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澳及大洋洲-世界地理
導遊領隊|2024/04/12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1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0
-
非洲-
導遊領隊|2024/04/10
-
美洲-
導遊領隊|2024/04/09
秦漢時期的發展 (二) - 中國歷史
作者:陳亦凡圖片來源暫無說明

中國歷史
(二) 社會狀況與經濟政策
1. 重農抑商政策:
高祖 | 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 |
呂后 | 規定「市井子孫不得仕宦為吏」。 |
文帝 | 賈誼、晁錯等曾提出重農抑商主張。 |
武帝 | • 依董仲舒之建議限民名田(置田產)。 • 鹽、鐵、酒專賣,均輸、平準等經濟措施,皆有抑制商人作用。 • 對商人及貨物徵稅。 |
2. 新莽改革:
王莽篡西漢,建立短暫的新朝政權,史稱「新莽」。
土地國有 | 全國土地收歸國有,名曰「王田」。無田者,政府授與,一夫百畝。 |
禁販奴婢 | 禁止販賣奴婢。 |
國營事業 |
• 六筦:凡鹽、鐵、酒、名山大澤(林、礦、漁、牧)、錢布冶銅、五均賒貸,全歸國 • 五均賒貸:即國營平價事業和貸款業務,影響民生至鉅,五均係指絲、棉、布、帛、 • 在京師等六大都市設五均之官,各地設司市、泉府等官。 |
改革貨幣 | 廢除五銖錢,改定金、銀、龜、貝、錢、布等六種貨幣。 |
(三) 教育制度
1. 漢代的學校:
太學 |
中央設立的國立大學。 • 漢武帝採納董仲舒之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置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博 • 王莽時代,增置樂經博士,每經各五人,並為太學弟子築舍萬區。 • 東漢光武帝於京師設太學。 • 明帝、章帝時太學大盛。 • 太學生來源:由朝廷在京師直接挑選以及由郡縣在地方選送。 • 太學修業年限:依成績而定。 |
郡國學 |
郡國學屬地方教育。 • 設立之始:西漢景帝時,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設立學校。 • 武帝令郡國皆立學官,但尚未制度化。 • 地方學制的正式成立:西漢平帝,王莽當政時規定地方官學名稱,郡國曰學,縣及侯國 |
2. 古文經與今文經:
古文經 | 今文經 | |
武帝末年,魯恭王於曲阜孔子宅壁中發現。 | ⇦ 起 源 ⇨ | 西漢文帝時,由老師宿儒憑記憶口授。 |
漢以前經書為「古文」寫成,其中以尚書 最重要。 |
⇦ 文 字 ⇨ | 隸書(漢通用字)。 |
私家說經,多採古文經。 | ⇦ 講授者 ⇨ | 博士學官皆授今文經。 |
詳於章句訓詁。 | ⇦ 重 點 ⇨ | 專尚微言大義。 |
集大成
集今古文經學大成者是東漢末年的鄭玄。 |
(四) 科技
1. 天文曆算:大科學家東漢張衡。
(1) 渾天儀:可推算七曜的運行。
(2) 候風地動儀:可測知地震方向和所在。
2. 造紙術:
東漢和帝時之宦官蔡倫所發明。西元 8 世紀中葉傳至阿拉伯,12 世紀時經西班牙傳至歐洲。
3. 醫學:
(1) 倉公(淳于意):漢文帝時代的臨淄名醫,精於診脈。
(2) 張機(醫聖):東漢人,字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
(3) 華佗:精於針灸與解剖,並編創五禽戲。
4. 紡織:
漢代紡織工業十分發達,絲織品為重要輸出品。
考試資訊》
英文專修》雪薇英文專修班課
暫無討論 |
百科問與答