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論 - 臺灣地理 (一)

作者:陳亦凡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總論 - 臺灣地理 (一)

臺灣地理 (一)

 

總論

一、本島範圍與地理位置

   (一) 臺灣島嶼

         臺灣島嶼區位於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的接觸帶。

範圍 包括臺灣本島、澎湖群島和附近其他屬島。
總面積 總計為 35,886.8623 平方公里。
經緯度與時區

• 臺灣本島之地理位置為東經 120° E 至 122° E、北緯 1° N 至 26° N。

• 臺灣所屬時區為 UTC+8(距世界標準時間以東八個時區),無夏時制。

四極點 極東 新北市貢寮區的三貂角(121° 59' E)
極西 臺南市七股區的曾文溪口(120° 04' E)
極南 屏東恆春半島的鵝鑾鼻(21° 54' N)
極北 新北市石門區的富貴角(25° 18' N)

   (二) 臺灣本島

          形狀 

         臺灣本島東西狹窄、南北較長,為形似番薯的紡錘狀。

          東西最寬處 

         東西寬在北回歸線附近為 144 公里,分別通過花蓮縣瑞穗鄉及嘉義縣的水上鄉

   (三) 地理位置

         臺灣位於東亞島弧中樞,居交通要衝且戰略地位重要,領空為東南亞和東北亞之必經航線,是亞洲
         大陸與太平洋間的天然屏障。

二、地形

   (一) 居亞洲大陸和太平洋海盆的接觸地帶

地殼不穩 多火山地震。
主要地質 中央山脈東半部  多變質岩,如大理石。
大屯山、澎湖群島及臺東海岸山脈  多火成岩,如玄武岩。
其他地區多為沉積岩  如砂岩和頁岩,是構成臺灣本島的主要岩層。
地形特色 • 山高(呈雁行狀排列)。
• 平原小。
• 河短流急。
• 火山多。
• 地震多。

   (二) 五大地形

         高度在 100 公尺以下的平原和盆地占全島面積 31%,100 ~ 1,000 公尺間的丘陵、台地占
         40%,1,000 公尺以上山地占 29%。以上三者約呈 3:4:3 之比例(平原 & 盆地:丘陵、台
         地:山地)。

         1. 山地:

             山地分佈稍微偏向東側,主要山脈有:

雪山山脈

東北起自三貂角,西南至大雪山。

• 呈東北―西南震旦方向的山脈方向。

• 臺灣南北向氣流的障礙山。

• 雪山為臺灣島第二高峰。

中央山脈

北起蘇澳,南迄鵝鑾鼻,南北縱走,最高峰秀姑巒山。中央山脈為本島之:

• 河川分水嶺。

• 東西向氣流的障礙山。

• 有臺灣屋脊之稱。

阿里山山脈
位於玉山山脈之西,為本島最西緣的山,多丘陵、台地。
玉山山脈
位於中央山脈西側。主峰玉山為臺灣第一高峰(標高 3,952 公尺)。
海岸山脈
位於花東縱谷平原東側,北起花蓮、南至臺東,為 1,000 公尺以下的丘陵山脈,地質上屬菲律賓海板塊。

         2. 丘陵和台地:

             分布於山地與平原和盆地之間,為斷層、板塊擠壓而形成。

河川切割古沖積扇 以桃園、新竹、苗栗三縣境內分布最廣。
大屯火山彙 位於臺北盆地北側,其中七星山和大屯山為兩座活火山錐。

         3. 平原和盆地:

             是臺灣主要的農業區所在,也是人口密集區域。

            (1) 平原:

                 宜蘭平原

                 面積 320km2,位於東北部,處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之間,又稱蘭陽平原。

                 嘉南平原
                 面積 4,500km2,為本島最重要穀倉所在。

                 花東縱谷平原

                 介於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間的一大地塹。

                 屏東平原

                 面積 1,200km2,具熱帶景觀。

            (2) 盆地:

                 臺灣地區全域均有由斷層經過,並有多數斷層陷落而成之盆地,其中最著名的斷層為西部的
                 
車籠埔斷層,為造成九二一地震之主因。主要的盆地有:      

                  台北盆地  面積 200km2,為臺灣次大盆地。

                  台中盆地  面積 380km2,為臺灣最大盆地。

                  埔里盆地  位於臺灣中部。

         4. 河川:

             短小水急,多為荒溪型。

西部  均注入臺灣海峽 
由北而南:淡水河、大安溪、大甲溪、大肚溪、濁水溪、曾文溪、高屏溪。

 

東部  均注入太平洋 
由北而南:蘭陽溪、花蓮溪、秀姑巒溪、卑南溪。

 

 特徵 

• 河川短小。

• 陡坡流急落差大。

• 優點:水力豐沛。
  缺點:不利航運。

• 常切穿山脈成橫谷(峽谷)。

• 缺舟楫之利。

• 荒溪型(洪枯變化大)。

         5. 海岸:

             平直缺乏良港。

 東岸  是上升的斷層崖海岸(岩岸),多海階、海蝕地形。
 西岸  是平直的離水沉積沙岸地形,水淺多沙洲、潟湖。

 

 五大港  基隆港 ➨ 谷灣地形天然良港,冬季多陰雨,有「雨港」之稱。
蘇澳港 ➨ 亦為谷灣的天然良港。
臺中港 ➨ 位於大甲溪和大肚溪之間,原稱梧棲港,為一人工海港。
花蓮港 ➨ 人工港,港灣狹小,腹地不大。
高雄港 ➨ 建於潟湖上的人工港,為臺灣最大商港。

   (三) 海洋

         1. 海底地形:

 本島西側—臺灣海峽(高低起伏不平)

濁水溪外海及澎湖群島西南方海域:
水深約為 40 公尺,稱為「臺灣灘」。

臺灣本島與澎湖群島間:
水深在 100 至 200 公尺間,風浪大、流速高,舊稱「黑水溝」。

臺灣海峽南端:
水深在 200 至 3,000 公尺間,為大陸斜坡地形。

 

 本島東側—太平洋 
水深在 1,000 至 3,000 公尺之間,深水線靠近陸地。

         2. 洋流:

 臺灣洋流(黑潮)

• 主流由臺灣東海岸北上,支流經巴士海峽、臺灣海峽北上,於東海與主流匯合。

• 因其所含的雜質和營養鹽較少,陽光反射較弱,故水色深藍,看似黑色,因得黑潮之名。

• 黑潮特徵為流速強、流量大、流幅狹窄、為溫度較高的暖流。

• 黑鮪魚每年 4 月至 6 月會在臺灣東部海域,隨著黑潮洄游北上。

 

 中國沿岸流 

中國沿岸流經過的水域通常為優良的漁場,其寒冷低溫為臺灣的冬季帶來寒冷多霧的水氣,以及豐富
的洄游漁獲,例如烏魚群等。

 

 

 

 

考試資訊》

導遊領隊證照考試 考古題下載

一般警察特考 考古題下載

鐵路特考 考古題下載

台電招考 考古題下載

高普考 考古題下載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