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ndell與Flemming命題

作者:林林元

 Mundell與Flemming命題

一、Flemming命題(1962)

(一)假設
1.本國商品與進口商品的外幣價格均為1。
2.政府採固定匯率且完全沖銷,以維持貨幣供給不變。
如:若新台幣升值,則在固定匯率之下,央行將買進外匯,釋出新台幣,然而此舉恐使新台幣之貨幣供給增加,因此央行將同時進行公開市場操作,收回過剩之新台幣。
3.靜態預期。
4.資本在國際不完全移動。
(二)命題內容
1.若資本移動速度較快,則財政政策在固定匯率的乘數,將大於浮動匯率的乘數若BP較平坦,則在固定匯率之下,財政政策效果,大於浮動匯率下的效果;反之,若資本移動速度相對較慢,則財政政策在固定匯率的乘數,將小於浮動匯率的乘數若BP較陡峭,則在固定匯率之下,財政政策效果,小於浮動匯率下的效果。
2.無論資本移動性大小為何,貨幣政策於浮動匯率制度下之效果,均大於財政政策。
(三)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所得之影響效果(資本不完全移動下之IS-LM)
1.財政政策:
(1)資本移動速度較快:
在固定匯率制度下:
資本移動速度較快國際收支線較平坦,BP斜率小於LM,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IS右移到IS',均衡點自e移到e'均衡點位於BP上方,存在國際收支順差,亦即外匯資金流入本國,使本國貨幣(新台幣)有升值壓力,而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央行必須維持新台幣匯率不變,因此,為了不讓新台幣升值,央行必須進場釋出(賣出)新台幣,買入外匯。然而,在市場上釋出新台幣,又會造成國內貨幣供給增加,故央行此時須透過公開市場操作(發行債券)的方式,收回市場增加的新台幣,使貨幣供給不變,故LM不變,所得Y0增加為Y1。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
央行無須維持新台幣匯率不變,故不在市場上進行買賣外匯的動作,均衡點e'位於BP上方國際收支順差,在外匯流入之下,造成新台幣升值,導致本國進口大於出口,淨出口X-M減少,同時在進口增加之下,又使得外匯流岀增加,故IS與BP同時左移到IS''與BP''均衡點自e'移到e'',使得最後所得只從Y0增加為Y2。
當資本移動速度較快時,財政政策於固定匯率下對所得的影響效果,大於浮動匯率:(Y_0 Y_1 ) ̅>(Y_0 Y_2 ) ̅
(2)資本移動速度較慢:
在固定匯率制度下:
資本移動速度較慢國際收支線較陡峭,BP斜率大於LM,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IS右移到IS',均衡點自e移到e'均衡點位於BP下方,存在國際收支逆差,亦即資本流岀本國外匯淨流岀,使外匯需求增加,導致本國貨幣(新台幣)有貶值壓力,而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央行必須維持新台幣匯率不變,因此,為了不讓新台幣貶值,央行必須進場買入新台幣,釋出外匯。然而,在市場上買入新台幣,又會造成國內貨幣供給減少,故央行此時須透過公開市場操作(買回債券)的方式,對市場釋出新台幣,使貨幣供給不變,故LM不變,所得Y0增加為Y1。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
央行無須維持新台幣匯率不變,故不在市場上進行買賣外匯的動作,均衡點e'位於BP下方國際收支逆差,亦即外匯淨流岀,使外匯需求增加,造成新台幣貶值,導致本國出口大於進口,淨出口X-M增加,同時在出口增加之下,又使得外匯流入增加,故IS與BP同時右移到IS"與BP",均衡點自e'移到e'',使得最後所得只從Y0增加為Y2。
當資本移動速度較慢時,財政政策於浮動匯率下對所得的影響效果,大於固定匯率:(Y_0 Y_2 ) ̅>(Y_0 Y_1 ) ̅
2.貨幣政策:
(1)資本移動速度較快:
在固定匯率制度下:
資本移動速度較快國際收支線較平坦,BP斜率小於LM,政府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LM右移到LM',均衡點自e移到e'均衡點位於BP下方,存在國際收支逆差,亦即外匯資金自本國流出,使本國貨幣(新台幣)有貶值壓力,而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央行必須維持新台幣匯率不變,因此,為了不讓新台幣貶值,央行必須進場買入新台幣,釋出外匯。然而,在市場上買入新台幣,又會造成國內貨幣供給減少,故央行此時須透過公開市場操作(買入債券)的方式,對市場釋出新台幣,使貨幣供給不變,故LM仍為LM'不變,所得Y0增加為Y1。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
央行無須維持新台幣匯率不變,故不在市場上進行買賣外匯的動作,均衡點e'位於BP上方國際收支逆差,亦即外匯淨流出,使外匯需求增加,造成新台幣貶值,導致本國出口大於進口,淨出口X-M增加,同時在出口增加之下,又使得外匯流入增加,故IS與BP同時右移到IS'與BP',均衡點自e'移到e'',使得最後所得只從Y0增加為Y2。
當資本移動速度較快時,貨幣政策於浮動匯率下對所得的影響效果,大於固定匯率:(Y_0 Y_2 ) ̅>(Y_0 Y_1 ) ̅
(2)資本移動速度較慢:
在固定匯率制度下:
資本移動速度較慢國際收支線較陡峭,BP斜率大於LM,政府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LM右移到LM',均衡點自e移到e'均衡點位於BP下方,存在國際收支逆差,亦即資本流岀本國外匯淨流岀,使外匯需求增加,導致本國貨幣(新台幣)有貶值壓力,而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央行必須維持新台幣匯率不變,因此,為了不讓新台幣貶值,央行必須進場買入新台幣,釋出外匯。然而,在市場上買入新台幣,又會造成國內貨幣供給減少,故央行此時須透過公開市場操作(買回債券)的方式,對市場釋出新台幣,使貨幣供給不變,故LM仍為LM'不變,所得Y0增加為Y1。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
央行無須維持新台幣匯率不變,故不在市場上進行買賣外匯的動作,均衡點e'位於BP下方國際收支逆差,亦即外匯淨流岀,使外匯需求增加,造成新台幣貶值,導致本國出口大於進口,淨出口X-M增加,同時在出口增加之下,又使得外匯流入增加,故IS與BP同時左移到IS'與BP',均衡點自e'移到e'',使得最後所得只從Y0增加為Y2。
當資本移動速度較慢時,貨幣政策於浮動匯率下對所得的影響效果,大於固定匯率:(Y_0 Y_2 ) ̅>(Y_0 Y_1 ) ̅

二、Mundell命題(1963)

(一)假設
本國商品與進口商品的外幣價格均為1。
政府採不沖銷政策。
靜態預期。
資本在國際完全移動。
(二)命題內容
財政政策在浮動匯率之下,完全無效,但在固定匯率之下最為有效。
貨幣政策在固定匯率之下,完全無效,但在浮動匯率之下最為有效。
(三)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所得之影響效果(資本完全移動下之IS-LM)
財政政策:
(1)在固定匯率制度下:
資本完全移動國際收支線為水平線,BP斜率小於LM,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IS右移到IS’,均衡點自e移到e'均衡點位於BP上方,存在國際收支順差,亦即外匯資金流入本國,使本國貨幣(新台幣)有升值壓力,而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央行必須維持新台幣匯率不變,因此,為了不讓新台幣升值,央行必須進場釋出(賣出)新台幣,買入外匯。然而,在市場上釋出新台幣,又會造成國內貨幣供給增加,故LM右移到LM'(不採沖銷政策),形成新的均衡點e'',所得Y0增加為Y1。
(2)在浮動匯率制度下:
央行無須維持新台幣匯率不變,故不在市場上進行買賣外匯的動作,均衡點e'位於BP上方國際收支順差,在外匯流入之下,造成新台幣升值,導致本國進口大於出口,淨出口X-M減少,同時在進口增加之下,又使得外匯流岀增加,故IS'與BP同時左移到IS''與BP'',均衡點自e''移到e,使得最後所得仍停留在Y0。
當資本完全移動時,財政政策於固定匯率下對所得的影響,最為有效,而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則完全無效。
(1)在固定匯率制度下:
資本完全移動國際收支線為水平線,BP斜率小於LM,政府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LM右移到LM',均衡點自e移到e'均衡點位於BP下方,存在國際收支逆差,亦即外匯淨流出,使本國貨幣(新台幣)有貶值壓力,而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央行必須維持新台幣匯率不變,因此,為了不讓新台幣貶值,央行必須進場買入新台幣,釋出外匯。然而,在市場上買入新台幣,又會造成國內貨幣供給減少,故LM'又移回LM(不採沖銷政策),均衡點仍為e,所得Y0不變。
(2)在浮動匯率制度下:
央行無須維持新台幣匯率不變,故不在市場上進行買賣外匯的動作,均衡點e'位於BP下方國際收支逆差,亦即外匯淨流出,造成新台幣貶值,導致本國出口大於進口,淨出口X-M增加,同時在出口增加之下,又使得外匯流入增加,故IS與BP同時右移到IS'與BP,均衡點自e'移到e'',使得最後所得Y0增加到Y2。
    當資本完全移動,貨幣政策於固定匯率下對所得的影響,完全無效,而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則最為有效。

三、歸納整理

(一)資本移動速度較快者(BP較平坦)
1.財政政策於固定匯率下對所得之影響效果,大於浮動匯率。
2.貨幣政策於浮動匯率下對所得之影響效果,大於固定匯率。
(二)資本移動速度較慢者(BP較陡峭)
1.財政政策於浮動匯率下對所得之影響效果,大於固定匯率。
2.貨幣政策於浮動匯率下對所得之影響效果,大於固定匯率。
無論資本移動速度為何,貨幣政策於浮動匯率下對所得之影響效果,均大於固定匯率!
(三)資本完全移動(BP為水平線)
1.財政政策於固定匯率下對所得之影響效果,最為有效,而在浮動匯率下,則完全無效。
2.貨幣政策於浮動匯率下對所得之影響效果,最為有效,而在固定匯率下,則完全無效。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