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澳及大洋洲-世界地理
導遊領隊|2024/04/12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1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0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0
-
美洲-
導遊領隊|2024/04/09
近代民主政治的發展 (三) - 世界歷史
作者:陳亦凡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世界歷史
五、德意志的統一
(一) 維也納會議後的日耳曼
1. 神聖羅馬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統治下的日耳曼分為 3 百多邦。
2. 日耳曼邦聯:於維也納會議時組成。
將日耳曼合併成 30 多邦,為日耳曼統一奠立了初期根基。
公會 | 由奧國擔任主席,普魯士擔任副主席。 |
性質 | 各邦保持獨立自主權,非一個國家組織,而是國際性組織。 |
缺點 | 被譏笑為「惰性中心」。 |
影響 | 奧國利用公會主席地位,推行專制反動政策,成為日耳曼統一之阻礙。 |
(二) 統一運動的基礎
1. 少年同志會:
由知識分子組成的學會,鼓吹日耳曼的統一。
2. 著名史家:
西元 19 世紀的著名學者蘭克、蒙森、霍沙等鼓吹統一。
3. 關稅同盟:
建立 | 西元 1818 年,由普魯士提倡。 |
影響 | 建立統一關稅,促使工商業發展。 |
意義 | 為日耳曼統一的經濟基礎於此奠立。 |
4. 日耳曼國民會議:
召開 | 西元 1848 年受二月革命風潮影響而舉行。 |
議決 | 建立統一國家訂定憲法,推舉普魯士國王為皇帝。 |
結果 | 因奧國反對而失敗。 |
(三) 俾斯麥的鐵血政策
1. 背景:普魯士王威廉一世即位,欲行普遍性徵兵制度,但遭國會反對。
2. 俾斯麥被任命為首相:
(1) 日耳曼統一工作之新階段。
(2) 鐵血政策,不顧國會反對,逕行加稅和擴軍。
(四) 締造統一的三次戰爭
丹 麥 戰 爭 |
時間 | 西元 1864 年。 |
結果 |
• 普聯奧擊敗丹麥。 • 奧國分得好斯敦,普國分得什列斯威(普奧戰爭導火線)。 |
普 奧 戰 爭 |
時間 | 西元 1866 年。 |
結果 |
• 促使法國保持中立,普魯士聯合義大利擊敗奧國。 • 成立北日耳曼聯邦,邀請日耳曼北部 21 邦所組成,以普王為元首,日耳 |
普 法 戰 爭 |
導火線 | 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普拒絕法之無理要求)。 |
時間 | 西元 1870 年。 | |
結果 |
• 色當之役:十萬法軍被迫投降,拿破崙三世兵敗被俘。 • 法國割讓亞爾薩斯(煤)和洛林(鐵)兩省。 • 日耳曼全境統一:西元 1871 年,普王威廉一世於巴黎凡爾賽宮正式即位 |
(五) 社會立法之推行
俾斯麥十分注重勞工福利,自 1883 年起,即開辦勞工疾病等相關保險,建立了世界最早的勞工保
險制度。
六、中南美洲獨立運動
(一) 背景
1. 遠因:
西元16至17世紀時,葡萄牙與西班牙對中南美洲進行殖民運動,採取榨取式高壓統治的殖民經
濟。引發了當地住民的不滿。
2. 近因:
(1) 拿破崙崛起,侵略西班牙,使西班牙無暇顧及中南美洲。
(2) 美國獨立革命與法國大革命的民主思潮傳入中南美洲。
(3) 西元 1823 年美國發表門羅宣言,表示不希望歐洲國家干涉美洲事務。
(4) 西蒙.玻利瓦爾、聖馬丁等革命英雄的領導。
3. 結果:
中南美洲各國紛紛脫離葡、西兩國掌握,產生一波獨立風潮,前後共形成超過 20 個國家,唯各
國因種族、貧富差距,以及軍人干政等問題,故政局皆不穩定。
時間 (西元) |
獨立國家 | 時間 (西元) |
獨立國家 |
1804 年 | 海地 | 1823 年 | 中美洲聯邦 |
1811 年 | 巴拉圭 | 1825 年 | 烏拉圭、玻利維亞 |
1816 年 | 阿根廷 | 1829 年 | 委內瑞拉 |
1818 年 | 智利 | 1830 年 | 厄瓜多爾 |
1819 年 | 哥倫比亞 | 1841 年 | 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 |
1821 年 | 墨西哥、祕魯 | ||
1822 年 | 巴西 |
考試資訊》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暫無討論 |
百科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