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營運的外在環境產業

作者:邵康企業管理大意

企業營運的外在環境產業

內容

所謂的五項競爭力量是:

1.潛在進入者的威脅:

新進入產業的廠商會帶來一些新產能,不僅攫取既有市場,亦可能壓縮市場的價格,導致產業整體獲利下降。
在策略上廠商可以創造進入障礙來避免潛在進入者的威脅,具體的作法包括利用規模經濟、專利保護、產品差異化、品牌之知名度、轉換成本、資金需求、獨特的配銷通路、控制資源、產品增殖(擴大生產線,填滿利基市場)、定價遊戲(利用先進入者的價格優勢,定低價防止新競爭者加入)、規格制定、自然獨佔或政府政策及特許等。

2.替代性產品或勞務的威脅:

產業內所有的公司都在競爭,他們也同時和生產替代品的其他產業相互競爭,替代品的存在限制了一個產業的可能獲利。替代品的威脅通常來自於替代品有較低的相對價格、有較強的功能或是購買者面臨低轉換成本。舉例來說,當又輕又薄的平板電腦出現後,筆記型電腦可攜帶的優勢就幾乎消失了,於是電腦製造商開始將產品的重心轉移至平板電腦。

3.購買者的議價力量:

購買者的採購數量、是否有替代性產品可供選擇、市場資訊的透明度等原因都會影響購買者的議價力量。如果客戶有議價的優勢,他們絕不會猶豫,造成利潤降低,企業獲利能力因而受影響。

4.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供應商對於企業的威脅力取決於轉換成本的高低,供應商是否具有向前整合力、採購者的採購數量、其他替代品的數量,都會影響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如果供應商企業佔優勢,他們便會提高價格(成本),對企業的獲利能力產生不利的影響。

5.現有廠商的競爭強度:

取決於產業間的競爭結構、產業成長速度等,廠商間的競爭導致企業需要在行銷、研究與開發或降價方面做更多的努力,這也將影響利潤。

整體經濟環境

經濟環境雖然不在五力之中,但是卻是分析中很重要的資訊。經濟環境包括:經濟成長、利率、匯率、通貨膨脹率等。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