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行政救濟法 (十二)

作者:CHENGXIANG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一般行政救濟法 (十二)

一般行政救濟法 (十二)

 

三、當事人

   (一) 意義:

         當事人,係指基於程序權利而參與行政訴訟程序之人。

         1. 訴訟當事人謂原告、被告及依第四十一條與第四十二條參加訴訟之人。行政訴訟法 23

當 事 人 原告 向法院提起訴訟之人
被告 原告對其提起訴訟之人
參加人

行政訴訟法 41

訴訟標的對於第三人及當事人一造必須合一確定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命該第三人參加訴訟。

行政訴訟法 42Ⅰ

行政法院認為撤銷訴訟之結果,第三人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將受損害者,得依職權命其獨立參加訴訟,並得因該第三人之聲請,裁定允許其參加。

         2. 亦是受判決之確定力拘束之人:行政訴訟法 214

            確定判決,除當事人外,對於訴訟繫屬後為當事人之繼受人者及為當事人或其繼受人占有請求之標的物者,亦有效力。對於為他人而為原告或被告者之確定判決,對於該他人亦有效力。

   (二) 當事人能力

         1. 意義:

            (1) 於訴訟過程中作為原、被告或訴訟參加人,得為行政訴訟法律關係之主體資格。

            (2) 具有權利能力者,即具備當事人能力。蓋其得作為權利義務歸屬之主體,因有權利遭侵害的可能,而有救濟之必要。

            (3) 不論審級或訴訟之程度,當事人能力須於訴訟過程中持續存在。

         2. 具有當事人能力者:行政訴訟法 22

            (1) 自然人。

            (2) 法人。

            (3) 行政主體。

            (4) 行政機關:

                 本身不具法人格,無法作為權利主體。但因行政機關具單獨的法定地位,並得代行政主體為意思表示,故法律擬制其於訴訟中具當事人能力(形式之當事人能力)。

            (5) 非法人團體:

                 係由自然人構成,依實體法之規定,為爭執之權利所歸屬之非法人組織體,並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

         3. 欠缺效果:

            (1) 法院得隨時依職權審查當事人能力,不受當事人意思拘束。

            (2) 自始欠缺:行政訴訟法 107Ⅰ③

                 原告之訴,有「原告或被告無當事人能力」之情形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3) 嗣後欠缺:

                 A.自然人:因當事人死亡 行政訴訟法 186  準用 民事訴訟法 168

                   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在有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他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

                 B.法人:因合併或解散 行政訴訟法 186  準用 民事訴訟法 169

                   法人因合併而消滅者,訴訟程序在因合併而設立或合併後存續之法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

                 C.行政機關:因裁撤改組

                   法無明文,但依法理應停止審判,並參酌行政訴訟法第26條意旨,依職權裁定承受其業務之機關,或由其上級機關續行訴訟。

   (三) 訴訟能力

         1. 定義:

            (1) 能獨立以法律行為負義務者,有訴訟能力。行政訴訟法 27Ⅰ

            (2) 係指得自行或受他人授權而為訴訟行為之資格。概念上相當於民法之行為能力。

         2. 具訴訟能力者:

            (1) 自然人:

                 A.具備訴訟能力:

                   (A) 已成年且未受監護宣告之自然人。

                   (B) 未成年但已結婚之自然人(註:民法於 110 年修正後,刪除未成年人得結婚之規定,並定於 112 年 1 月 1 日施行)。

                 B.欠缺訴訟能力:行政訴訟法 28

                   為訴訟行為之追認、補正,溯及行為時發生效力。準用 民事訴訟法 48 民事訴訟法 49

                 C.選任特別代理人。行政訴訟法 28  準用 民事訴訟法 51

            (2) 非自然人:

                 A.具備訴訟能力:

                   (A) 法人。

                   (B) 行政主體。

                   (C) 行政機關。

                   (D) 非法人團體。

                 B.為訴訟行為者:行政訴訟法 27Ⅱ、Ⅲ

                   (A) 管理人。

                   (B) 代表人。

                   (C) 依法令得為訴訟上行為之代理人。

         3. 欠缺效果:

            (1) 欠缺訴訟能力之當事人,所為之訴訟行為,無效。

            (2) 原告之訴,有「原告或被告未由合法之法定代理人、代表人或管理人為訴訟行為者」之情形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行政訴訟法 107Ⅰ④

            (3) 法院以無訴訟能力人之訴訟行為作為判決基礎:

                 A.構成上訴事由:行政訴訟法 242 行政訴訟法 243Ⅱ④

                   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有「當事人於訴訟未經合法代理或代表」之情形者,其判決當然違背法令。

                 B.構成再審事由:行政訴訟法 273Ⅰ⑤

                   有「當事人於訴訟未經合法代理或代表」之情形者,得以再審之訴對於確定終局判決聲明不服。但當事人已依上訴主張其事由或知其事由而不為主張者,不在此限。

   (四) 當事人適格

         1. 意義:

            具備當事人能力之人,尚須以自己名義作為原告或被告。以自己名義作為原、被告主張權利,並訴諸於法院加以爭執而受本案判決的權利,稱為訴訟實施權。而具訴訟實施權者,始具當事人適格

         2. 訴訟權能:

            (1) 意義:

                 係指於個別行政爭訟中,就訴訟標的得以主張自己權利之資格。即於個案中,當事人具有向法院主張主觀公權利受到侵害,並請求以判決排除侵害之資格。

            (2) 訴訟權能要求當事人處於「具有主觀公權利,且權利受侵害」的情境;而主觀公權利的存否卻難以從一而論,故訴訟權能須就個案進行判斷。

            (3) 具備訴訟權能,始具有訴訟實施權,而為適格之當事人。若原告不具備訴訟權能,則當事人不適格,進而所提起之訴訟不合法。

         3. 制度目的:

            (1) 排除民眾訴訟:藉由「僅就訴訟標的得主張權利」的條件,來限制得提起行政訴訟之人。簡言之,原則上不得以無關於己之權利侵害提起訴訟。

            (2) 維持訴訟的主觀性:由於訴訟權能使當事人只能為自己之利益起訴,因此原告需要具備「主觀公權利」始得提起行政訴訟;並以權利保護必要為基礎,排除以反射利益作為主張。

         4. 欠缺效果:

            (1) 實務見解:依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3 項規定,原告之訴,依其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行政法院得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

            (2) 通說見解:依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第 10 款規定,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之情形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五) 訴訟代理人與輔佐人

         1. 訴訟代理人:

            (1) 委任與限制:

                 A.當事人得委任代理人為訴訟行為。但每一當事人委任之訴訟代理人不得逾三人。

                 B.行政訴訟應以律師為訴訟代理人。非律師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者,亦得為訴訟代理人:

                   (A) 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

                   (B) 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

                   (C) 當事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

                   (D) 交通裁決事件,原告為自然人時,其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或二親等內之姻親;原告為法人或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人員辦理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

                 C.委任前項之非律師為訴訟代理人者,應得審判長許可。

                 D.第二項之非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審判長許其為本案訴訟行為者,視為已有前項之許可。

                 E.前二項之許可,審判長得隨時以裁定撤銷之,並應送達於為訴訟委任之人。

                 F.訴訟代理人委任複代理人者,不得逾一人。前四項之規定,於複代理人適用之。行政訴訟法 49

                 G.訴訟代理人應於最初為訴訟行為時提出委任書。但由當事人以言詞委任經行政法院書記官記明筆錄者,不在此限。行政訴訟法 50

                 H.訴訟代理人有二人以上者,均得單獨代理當事人。違反前項之規定而為委任者,仍得單獨代理之。行政訴訟法 52

                 I.訴訟委任之終止,應以書狀提出於行政法院,由行政法院送達於他造。由訴訟代理人終止委任者,自為終止之意思表示之日起十五日內,仍應為防衛本人權利所必要之行為。行政訴訟法 54

            (2) 權限:行政訴訟法 51

                 A.訴訟代理人就其受委任之事件,有為一切訴訟行為之權。但捨棄、認諾、撤回、和解、提起反訴、上訴或再審之訴及選任代理人,非受特別委任不得為之。

                 B.關於強制執行之行為或領取所爭物,準用前項但書之規定。

                 C.如於第一項之代理權加以限制者,應於第五十條之委任書或筆錄內表明。

            (3) 效力:行政訴訟法 53

                 訴訟代理權不因本人死亡、破產或訴訟能力喪失而消滅。法定代理有變更或機關經裁撤、改組者,亦同。

         2. 輔佐人:

            (1) 輔佐:行政訴訟法 55

                 A.當事人或訴訟代理人經審判長之許可,得於期日偕同輔佐人到場。但人數不得逾二人。

                 B.審判長認為必要時亦得命當事人或訴訟代理人偕同輔佐人到場。

                 C.前二項之輔佐人,審判長認為不適當時,得撤銷其許可或禁止其續為訴訟行為。

            (2)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當事人本人之撤銷或更正權)、第七十五條(訴訟代理權欠缺之補正)及第七十七條(輔佐人所為陳述之效力)之規定,於本節準用之。行政訴訟法 56

 

 

 

公職考試資料下載》

考試門檻低,非警校生、年滿18歲就能考 一般警察特考資料索取

與行政警察考科相近,還能報考監所管理員 司法特考資料索取

國安情報工作重要,月領上看6萬元 國安局特考資料索取

缺額最多公職考試,錄取率逐年提升 高普考資料索取

更多考試資訊》

一般警察特考 司法特考 國安局特考 高普考

優惠資訊》

國考團報月 購課最高折1萬

立即線上諮詢/來班來電洽詢

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訊息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