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成本理論

作者:蘇文

經濟學-成本理論

經濟學上,為了獲取某項商品、勞務、財貨等,都必須以放棄另外一項作為交換,因此經濟學所談的成本、利潤,不僅僅是會計帳面上的資訊,還必須再扣除內含的部分,亦即未顯示在帳面上的成本,最後得到的才是經濟學議題所關心的經濟利潤(π)。經濟利潤的內容可以下列式子來說明:
經濟利潤(經濟租或租)=收入-機會成本
=收入-(外顯成本*+內含成本*)
=(收入-外顯成本)-內含成本
=會計利潤-內含成本
當π=0時,表示廠商沒有超額利潤,但仍保有正常利潤(並非完全沒有獲利),即經濟利潤<會計利潤。
然而在一個生產成本裡,包括了固定成本以及變動成本,其成本會隨著產量的變動不斷的改變;我們以擴張線說明其變動情形。

擴張線(Expansion Curve)

假設生產技術與要素相對價格不變下,當廠商擴大規模及產量增加時,等成本曲線也平行外移,如圖所示,Q_0往Q_1及Q_2擴張,將等成本線與等產量曲線的切點E_0、E_1及E_2連起來,即得到所謂的「擴張線」或稱「生產規模曲線」。
擴張線上的各點均為生產者均衡,故線上的每一點皆為各個產量下,生產者成本最小、平均成本最小的要素組合。換句話說,擴張線上的點皆可對應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上。擴張線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直線型
產量隨著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兩種要素的配合比例始終保持不變。
二、資本密集型
產量隨著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兩種要素的最適投入組合中,資本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三、勞動密集型
產量隨著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兩種要素的最適投入組合中,勞動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