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自我-米德(George Mead)

作者:studyonline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社會自我-米德(George Mead)

米德(George Mead)之「社會自我」

美國心理學家米德認為人的自我觀念是起源於人的社會經驗。其提出的理論稱之為社會自我論,核心概念為自我,也是個人的「自我覺察」與「自我形象」所構成的人格層面。所謂的「社會自我」發生於人與人的互動,因此,人類個體終其一生都在不斷調整社會自我。米德的社會自我論有以下幾個重要觀念名詞:

1.主我:

還未社會化的、主觀的、本能的、具有創造力的我。

2.客我:

已經社會化的、客觀的、遵守規範的、受過薰陶的我。生活中的社會行為即是主我與客我不斷互動與對話的表現。

3.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與參照團體(Reference Groups):

重要他人和參照團體是影響社會自我發展第一個階段的重要因素,在社會互動的過程中,每個人或團體對個體的重要度不同;會使個體產生心理認同,做為模仿對象的個人或團體,即稱為重要他人和參照團體。

4.概括化他人(Generalized Others):

又稱類化他人。自我發展第二個階段會綜合歸納出周遭社會的共同價值、信念與態度,也就是各類社會大眾對個人的期待。這種給予個人自我統一感的組織團體,均可稱為類化他人。例如項羽怕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政治人物面對「選民」期待等。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