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隊與導遊技巧 (三)

作者:陳偉隆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領隊與導遊技巧 (三)

領隊與導遊技巧 (三)

 

導覽解說基本原則

一、導覽解說的六大原則

    「美國環境解說之父」費門.提爾頓(Freeman Tilden),在 1957 年所出版的《解說我們的襲產
    (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一書中提出導覽解說的六大原則(Tilden, 1957):

 第一原則  任何的導覽解說活動都應根據遊客的性格和經驗來敘述。
 第二原則  導覽解說是根據資訊而形成的概念,但資訊和解說兩者完全不同,惟導覽解說都應包含資訊。
 第三原則  導覽解說是一種結合現代科學、人文歷史、古蹟建築等的藝術,無論講述的內容是人文或藝術方面,
都應具備教育的功能。
 第四原則  導覽解說主要目的不是教導,而是啟發遊客的觀察力與思考力。
 第五原則  導覽解說必須針對整體來描述,避免斷章取義或片面介紹。
 第六原則  對十二歲以下的兒童做導覽解說時,應依據該年齡層的需求,設計另一套合適的導覽解說內容。

二、導覽解說的八大原則

    根據費門.提爾頓(Freeman Tilden)提出導覽解說的六大原則,後人將導覽解說衍生出八大原則,
    做為掌握解說內容的關鍵要素:

第一手經驗
(親身的經驗)
解說時,透過親身體驗將使解說內容栩栩如生且言之有物。
引領遊客親身體驗 沒有實際的體驗,無法讓遊客有參與感,因此解說時應引領遊客親身體驗,用心感
受、用手觸摸、用眼欣賞、用耳聆聽、用鼻品聞。
將歷史帶入實際的生活 對特定物做解說時,可將其歷史背景融入其中,使遊客對解說物產生共鳴。
將解說與遊客經驗相結合 根據遊客的相關背景,在解說中觸發遊客的回憶,適時運用類似經驗結合遊客熟悉
的事物。
關心遊客需求 解說時須觀察所有遊客的反應,並適時問候,主動瞭解需求,將有助於解說之進
行。
將片段資訊組合成解說內容 導覽解說必須針對整體資訊來描述,避免斷章取義或片面介紹,因此解說時必須將
資訊經過吸收、擷取、組合後,用自己的語言將正確、精彩的內容畫面傳達給遊
客。
解說需要知識及研究做後盾 解說內容須依據實際狀況不斷地修正或新增內容,更重要是持續地研究工作,隨時
更新資訊,才能使解說更吸引人。
視對象的不同改變解說方法 解說時,其內容及方式應針對不同對象、國籍、種族、年齡、性別、教育程度、職
業文化的遊客而作適時應變,不能千篇一律。

 

解說實務規劃

預先完善的規劃、詳細的解說和事後的檢討,是一場成功解說活動的基本原則。

一、事前遊程安排

    1. 解說員在策劃戶外解說活動時,首應注意活動目標

    2. 依據解說對象、時間需求,構思規劃特色行程,製作自己的解說稿。

    3. 熟悉解說地點,實際勘查包含交通狀況、食宿問題、廁所位置、景點現場、休息位置等之動線,並
        注意天候狀況做行程調整(雨天備案規劃)。

    4. 完成相關申請文件與聯絡事項。

    5. 深入瞭解服務對象相關資訊,再擬定解說的內容、方式,反覆練習。

    6. 製作活動流程表,方便遊客瀏覽。

    7. 帶隊解說時人數不要過多,一般而言以十五人左右為宜。

二、進行解說

    1. 檢視準備的物品(如道具、樣本、海報、摺頁、紀念品、問卷等),注意服裝儀容並面帶微笑。

    2. 提前約 30 分鐘抵達集合地點,認識主辦人、問候寒喧。

    3. 對遊客解說時,應面向太陽以免光線直射遊客眼睛。

    4. 先做自我介紹,致歡迎詞、簡短開場白後,說明行程及活動主旨、清點人數、提醒安全守則及相關
        注意事項、發放行程規劃表,並說明結束時間和地點。出發前要宣布
洗手間位置

    5. 對於特殊的禁止規定,應先向遊客解釋原因。

    6. 帶隊解說時,解說員要站在隊伍的前方中心位置來引導隊伍前進,並注意遊客的人數,到達景點
        時,須
等待所有遊客到齊後再面對遊客開始講解說明。

    7. 所有的解說,都必須要有一個特別的訊息以達到溝通的目的,此特別的訊息就是主旨,主旨要切題
        且中肯、敘述簡短且完整,並應揭示解說最終目的,解說結束後要能在遊客內心形成一種
啟示

    8. 環境解說中最基本而且重要的項目是有效溝通,故解說時要提供遊客參與活動的機會,加強與遊客
        的互動交流,設計規劃問答題,加深遊客印象。

    9. 對於具有爭議性的解說主題,在解說過程中解說員應該中立的傳達事實,不讓自己的偏見與情緒影
        響解說內容。

    10. 團體人數眾多時,應選擇上風處面向群眾講解,必要時可站在高處講,團體成員愈多時,解說的
         資料內容應愈
精簡

    11. 帶領大型團體時,如果解說時間超過原先預估,可縮短每個解說地點之停留時間,以儘速結束行
          程。

    12. 其他注意事項:

         (1) 解說人員,若遇緊急事故發生,應冷靜沉著,協助遊客處理緊急事件。

         (2) 解說時步伐切勿移動太快,隨時清點人數(或委由領隊或專人負責)。

         (3) 過程中適時引導遊客發問,增加遊客親自體驗的機會。

         (4) 預留時間讓遊客上廁所或稍做休息。

         (5) 活動結束時記得對行程做一總結、提醒和感謝話語,歡迎遊客再次光臨,給予深深祝福。

三、活動結束後

    對於當日的服務進行自我檢討及充實不足之處,針對遊客解說過程評估分析優缺點,記錄下自己的優
    缺點,經過不斷的修正與改進,奠定厚實的解說實力並持續的閱讀獲取新資訊知識,增加自己的專業
    素養。若有遊客投訴及建議事項,則須向相關單位反應,以便進行改善。

 

導覽解說常用之方法和技巧

導覽解說可運用小技巧,以吸引旅客的注意,滿足旅客的需求,以下介紹其中常用的導覽解說方法:

 分段解說法 
就是把一處豐富景點提綱挈領地分段並依序講解。在景點入口時先大概介紹該地背景與參觀要點,接著依照景點細
部一步一步講解。這樣的講解可使旅客有層次分明、環環相扣的感受。
 引 喻 法 
引用一段話或轉述例子刺激遊客聯想,產生興趣或達到共鳴。
 觸景生情法 
在講解中,採用移情效應,用生動的語言「寓情於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製造引人入勝的情境。
 重點強調法 
強調講解要有輕重搭配的區別,可用以下幾種方式區隔景點的特色:
(1) 強調具有代表性的景觀。
(2) 強調景點的特徵及與眾不同之處。
(3) 強調旅客會感興趣的內容。
(4) 強調景觀之最(如最大、最小、最高、最漂亮…等)。
 類 比 法 
指用旅客熟悉的事物與眼前景物比較,方便旅客理解也更能引起共鳴,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導覽效果。
 問 答 法 
講解時可採用向旅客提問的作法,以激發旅客想像力,讓旅客獲得參與感。
 虛實搭配法 
虛實結合就是要在講解中講故事。實的部分指的是史實、歷史意義。虛的部分指的是傳說、趣聞、民間故事,現有
的古蹟景點都可採用此種方式讓歷史重現,使遊客產生興趣。
 知識傳遞法 
在講解景物或事件時,可以介紹一些歷史或是地理的因果關係使遊客能夠更加理解其景觀的內涵。
 引人入勝法 
講解時提出令人感興趣的話題,但先賣關子,激起旅客知道答案的欲望後,再進一步解說。
 畫龍點睛法 
用簡單貼切的語句概括敘述景點的獨特之處,使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科學介紹法 
利用地理與氣象、水文等科學角度講解風景,讓旅客了解該地特色,並對整個景點有全面性的認識。

 

 

 

 

考試資訊》

導遊領隊證照考試 考古題下載

一般警察特考 考古題下載

鐵路特考 考古題下載

台電招考 考古題下載

高普考 考古題下載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優惠資訊》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訊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