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觀光導覽 (九)

作者:陳偉隆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臺灣觀光導覽 (九)

臺灣觀光導覽 (九)

 

國家公園

一、歷史與定義

     「國家公園」,是指具有國家代表性之自然區域或人文史蹟。1872 年,美國設立世界上第一座國家
     公園
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Park)。臺灣則自民國 50 年(1961 年)開始推動
     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育工作,民國 61 年(1972 年)制定「國家公園法」,相繼成立墾丁、玉山、陽
     明山、太魯閣、雪霸、金門、東沙環礁、台江與澎湖南方四島共計九座國家公園。為有效執行國家
     公園經營管理之任務,於內政部轄下成立
國家公園管理處,以維護國家資產。

二、設立目的

     《國家公園法》第 1 條規定:為保護國家特有之自然風景、野生物及史蹟,並供國民之育樂及研究,
     故成立國家公園。又根據《國家公園法》第 12條規定,將國家公園區域按其資源特性與土地利用型態
     劃分不同管理分區,以不同措施達成保護與利用功能:

生態保護區 係指為供研究生態而應嚴格保護之天然生物社會及其生育環境之地區。
特別景觀區 係指敏感脆弱之特殊自然景觀,應嚴格限制開發之地區。
史蹟保存區 具有重要史前遺蹟、史後文化遺址及有價值之歷史古蹟之地區。
遊憩區 可以發展野外育樂活動,並適合興建遊憩設施,開發遊憩資源之地區。
一般管制區 資源景觀品質介居保護與利用地區之間的緩衝區,得准許原有土地利用型態之地區。

三、臺灣國家公園分布表

     我國國家公園具有保育保存遊憩教育四大功能,目前共設置了九個國家公園:

1984  墾丁國家公園(民國 73.01.01)   成立最早 
區域 南區
面積 33,289.59 公頃(海陸全區)
主要保育資源 隆起珊瑚礁地形、海岸林、熱帶季林、史前遺址海洋生態


1985  玉山國家公園(民國 74.04.10)   陸域面積最大、涵蓋最多城市 
區域 中區
面積 103,121 公頃
主要保育資源 高山地形、高山生態、奇峰、林相變化、動物相豐富、古道遺跡

 

1985  陽明山國家公園(民國 74.09.16)
區域 北區
面積 11,338 公頃
主要保育資源 火山地質、溫泉、瀑布、草原、闊葉林、蝴蝶、鳥類


1986  太魯閣國家公園(民國 75.11.28)   陸域面積第二大 
區域 東區
面積 92,000 公頃
主要保育資源 大理石峽谷、斷崖、高山地形、高山生態、林相及動物相豐富、古道遺址


1992  雪霸國家公園(民國 81.07.01)
區域 中區
面積 76,850 公頃
主要保育資源 高山生態、地質地形、河谷溪流、稀有動植物、林相富變化,產臺灣特有魚種─櫻
花鉤吻鮭


1995  金門國家公園(民國 84.10.18)   以戰地風光、海上公園著稱 
區域 離島
面積 3,582.74 公頃
主要保育資源 戰役紀念地、歷史古蹟、傳統聚落、湖泊濕地、海岸地形、島嶼形動植物


2007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民國 96.01.17)   海陸全區面積最大 
區域 離島
面積 353,667.95 公頃(海陸全區)
主要保育資源 東沙環礁為完整之珊瑚礁、海洋生態獨具特色、生物多樣性高、為南海及
臺灣海洋資源之關鍵棲地

   ※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於民國 96.10.04 正式成立,負責經營管理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及澎湖南方四島
│        國家公園。

2009  台江國家公園(民國 98.12.28)   第一座由地方政府催生而成立 
區域 南區
面積 39,310 公頃(海陸全區)
主要保育資源 自然濕地生態、台江地區重要文化、歷史、生態資源、黑水溝及古航道


2014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民國 103.06.08)
區域 離島
面積 35,843.62 公頃(海陸全區)
主要保育資源 玄武岩地質、特有種植物、保育類野生動物、珍貴珊瑚礁生態與獨特梯田式菜宅人
文地景等多樣化的資源

 

 

國家風景區

一、設立依據

     國家風景區,為國家級風景特定區之簡稱。其設立乃依據《發展觀光條例》第 10 條規定:主管機關
     得視實際情形,會商有關機關,將重要風景或名勝地區,勘定範圍,劃為風景特定區。與第 11 條規
     定:風景特定區應按其地區特性及功能,劃分為國家級、直轄市級及縣(市)級。依體系解釋得成立
     國家級風景特定區,與其他直轄市級、縣(市)級風景特定區。

二、主管機關

     目前由交通部觀光局負經營與管理之責。

三、現有國家風景區分布

     現有國家風景區共計十三處(資料統計至 2017 年 7 月):

                                                                                                                                                                                                                                                          成立時間 

 北臺灣  • 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 1984.06.01
• 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 2002.07.22
 中臺灣  • 參山國家風景區(獅頭山、梨山、八卦山) 2001.03.16
•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 2000.01.24
 南臺灣  •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2001.07.23
•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 2003.12.24
•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關子嶺、烏山頭、虎頭埤、曾文、左鎮) 2005.11.26
• 茂林國家風景區 2001.10.02
•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大鵬灣、小琉球) 1997.11.18
 東臺灣  •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東部海岸、綠島) 1988.06.01
•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1997.04.15
 離 島  • 澎湖國家風景區 1995.07.01
• 馬祖國家風景區 1999.11.26

 

 

國家森林遊樂區

一、設立依據

     國家森林遊樂區,依民國 93 年所修訂的森林法第 17 條規定:森林區域內,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
     過,得設置
森林遊樂區;其設置管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目前已開放供國人旅遊的國有森林
     遊樂區(通稱「國家森林遊樂區」)共十八處。

二、依森林法設立之現有國家森林遊樂區分布

     資料統計至 2016 年 12 月,共計十八個:

      北部 

     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
     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
     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中部 
     武陵國家森林遊樂區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合歡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

      南部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

      東部 
     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
     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
     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
     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

三、主管機關

     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經營管理。

 

國立故宮博物院

一、落成開放

     1965   臺北外雙溪新館竣工,政府成立國立故宮博物院,以「整理、保管、展出故宮博物院及中央博
        │     物籌備處所藏之古物及藝術品」。11 月 12 日舉行館舍落成典禮,為紀念國父百歲誕辰,故
        │     又稱為「中山博物院」。
        │
        │
     1985   「至善園」完工。
        │
     1995   闢建「至德園」。
        │
     2001   籌設建立故宮南部院區。
        │
     2015   12 月 28 日
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位於嘉義縣太保市)正式開館營運。

二、故宮南院

     為南臺灣重大文化建設,是愛臺 12 建設之一,與故宮臺北院區相輝映,成為「南北雙星」文化觀光
     雙亮點。已於 2015 年 12 月 28 日開館營運。故宮南院不僅將是國際級的「亞洲藝術文化博物
     館」,更是南臺灣文化教育文創觀光重鎮。

三、歷代重要收藏

     1. 新石器時代:

         (1) 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禮器,作為「朝覲禮見」標明等級身分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
            《周禮.春官》載:「周制王執
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穀璧,男執
              璧
。」

         (2) 重要收藏:「山東龍山文化的玉圭」、「紅山文化晚期的勾雲形珮」、「大汶文化晚期的白陶
              鬶」、「龍山―齊家系的玉璧」等。

     2. 商周時期:

         (1) 青銅是紅銅與其他化學元素(錫、鎳、鉛、磷等)的合金,其銅銹呈青綠色,因而得名。商代
              至周代青銅藝術高度發展,故又稱為
青銅時代

         (2) 重要收藏:

              A. 散氏盤

                  又稱散盤,為西周晚期以塊笵法鑄造之青銅器皿,銘文以契約文為主,記載兩國之田界契約
                  內容。

              B. 毛公鼎

                  周宣王即位時,請叔父毛公為其治理國政,並頒贈命服厚賜,毛公遂鑄鼎傳示子孫永寶,於
                  清道光年間出土,與大盂鼎、大克鼎並稱晚清「海內三寶」。毛公鼎上刻有約五百字銘文,
                  是
目前出土最長的銘文

     3. 秦漢時期:

         (1) 漢代繼承秦始皇所創帝國政體並加以鞏固,形成政治文化大一統局面。帝王追求長生不老,神
              仙思想風靡社會,使得神山、仙人、靈獸、龍鳳成為秦漢生活器具上盛行的裝飾紋樣。

         (2) 重要收藏:

            「銅鎏金博山樽」、「玉辟邪」、「銅佳鏡」等。

     4. 唐代:

        (1) 唐三彩是中國唐代的藝術精華。所謂唐三彩,是指中國唐代陶器上的釉色,主要以
            (或綠、褐、黃)三色為主,所以稱之為「三彩」。三彩即代表多彩的意思。

        (2) 重要收藏:

            「唐.灰陶加彩仕女俑」、「唐.懷素自敘帖」、「唐.銅瑞獸葡萄鏡」、「唐.三彩馬球仕女
             俑」。

     5. 宋代:

        (1) 宋代瓷器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一個非常繁榮昌盛的時期,宋瓷有著名的五大名窯:汝、哥、
             官、定、鈞,按體系區分如下:

             A. 青瓷體系:汝窯、官窯、哥窯與龍泉窯(即弟窯)、鈞窯。

             B. 白瓷體系:定窯、磁州窯。

             C. 黑瓷體系:建窯、吉州窯。

         (2) 宋代繪畫題材已擴充到花鳥畫和竹石,另反映社會各階層的風俗畫興起,「清明上河圖」為代
              表作。

         (3) 重要收藏:

             「南宋.官窯.青瓷簋」、「宋.郭熙.早春圖」、「宋.定窯.白瓷嬰兒枕」、「北宋.汝
             窯.青瓷蓮花式溫碗」、「宋人.蘋婆山鳥」。

     6. 元代:

         (1) 由遊牧民族統治的元代,在蒙古民族征戰的過程中,大批的藝匠隨著大軍遷徙,原屬不同文化
              區域的藝術傳統,就在這個開放的大汗國度中相互交融。

         (2) 重要收藏有:

              A. 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作於元順宗至正十年庚寅,流傳至清世祖順治七年庚寅(1650 年),今為臺北國立
                  故宮博物院國寶級畫作。2011年 6 月,分藏兩岸的元代書畫珍品《富春山居圖》,多年來
                  首次在臺北市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合璧展出。

              B. 其他:

                  「元.景德鎮窯.霽青單把盃」、「元.劉貫道.畫元世祖出獵圖」、「元人.元世祖像」
                  等。

     7. 明代:

         (1) 相較於質樸素雅的宋、元藝術,明代藝術呈現活潑而多變的特色。繪畫上,既有自宮廷繪畫中
              脫胎、具粗放裝飾趣味的「浙派」,亦有優雅文人風格的蘇州「吳派」。工藝製作上,則以造
              型活潑多變、重色彩成為重要的特色。

         (2)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於明代景泰年間興盛,故命名為景泰琺瑯或景泰瑯。
              因「瑯」的發音近似「藍」,演變出「景泰藍」一詞。

         (3) 重要收藏:「明.玉鰲魚花插」、「明.永樂.穿蓮龍紋天球瓶」、「明.杜堇.玩古圖」、
              「明.文徵明.雨餘春樹」、「明.戴進.春遊晚歸」。

     8. 清代:

         (1) 清代是中國兩千年帝制中最後一個朝代,在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上皆曾達到巔峰,尤其清初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治清平,文化藝術成就非凡,巧奪天工的藝術精品成為國之重寶。

         (2) 重要收藏:

              A. 翠玉白菜:原置於北京紫禁城的永和宮,是清光緒帝的妃子瑾妃的嫁妝,因此有人推測白
                  菜的造型象徵其清白,而菜葉上雕有兩隻昆蟲,一隻是螽斯,一隻是蝗蟲,是祈求
多子多
                  孫
之意。

              B. 雕橄欖核舟:陳祖章於清乾隆二年所雕刻,作者選用橄欖核雕出核舟,舟上有開闔自如的
                  門窗,艙篷上雕刻著席紋,舟上椲杆直立,艙內桌案杯盤狼藉,蘇東坡與另外二位客人坐
                  於艙內,船首有舟夫一人、童子三人,艙尾舵手一人,小舟上總共八人,舟底並細刻蘇軾
                  的
後赤壁賦全文三百餘字。

              C. 其他:「清.光緒.紫地花鳥瓷盒」、「清.雍正.銅胎畫琺瑯蟠龍瓶」、「清.雕紫檀
                  多寶格方匣」等。

 

 

 

 

 

考試資訊》

導遊領隊證照考試 考古題下載

一般警察特考 考古題下載

鐵路特考 考古題下載

台電招考 考古題下載

高普考 考古題下載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優惠資訊》加入全國分班LINE@迅速掌握最新考訊及各地優惠訊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