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二)

作者:林瑋

政治文化(二)

(內容整理自呂亞力、張明貴、M. Roskin和R. Cord以及楊日清等譯的政治學)

政治文化的影響

一、對政局穩定的影響
(一)若政治體系的成員對於該體系的觀感是負面的、厭惡的,該體系持續下去的能力並不樂觀,相對的,政局必然不穩定。
(二)正當性危機
1.哈伯瑪斯認為,正當性危機來自於資本累積的邏輯以及民主政治之間的矛盾與衝突。
2.資本主義民主無法同時滿足一般大眾對社會安全與福利權利的需求,與根據私人利益為動機的市場經濟需求。
(三)民主超載
1.政治人物與政黨為獲得權力不斷競開政策支票,以及壓力團體不斷地遊說與施壓政府。
2.統合主義的影響,使得政府與組織團體間的互賴性增加。
這些原因都造成政府治理的困難度增加,無法合宜地回應民眾需求。
二、對體系中佔據政治角色的人員表現之影響
在充分參與的政治文化內,人民對選任人員有期望,相對的,選任人員也會較盡職以符合民眾的期待。但在政治文化比較不成熟的政治體系中,人民不清楚選任人員的作為使得選任人員有空間操作,在滿足自身利益和不重視民意的情況下,自然選任人員的表現難符合民眾的期待。
三、對政治變遷的影響
政治變遷涉及政治結構與文化的變遷,若變遷速度緩慢,新舊文化之間尚不足產生衝突,但若面臨快速變遷,政治文化的成熟度便與政治變遷後的穩定相關。

政治文化與民意的差異

一、對政治的態度
政治文化著重對政府和政治的基本和普遍的態度;民意則著重對特定政治人物和政策的觀感。
二、關注的議題
政治文化攸關統治正當性和維繫政治體系的議題,但民意則是關心回應當前社會問題。
三、問卷題目的不同
政治文化的問題有關受訪者對政府信任的程度,關心統治正當性的增長或衰退;但民意的問題則是受訪者喜歡政府的程度,欲瞭解統治者支持度的變化。
四、研究方式不同
政治文化的研究可以跨越量化與質化研究,並採用心理學和人類學等不同學科的研究方式;民意目前仍未脫量化研究的框架。
五、變化的速度
一般而言,政治文化的變遷速度較慢,甚至可以跨越幾個世代;民意的變遷相當快速,朝夕即變。
四、對政治發展的影響
(一)普特南(Robert Putnam)研究義大利時發現,地方政府的素質良莠不齊,取決於公民參與傳統的存在與否,可從投票人數、報紙讀者數量、教會成員即俱樂部會員等層次窺見。當公民有較高程度的政治興趣、社會平等、人際信任與自發性組織時(社會資本),地方政府有較佳的運作。
(二)韋伯著有《基督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認為價值觀或是宗教信念對於經濟發展和經濟制度的影響甚大。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