰手段。惟因假釋制度之規定,仍有可能假釋出獄。
3.有期徒刑:
指剝奪犯人一定期間之自由,而將其監禁於一定場所之刑罰手段。刑期為 2 月以上、15 年以下。但遇有加減時,得減至 2 月未滿或加至 20 年。
4.拘役:
指剝奪犯人 1 日以上、60 日未滿之自由之刑罰手段。但遇有加重時,得加至 120 日。
5.罰金:
指剝奪犯人一定數額金錢之財產刑,其最低金額為新臺幣 1,000 元以上,以百元計算之。
6.褫奪公權:
(1)其內涵有「剝奪犯人擔任公務員或公職候選人之資格」之刑 罰手段。(刑法第 36 條)
(2)宣告死刑或無期徒刑者,宣告褫奪公權終身。宣告 1 年以上有期徒刑,依犯罪之性質認為有褫奪公權之必要者,宣告 1 年以上 10 年以下褫奪公權。依前述規定宣告褫奪公權者,其期間自主刑執行完畢或赦免之日起算。但同時宣告緩刑者,其期間自裁判確定時起算之。(刑法第 37 條)
7.沒收:
剝奪與犯罪具有密切關係之特定物的所有權,而將之強制收歸國有之手段。(刑法第 5-1 章)
8.易刑處分:
因某些法定原因,不執行其宣告刑之處分,我國刑法有下列易刑處分,分述如下:
(1)易科罰金:(刑法第 41 條)
指本受徒刑或拘役宣告之受刑人,因其個人因素,若依宣告刑而為執行,將有相當不良之後果,故變更本來所宣告之徒刑或拘役,而改科罰金之易刑處分。
A.要件:
(A) 須犯最重本刑為 5 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
(B) 須受 6 個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告。
(C) 須非「易科罰金,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者。
B.標準:
(A) 得以新臺幣 1 千元、2 千元或 3 千元折算 1 日。
(B) 既稱「得」,則裁判者自有其裁量權。
C.易服社會勞動:
(A) 得易科罰金而未聲請易科罰金者,得以提供社會勞動 6 小時折算 1 日,易服社會勞動。
(B) 受 6 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告,不符易科罰金之規定者,得依前述折算規定,易服社會勞動。
D.效力:
行為人經易科罰金而完納罰金後,其所受宣告之徒刑或拘役,則以已執行論。(刑法第 44 條)
(2)易服勞役:(刑法第 42 條第 1 項)
指對於罰金受刑人因無力完納罰金時,所為之替代制度。
A.要件:
(A) 罰金受刑人未於裁判確定後 2 個月內完納罰金,或無力於裁判確定後 2 個月內完納罰金,特許期限期滿後 1 年內分期繳納。遲延一期不繳或未繳足者。
(B) 需受罰金刑者,始得易服勞役。
B.效力:(刑法第 42 條第 8 項、第 44 條)
(A) 易服勞役期內納罰金者,以所納之數,依裁判所定之標準折算,扣除勞役之日期。
(B) 易服勞役執行完畢者,其所受宣告之刑,以已執行論。
(3)易服社會勞動:(刑法第 42-1 條)
指將社會勞動作為罰金易服勞役後之再易刑處分,使無法繳納罰金者,得以提供社會勞動方式,免於入監執行罰金所易服之勞役。
A.要件:
(A) 將社會勞動作為罰金易服勞役後之再易刑處分。
(B) 必須除「易服勞役期間逾 1 年」、「入監執行逾 6 月有期徒刑併科或併執行之罰金」、「因身心健康之關係,執行社會勞動顯有困難」以外之情形。
B.效力:(刑法第 42-1 條第 5 項、第 6 項、第 44 條)
(A) 社會勞動履行期間內繳納罰金者,以所納之數,依裁判所定罰金易服勞役之標準折算,扣除社會勞動之日數。
(B) 依規定執行勞役,於勞役期內納罰金者,以所納之數,依裁判所定罰金易服勞役之標準折算,扣除社會勞動與勞役之日數。
(C) 易服社會勞動執行完畢者,其所受宣告之刑,以已執行論。
(4)易以訓誡:(刑法第 43 條、第 44 條)
A.意義:
受拘役或罰金之宣告,而犯罪動機在公益或道義上顯可宥恕者,得易以訓誡。
B.效力:
易以訓誡執行完畢者,其所受宣告之刑,以已執行論。
(三)刑罰加重之限制與標準
1.限制:
(1)死刑不得加重。(刑法第 64 條第 1 項)
(2)無期徒刑不得加重。(刑法第 65 條第 1 項)
(3)有期徒刑最高得加至 20 年。(刑法第 33 條第 3 款)
(4)拘役最高得加至 120 日。(刑法第 33 條第 4 款)
2.標準:(刑法第 67 條至第 70 條、第 72 條)
(1)有期徒刑加重時,其最高度及最低度同加之。
(2)罰金加重時,其最高度及最低度同加之。
(3)拘役加重時,僅加重其最高度。
(4)有二種以上之主刑者,其加重併加之。
(5)有二種以上刑之加重,遞加之。
(6)因刑之加重而有不滿 1 日之時間或不滿 1 元之額數者,不算。
(四)刑罰之減免標準(刑法第 64 條至第 72 條)
1.死刑減輕為無期徒刑。
2.無期徒刑減輕者為 20 年以下 15 年以上有期徒刑。
3.有期徒刑、拘役、罰金減輕者,減輕其刑至 1/2。但同時有免除其刑之規定者,其減輕得減至 2/3。
4.有期徒刑或罰金減輕者,其最高度及最低度同減輕之。
5.拘役減輕者,僅減輕其最高度。
6.有二種以上之主刑者,減輕時併減輕之。
7.有二種以上刑之減輕者,遞減之。
8.有二種以上刑之減輕者,先依較少之數減輕之。
9.因刑之減輕,而有不滿 1 日之時間或不滿 1 元之額數者,不算。
(五)刑罰之加重事由-累犯
「累犯」,指曾受刑罰執行之行為人,於釋放後一定時間內,再犯特定之犯罪而言。此類犯罪人因對於刑罰反應力薄弱,須再延長其矯正期間,以助其重返社會,並兼顧社會防衛之效果。
1.要件:(刑法第 47 條)
(1)行為人必須曾受有期徒刑之執行。
(2)犯罪必須發生於徒刑執行完畢或赦免後 5 年內。
(3)行為人須故意再犯有期徒刑以上之罪。
2.處罰:(刑法第 47 條第 1 項)
(1)得加重其本刑至 1/2。
(2)所謂「至 1/2」,指法院在最高限度至法定本刑 1/2 之限度內,有自由裁量權。故若未加重至 1/2,亦非違法。
(3)惟法院假如未做任何加重之處斷,僅處以法定最低度之刑,則屬違法。
(4)此外,由於死刑與無期徒刑均不得加重(刑法第 64 條第 1 項、第 65 條第 1 項),故若行為人再犯之罪之法定刑為死刑或無期徒刑者,則縱屬累犯,因無法加重,法院就此自不得加重。
釋字第 775 號解釋文[節錄] |
有關累犯加重本刑部分,不生違反憲法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問題。惟其不分情節,基於累犯者有其特別惡性及對刑罰反應力薄弱等立法理由,一律加重最低本刑,於不符合刑法第 59 條所定要件之情形下,致生行為人所受之刑罰超過其所應負擔罪責之個案,其人身自由因此遭受過苛之侵害部分,對人民受憲法第 8 條保障之人身自由所為限制,不符憲法罪刑相當原則,牴觸憲法第 23 條比例原則。 註:本釋字認為累犯要加重處罰並沒有不可以,所以累犯的加重本身是合憲的,但是不分情節一律加重處罰的法律效果是違憲的。 |
公職考試資料下載》
缺額最多公職考試,錄取率逐年提升 高普考資料索取
非警校生也能考,薪水穩定破5萬 一般警察特考資料索取
考試門檻低,起薪上看4萬4 鐵路特考資料索取
更多考試資訊》
優惠資訊》
暫無討論 |
百科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