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的發展 (三) - 中國歷史

作者:陳亦凡

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秦漢時期的發展 (三) - 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

 

三、秦漢的對外開拓

   (一) 與匈奴的和戰

○ 秦代之北伐匈奴
 征討者  蒙恬
 武功  盡收河南之地,後並逐退榆中一帶匈奴。
○ 漢代初年和親政策
 原因  平城之圍,匈奴冒頓單于兵圍高祖,因陳平獻計得以脫困。
 建議者  劉敬。
 措施  以宗室女和親冒頓,每年贈匈奴絲織品、糧食,以換取和平。
 期間  高祖至文景時代。
○ 武帝北伐
 元朔 2 年  衛青出擊匈奴,收復河南地,置朔方郡。
 元狩 2 年 

霍去病率軍,大勝於隴西與北地。

• 置河西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

※ 重要意義:隔斷匈奴與羌的聯絡,開啟漢通西域之路。

 元狩 4 年  衛青自定襄出塞,霍去病自代郡出塞,大破匈奴,從此漠南已無匈奴勢力。
○ 漢匈和親
 宣帝  甘露 3 年,呼韓邪單于入朝,願留光祿塞作漢屏障,漢與之和親。
 元帝  呼韓邪單于三度入朝,漢與之和親(王昭君)。
○ 東漢與匈奴的關係
 光武帝  建武 24 年,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
 明帝  北匈奴連西域兵入寇河西,漢以竇固討之,屯田伊吾盧。
 章帝  北匈奴遭鮮卑、丁零攻擊,紛紛降漢。
 和帝 

• 永元元年,竇憲、耿秉大破北匈奴,直抵燕然山。

• 永元 3 年,竇憲北伐匈奴,有金微山(今薩彥嶺)大捷。

 意義  北匈奴西移,成為西元四至五世紀影響歐洲歷史的匈人。

   (二) 西域的經營

         1. 西域的定義:

            泛指玉門關、陽關以西,屬天山南北路及蔥嶺以西的地方。

         2. 張騫通西域:

 時間  武帝時(共 2 次)。
 目的  第一次: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第二次:聯結
烏孫,斷匈奴右臂。
 結果  兩次出使皆無所獲。
 意義  第一次:了解了西域諸國的形勢。
第二次:從此西域大通。
 影響 

• 引起武帝經營西域的興趣,之後接連遣使西域,多為政經因素。

• 張騫出使西域,史稱鑿空,對於溝通中西交通與促進文化交流,貢獻甚大。

         3. 西域的經略:

 漢武帝  • 對西域用兵之始:元封 3 年,虜樓蘭、破車師,控制西域門戶。
• 命李廣利伐大宛,震服西域。
• 於敦煌至鹽澤間,沿途設亭,又於輪臺、渠犛屯田。
 漢宣帝  • 於車師屯田。
• 置
西域都護之始:神爵二年,匈奴日逐王來降,漢設西域都護於烏壘城,以鄭吉為都護。

         4. 東漢對西域的經營:

            (1) 班超出使西域:

                 A. 明帝時,命竇固屯田伊吾盧,並派班超出使西域,遂又恢復了對西域的經營。

                 B. 和帝時,以班超為西域都護。

                 C. 班超曾派甘英通使大秦(羅馬),結果不成。

            (2) 班勇重定西域諸國:僅限於蔥嶺以東。

 

 

 

 

考試資訊》

導遊領隊證照考試 考古題下載

一般警察特考 考古題下載

鐵路特考 考古題下載

台電招考 考古題下載

高普考 考古題下載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AddThis Sharing

百科問與答

暫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