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決策的陷阱(Personal Decision Traps)

作者:邵康

個人決策的陷阱(Personal Decision Traps)

(一)選擇性知覺

(Selective perception)

當外來刺激模糊難辨,此時個人知覺受到本身態度、興趣、背景與經驗影響,往往遠勝於刺激本身。

(二)月暈效果(Hallo Effect)

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叫做「月暈效應」,又稱「暈輪效應」,一個人若有一正向特質,觀察者便會假設他有其他正向特質;如果一個人有一負面特質,觀察者亦會假設他有其他負面特質。

(三)對比效果(Contrast effect)

個人在決策時,都有出現自己的參考點,參考點的好壞影響了我們對一件事物的認知,此時對比效果就會產生。

(四)投射作用(Projection)

由於現實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因此人通常用最熟悉的自己來想像其他人,甚至是其他物體(未必是人類)。在Robbins & DeCenzo(2005)的書中稱之為「代表性的捷思(representative heuristic)」。

另有一類似的概念是自我參考準則(Self reference criterion, SRC)是指一個不自覺地將自己的價值、文化、習慣投射在他人身上。

(五)刻板印象(Stereotype)

刻板印象是人對某一類事物先入為主的觀念。由於人的記憶能力是有限的。為了在有限的知覺中處理大量的資訊,我們習慣去歸因及簡化問題。刻板印象即是人類簡化問題時的產物。

(六)容易取得的優先(Availability Heuristic)

及近因誤差(Regency Error)

人對於剛發生的事物比較容易記得。如果有兩個候選人,做了相同的九件對事及一件錯事。一個先錯後對,一個先對後錯,人在選擇時比較會比較容易偏好那個先錯後對的人。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