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澳及大洋洲-世界地理
導遊領隊|2024/04/12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1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0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0
-
美洲-
導遊領隊|2024/04/09
臺灣觀光導覽 (三)
作者:陳偉隆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臺灣觀光導覽 (三)
民俗節慶
一、傳統節慶
1. 農曆春節:
春節氣氛以農曆正月初一到初五這段期間最為濃厚,民間俗稱過年,含有辭舊迎新之意,被視為一
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春節的習俗還有大年初一拜年、初二已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初四接財神、初五
開市、初九拜天公(玉皇大帝)等。
2. 元宵節:
農曆 1 月 15 日是元宵節,一般稱為「小過年」,全國各地張燈結綵熱鬧地辦理燈會慶元宵系列活
動,包括臺灣燈會、平溪天燈、臺東炸寒單、臺南鹽水蜂炮、臺北燈會及高雄燈會等及各地廟宇傳
統慶祝儀式,已成為最受國際觀光客喜愛的臺灣節慶。
3. 端午節:
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並稱三大節日,民間又稱詩人節。端午節最普遍的習俗為「划龍舟」和「吃
粽子」。除此之外,另有各種舊習俗在民間廣為流傳,如在門上懸掛艾草、菖蒲、榕枝等,藉以驅
避蚊蟲;懸掛鍾馗畫像、佩帶香包及飲雄黃酒等以保平安。
4. 中元節:
農曆 7 月俗稱「鬼月」,農曆 7 月 15 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簡稱盂蘭
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基隆市政府舉辦的雞籠中元祭、宜蘭縣頭城及屏東縣恆春的搶孤,
都是中元節重要的傳統習俗。
5. 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節,主要活動包含拜月、祭土地、走月亮、吃月餅等,都是從月亮衍生而來的習俗。
二、慶元宵系列活動
1. 臺灣燈會:
交通部觀光局二十年來都以「民俗文化根、傳統國際化」的理念來辦理臺灣燈會。
2. 臺北、高雄燈會:
臺北燈節於 2017 年以前在花博公園一連舉辦多天,2017 年起改於西門町舉辦,以元宵節當天掀
起最高潮。高雄燈會則選在景致優美的愛河舉辦。
3. 平溪放天燈:
追溯平溪天燈的由來,主要因新北市平溪區地處偏遠山區,早年入山開拓者常遭殺害搶劫,為便於
通信,乃以放天燈的方式來互報平安。流傳至今,平溪天燈已成為遊人許願祈福的象徵物。
4. 鹽水蜂炮:
「北天燈、南蜂炮」,元宵夜除了放天燈之外,臺南市鹽水鎮武廟的蜂炮也聞名國內外。據說由來
是因為清光緒年間,鹽水一帶瘟疫流行,致使當地百姓生計困難,故祈求關聖帝君顯威靈、出巡遶
境,從農曆 1 月 14 日至 1 月 15 日一連二天,所到之處,百姓施放煙火鞭炮,藉以去除瘟疫,
此後,鹽水鎮一帶果然歸於安寧。
5. 炸寒單:
每年農曆 1 月 15 日鬧元宵的時候,臺東市的主要活動是寒單爺出巡。對民眾來說,便是接財神
爺。因為相傳寒單爺,是封神榜中,管天庫、善聚財的武財神趙公明,所以一出巡,大家爭相迎
接,在一年之始討個吉利。祂生性怕冷,所以又稱寒單爺。
三、宗教慶典活動
1. 大甲媽祖文化節:
大甲鎮瀾宮進香活動一般於農曆三月不定期舉行,整個隊伍經彰化員林、雲林西螺、虎尾到嘉義縣
新港奉天宮,歷時九天八夜。
2. 內門宋江陣:
(1) 宋江陣的由來:
A. 相傳有人把水滸傳的故事附會上去,說是宋朝的俠盜宋江為操練部眾所組成的陣式,以便攻
城。
B. 另一種說法說它是少林武學的一支,屬於實拳一派,與少林的單套拳、獅陣、劍獅同時流傳
下來。
C. 有人認為臺灣的宋江陣,是明末鄭成功操練部隊,保衛海疆,所發明的一套教練術。
(2) 宋江陣流傳在臺灣南部,而以高雄市最多,堪稱是宋江陣的故鄉。高雄市的大樹區及內門區都
有為數不少的宋江陣。
(3) 內門區原名羅漢門,全鄉人口不到三萬,卻有數十個宋江陣,該區的宋江陣,被譽為世界級的
國寶藝術。另外,內門區也有總鋪師之鄉的稱呼,鄉內擁有合格廚師執照的鄉民約有一百五十
位左右,是全臺灣總舖師分布最密集的鄉鎮。
3. 東港迎王平安祭:
(1) 每三年舉行一次的「東港迎王平安祭」約在農曆九月份於屏東縣東港鎮東隆宮舉行,場面最為
熱鬧盛大;同樣三年舉行一次的西港燒王船在農曆四月中旬於臺南市西港區慶安宮舉行。
(2) 整個祭典為期八天七夜,包含請王、過火、遶境、宴王、送王等諸多儀式,最後一天的燒王船
儀式是整個祭典的高潮。
4. 鯤鯓王平安鹽祭:
雲嘉南的鹽業歷史,早在明鄭時期即在西南沿海地區奠下了深厚的基石,每當時序從楓紅轉入寒冬
之際,正是南臺灣沿海風力強烈、雨量稀少,適合曬鹽的理想季節,一系列精采可期的活動以
「鹽」為主軸,結合當地傳統的王爺信仰總廟南鯤鯓代天府及鹽民的原鄉─北門,作為活動的出發
點。
臺灣古蹟
一、定義
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古蹟屬有形文化資產,係指人類為生活需要所營建之具有歷史、文化、藝術
價值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
二、分類
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古蹟依其主管機關區分為國定、直轄市定、縣(市)定三類,由各級主管機
關審查指定後,辦理公告。
三、指定基準
古蹟之指定,依下列基準為之:
1.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2.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四、臺灣古蹟之最
臺灣本島最早興建的古蹟 | 建於 1624 年的臺南安平熱蘭遮城(Zeelandia),即今俗稱安平古堡者。 |
臺灣最早被發現的史前考古 遺址 |
於 1896 年由日本人粟野傳之丞發現,該遺址位於臺北市芝山岩,故稱為芝山岩文 化。現為臺灣最早發現的考古遺址,確認包括清代漢人文化、植物園文化、圓山文 化、芝山岩文化、訊塘埔文化、大坌坑文化等五個史前時代文化層與一個歷史時代 文化層,且發現一件屬於舊石器形制的石核器及石片、石槌等,為臺灣極罕見的多 文化層遺址。 |
臺灣牆壁最厚的古建築 | 創建於明崇禎二年(1629 年)的淡水紅毛城,它稱為聖多明哥城 (St. Domingo),初為西班牙人所建,後再由荷蘭人於明崇禎十五年 (1642 年)改建。 |
臺灣歷史最古老的孔子廟 | 明鄭時期參軍陳永華在明永曆十九年(1665 年)所建的臺南孔廟。 |
臺灣長度最長的古蹟 | 橫越中央山脈的八通關古道,開闢於清光緒元年(1875 年),當時欽差大臣沈葆 禎開山撫番,加強前山與後山之聯絡,開闢了八通關古道,從南投竹山,溯陳有蘭 溪至八通關,越過中央山脈抵達玉里,途中碑碣甚多,包括德遍山陬碑、萬年亨衢 碑、化及蠻貊碑及開闢鴻荒碑等。 |
臺灣現存最古老且最完整的 城門門扇 |
恆春古城門,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 年),至清光緒五年(1879 年)竣工。 |
臺灣年代最古老的媽祖廟 | 澎湖馬公天后宮,創建於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距今逾四百年,可稱之為臺 澎第一媽祖廟。 |
臺灣現存最高大的惜字爐 | 桃園龍潭聖蹟亭。 |
臺灣現存規模最大且最完整 的中國式古庭園 |
板橋林本源園邸,也稱為林家花園。 |
臺灣現存年代最古老的教堂 | 屏東縣萬金天主堂,創建於清同治二年(1863 年)。 |
臺灣最古老的鐵路隧道 | 清光緒年間臺灣巡撫劉銘傳所建的基隆獅球嶺隧道。 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 年)動工,至十六年(1890年)竣工。全長 235 公尺,南 洞口外還可見到劉銘傳的題額「曠宇天開」。 |
臺灣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大座 古炮臺 |
西臺古堡,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創建於清朝光緒十二年(1886 年),前門洞上嵌有 李鴻章所題「西嶼西臺」石額。 |
考試資訊》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暫無討論 |
百科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