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的演進 (一) -中國歷史

作者:陳亦凡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魏晉南北朝的演進 (一) -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

 

魏晉南北朝的演進

一、制度的演變

   (一) 政治制度

         1. 三省制的淵源:

三省    轉變   長官 
 尚書省  東漢時,丞相的職權全由尚書省取代。 尚書令
 中書省  曹魏文帝時,復置中書省,掌詔命機要,成為中樞的決策機關。 中書令
 門下省  南朝劉宋以後,又有門下省,掌獻納諫正,參與機務,於是大權歸門下省。 侍中
● 影響:唐代三省制淵源於此。

         2. 自秦代至唐代的相權轉變:

 朝代   秦、漢   西漢末年   東漢   魏文帝   劉宋以後   唐 
 執政中心  丞相
(相國)
大司馬
大將軍
尚書令 中書令 門下
侍中
三書省
為宰相

         3. 北魏官制:

            起初建立時是依部落規制,直至孝文帝時,議定百官品級,詳列九品之官。

         4. 北周官制(隋唐六部的由來):

            依周禮建置六官,包括天官府(吏)、地官府(戶)、春官府(禮)、夏官府(兵)、
            秋官府(刑)、冬官府(工)。

   (二) 兵制

         1. 由徵兵制轉為募兵制:

            (1) 兩漢兵制為徵兵制。但漢末,軍隊已有招募成立的情形。

            (2) 魏晉以後,徵兵制不行,募兵制成為主要的兵制。

 北府兵 
 起源  東晉謝玄鎮守廣陵時,為防備前秦苻堅來攻,所募之勁卒。
 作用  淝水之戰劉裕北伐,均靠北府兵
 性質  募兵制。

         2. 府兵制:

 創始  西魏宇文泰時蘇綽建議創立。
 措施 

• 分全國為百府,分民戶為 9 等,選擇 6 等以上人家的力士為兵。

• 每府由一郎將主之,分屬 24 軍。

 性質 

部分徵兵制

兵農分籍:不入民戶,免賦稅。

兵不離農:平時耕稼,有事出征。

 影響 

• 府兵制是北周及隋統一天下的最大基礎原因。

關隴政治集團即依恃府兵制的優勢武力統一天下。

   (三) 任官制度

背 景

東漢時,察舉徵辟兩大任官途徑產生流弊。

• 察舉:主持察舉的郡國首相,已有營私請託的情形。

• 徵辟:才名不符。

九品中正制

曹魏文帝時,採陳群之議,實行九品中正制度

實施方法:

• 中正官的設置:每州設大中正,郡縣設小中正。中正資格,以在中央任官的本處人兼充。

• 授官準則:郡縣中正官評定本地人的等第。定為九品。

弊 病
九品中正制的實施,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形成門閥專政的局面。
廢 除
隋文帝廢除,代之以科舉制度

 

 

 

 

考試資訊》

導遊領隊證照考試 考古題下載

一般警察特考 考古題下載

鐵路特考 考古題下載

台電招考 考古題下載

高普考 考古題下載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